一种O型圈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5549发布日期:2021-12-01 13:2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O型圈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o型圈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o型圈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2.o型密封圈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密封圈,也叫o型圈。o型密封圈适用于装在各种机械设备上,在规定的温度、压力以及不同的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于静止或运动状态下起密封作用。在机床、船舶、汽车、航空航天设备、冶金机械、化工机械、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矿山机械、石油机械、塑料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各类仪器仪表上,大量应用着各种类型的密封元件。o型圈因为其密封性能好、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摩擦阻力小以及制造简单、拆装方便、成本低等优点,作为密封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3.在产品的组装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产品上组装o型圈,o型圈需要套在产品上开设的外侧环形凹槽内,从而实现o型圈的固定定位,由于o型圈体积小且光滑易掉落,常需要操作人员手工操作完成。人工操作需要人手将o型圈从o型圈垛拉上取下,然后将其撑开套在按钮产品上,由于o型圈自身具有弹性且表面光滑,揭取时很不方便,o型圈套设的过程中还容易将o型圈撑破或撑变形,组装时更容易漏组装、组装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成品良率低,成品后续使用状态不够稳定,这导致组装效率低,且生产成本高。由于工人操作熟练度不同,在组装时可能会导致安装不到位等情况,需要拆下再次组装,费时费力,而且o型圈组装的工作量大,操作人员易疲劳,影响生产效率。
4.目前,市场上虽然出现了一些半自动或全自动的o型圈组装机械,但普遍工作效率较低,且适用范围较窄,另外,现今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不够,难以满足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型圈组装设备,以提高o型圈组装效率及组装精度。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o型圈组装设备,用于将o型圈组装于产品,包括组装模块,所述组装模块包括上料组件、定位组件、安装组件和搬运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棒和第一推动件,所述第一固定棒设有用于穿接所述o型圈的第一穿接端,所述第一推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棒,且能沿所述第一固定棒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产品的容纳槽;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棒和第二推动件,所述第二固定棒设有用于穿接所述o型圈的第二穿接端,所述第二推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棒,且能沿所述第二固定棒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搬运组件用于将所述安装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搬运,当所述安装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穿接端与所述第二穿接端相互对接,当所述安装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穿接端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产品的安装位置相互对接。
8.其中,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凸起块和第二凸起块,所述第一凸起块转动连接有盖板,当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凸起块相卡接时,所述盖板能够抵靠锁定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所述产品。
9.优选地,所述搬运组件包括搬运组件底板和搬运组件滑块,所述安装组件固连于所述搬运组件滑块,所述搬运组件滑块沿第一方向滑动设于所述搬运组件底板上,所述组装模块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搬运组件底板滑设于所述导向柱,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棒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安装组件底板,所述第二固定棒固接于所述安装组件底板一侧,所述安装组件底板固连于所述搬运组件滑块,所述导向柱的两端分别固连于两个轨道限位块,两个所述轨道限位块均固连于轨道支撑板,所述轨道支撑板通过固连支撑架与所述上料组件和所述定位组件相对位置固定。
11.再进一步地,所述搬运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三缓冲器、第四驱动件和第四缓冲器,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搬运组件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搬运组件底板在所述导向柱上滑动,所述第三缓冲器用于缓冲所述搬运组件滑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时的冲击力,所述第四缓冲器用于缓冲所述搬运组件底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时的冲击力。
12.优选地,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缓冲器,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推动件沿所述第二固定棒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缓冲器用于缓冲所述第二推动件在所述第二固定棒的长度方向上的冲击力。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推动件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固连,所述第二套筒套设所述第二固定棒。
14.优选地,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缓冲器,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推动件沿所述第一固定棒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缓冲器用于缓冲所述第一推动件在所述第一固定棒的长度方向上的冲击力。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动件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固连,所述第一套筒套设所述第一固定棒。
16.优选地,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罩设所述组装模块的罩设壳体,所述罩设壳体的前面开设有壳体开口,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警戒感应器,所述警戒感应器用于检测是否有外部物品穿过所述壳体开口。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通过将第一穿接端与第二穿接端相接触及第二穿接端位于产品安装位置的方式,能够保证o型圈在搬运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和歪斜的情况,再利用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推动动作与搬运组件的搬运动作,能够快速地完成o型圈在各个组件间的转移,从而使得组装设备的上料、搬运及安装动作高效且准确,上述内容优化了o型圈组装操作的流程,保证组装良品率的同时还能极大地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o型圈组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装模块和电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和搬运组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和搬运组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100、组装模块;110、上料组件;111、第一固定棒;112、第一推动件;113、第一驱动件;114、第一缓冲器;115、第一套筒;116、第一连接板;117、第一缓冲块;118、上料组件滑块;120、定位组件;121、承载台;122、第一凸起块;123、盖板;124、第二凸起块;130、安装组件;131、安装组件底板;132、第二固定棒;133、第二推动件;134、第二驱动件;135、第二缓冲器;136、第二套筒;137、第二连接板;138、第二缓冲块;139、安装组件滑块;141、支撑架;142、轨道支撑板;143、轨道限位块;144、导向柱;145、第四缓冲器;146、第四驱动件;150、搬运组件;151、搬运组件底板;152、搬运组件滑块;153、第三驱动件;154、第三缓冲器;155、第三缓冲块;
27.200、电控模块;210、第一启动按钮;220、第二启动按钮;230、急停按钮;241、电控模块壳体;242、壳体顶盖;243、壳体锁扣;244、壳体把手;245、壳体支柱;250、插头;
28.300、防护组件;310、防护支柱;320、侧面防护板;330、顶面防护板;340、前面防护板;350、警戒感应器;400、产品;500、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3.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o型圈组装设备,用于将o型圈500组装于产品400,包括组装模块100,组装模块100包括上料组件110、定位组件120、安装组件130和搬运组件150;上料组件110包括第一固定棒111和第一推动件112,第一固定棒111设有用于穿
接o型圈500的第一穿接端,第一推动件112套设于第一固定棒111,且能沿第一固定棒111长度方向移动;定位组件120包括承载台121,承载台121上设有用于容纳产品400的容纳槽;安装组件130包括第二固定棒132和第二推动件133,第二固定棒132设有用于穿接o型圈500的第二穿接端,第二推动件133套设于第二固定棒132,且能沿第二固定棒132长度方向移动;搬运组件150用于将安装组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搬运,当安装组件13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穿接端与第二穿接端相互对接,当安装组件1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穿接端与容纳槽内产品400的安装位置相互对接。
34.通过将第一穿接端与第二穿接端相接触及第二穿接端位于产品400的安装位置的方式,能够保证o型圈500在搬运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和歪斜的情况,再利用第一推动件112及第二推动件133的推动动作与搬运组件150的搬运动作,能够快速地完成o型圈500在各个组件间的转移,从而使得组装设备的上料、搬运及安装动作高效且准确,上述内容优化了o型圈500组装操作的流程,保证组装良品率的同时还能极大地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35.具体地,第二固定棒13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固定棒11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36.如图3所示,定位组件120还包括第一凸起块122和第二凸起块124,第一凸起块122转动连接有盖板123,当盖板123与第二凸起块124相卡接时,盖板123能够抵靠锁定位于容纳槽内的产品400。利用上述设置,能够利用盖板123实现对产品400的抵靠锁定操作,从而降低了组装过程中产品400发生位置偏移的风险,进一步地提高了组装良品率。
37.继续参考图4,搬运组件150包括搬运组件底板151和搬运组件滑块152,安装组件130固连于搬运组件滑块152,搬运组件滑块152沿第一方向滑动设于搬运组件底板151上,组装模块100还包括导向柱144,导向柱144沿第二方向延伸,搬运组件底板151滑设于导向柱144,第一方向与第二固定棒132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垂直于第二方向。具体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利用上述设置,使得搬运组件150能够更加便利的执行多种不同的动作,优化了搬运组件150工作流程的同时,也扩大了搬运组件150的适用范围。
38.继续参考图4和图5,安装组件130还包括安装组件底板131,第二固定棒132固接于安装组件底板131一侧,安装组件底板131固连于搬运组件滑块152。搬运组件滑块152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能使第一固定棒111与第二固定棒132相互对接或远离,上述内容方便了安装组件130与搬运组件150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使得o型圈500从第一固定棒111移动至第二固定棒132以及o型圈500从第二固定棒132移动至产品400的安装位置的操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同时,还提高了操作人员对o型圈组装设备进行维护与检修操作的效率。
39.继续参考图1,作为优选,还包括电控模块200,电控模块200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推动件112、第二推动件133、安装组件130和搬运组件底板151的控制组件及与第一驱动件113、第二驱动件134、第三驱动件153和第四驱动件146电连接的插头250,插头250连接至o型圈组装设备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电连接o型圈组装设备的各构件。
40.电控模块200还包括分别与控制组件连通的第一启动按钮210、第二启动按钮220和急停按钮230,按下第一启动按钮210能使安装组件130移动至第一位置,然后令第一推动件112将套设于第一固定棒111的o型圈500推动至第二固定棒132;按下第二启动按钮220能使安装组件130移动至第二位置,然后令第二推动件133将套设于第二固定棒132的o型圈500推动至位于容纳槽内产品400的安装位置;按下急停按钮230,能够紧急制动组装模块100。利用上述的按钮,能够轻松地完成o型圈500组装操作以及o型圈组装设备的紧急制动。
41.电控模块200还包括电控模块壳体241和壳体顶盖242,电控模块壳体241与壳体顶盖242通过设于壳体顶盖242上的壳体锁扣243可拆卸连接,控制组件位于电控模块壳体241内,上料组件110和定位组件120穿设壳体顶盖242,第一启动按钮210、第二启动按钮220和急停按钮230穿接于电控模块壳体241的前面,电控模块壳体241的侧面安装有壳体把手244,电控模块壳体241的底面设有壳体支柱245。上述设置方便了操作人员对控制组件的维护与检修。
42.作为优选,o型圈组装设备还包括防护组件300,防护组件300包括罩设组装模块100的罩设壳体,罩设壳体的前面开设有壳体开口。罩设壳体有效地降低了外部环境对组装模块100造成的影响,从而保障了组装模块100的组装操作能够正常且稳定地进行,壳体开口的设置方便了操作人员对组装模块100的维护与检修。
43.作为优选,罩设壳体包括穿设壳体顶盖242四个角的四个防护支柱310,在o型圈组装设备的两个侧面及后面设有连接相邻的两个防护支柱310的侧面防护板320,在顶面设有连接四个防护支柱310顶端的顶面防护板330,在前面设有连接相邻的两个防护支柱310的前面防护板340,壳体开口由两个防护支柱310、前面防护板340和壳体顶盖242围成。
44.进一步地,防护组件300还包括警戒感应器350,警戒感应器350用于检测是否有外部物品穿过壳体开口。警戒感应器350的设置避免了外部环境对组装过程造成的干扰,规避了外界因素导致组装效果差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组装良品率。具体地,警戒感应器350为一对光电传感器,警戒感应器350还通信连接有闪光灯和蜂鸣器,当警戒感应器350被触发时,闪光灯和蜂鸣器开始运行,提醒操作人员中止o型圈组装设备的运行。
45.继续参考图2,导向柱144的两端分别固连于两个轨道限位块143,两个轨道限位块143均固连于轨道支撑板142,轨道支撑板142通过固连支撑架141与上料组件110和定位组件120相对位置固定。上述设置限定了导向柱144的设置位置及滑设于其上的搬运组件150的滑动范围。具体地,导向柱144并列设有两个,且两个导向柱144的两端均分别固连于两个轨道限位块143。
46.更进一步地,搬运组件150还包括第三驱动件153、第三缓冲器154、第四驱动件146和第四缓冲器145,第三驱动件153用于驱动搬运组件滑块152沿第一方向移动,第四驱动件146用于驱动搬运组件底板151在导向柱144上滑动,第三缓冲器154用于缓冲搬运组件滑块152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的冲击力,第四缓冲器145用于缓冲搬运组件底板151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时的冲击力。
47.继续参考图2

图4,上料组件11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13和第一缓冲器114,第一驱动件113用于驱动第一推动件112沿第一固定棒11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缓冲器114用于缓冲第一推动件112在第一固定棒111的长度方向上的冲击力。第一驱动件113的设置方便了操作人员对第一推动件112相对第一固定棒111运动的控制,同时第一驱动件113易与电控模块200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推动件112相对第一固定棒111滑动的动作能够自动完成,让第一推动件112推动o型圈500的动作能够顺利进行。具体地,第一缓冲器114相对第一固定棒111位置固定。
48.进一步地,第一推动件112包括第一套筒115和第一连接板116,第一连接板116与第一驱动件113的动力输出端固连,第一套筒115套设第一固定棒111。具体地,第一套筒115与第一连接板116一体成型。上述内容使得第一推动件112能够通过第一套筒115的端面与o
型圈500的抵靠方式推动o型圈500,从而能够准确且高效地完成o型圈500从第一固定棒111到第二固定棒132的移动操作。
49.作为优选,安装组件13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34和第二缓冲器135,第二驱动件134用于驱动第二推动件133沿第二固定棒132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缓冲器135用于缓冲第二推动件133在第二固定棒132的长度方向上的冲击力。第二驱动件134的设置方便了操作人员对第二推动件133相对第二固定棒132运动的控制,同时第二驱动件134易与电控模块200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二推动件133相对第二固定棒132滑动的动作能够自动完成,让第二推动件133推动o型圈500的动作能够顺利完成。具体地,第二缓冲器135固连于安装组件底板131。
50.进一步地,第二推动件133包括第二套筒136和第二连接板137,第二连接板137与第二驱动件134的动力输出端固连,第二套筒136套设第二固定棒132。具体地,第二套筒136与第二连接板137一体成型。上述内容使得第二推动件133能够通过第二套筒136的端面与o型圈500的抵靠方式推动o型圈500,从而能够准确且高效地完成o型圈500从第二固定棒132到产品400的安装位置的移动操作。
51.第一缓冲器114、第二缓冲器135、第三缓冲器154和第四缓冲器145的设置分别能够减少第一推动件112、第二推动件133、安装组件130和搬运组件底板151在到位后释放的能量对o型圈组装设备的各构件造成的冲击,不仅起到了降噪的效果,还能避免o型圈组装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
52.具体地,第一缓冲器114为第一缓冲螺栓,第二缓冲器135为第二缓冲螺栓,第三缓冲器154为第三缓冲螺栓,第四缓冲器145为第四缓冲螺栓。
53.如图4

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推动件112固连有上料组件滑块118,第一驱动件113通过驱动上料组件滑块118使第一推动件112沿第一固定棒111的长度方向移动,上料组件滑块118上还凸设有第一缓冲块117,第一缓冲螺栓相对第一驱动件113位置固定,当上料组件滑块118移动至靠近安装组件130的极限位置时,第一缓冲块117抵靠于第一缓冲螺栓;第二推动件133固连有安装组件滑块139,第二驱动件134通过驱动安装组件滑块139使第二推动件133沿第二固定棒132的长度方向移动,安装组件滑块139上还凸设有第二缓冲块138,第二缓冲螺栓安装于安装组件底板131,当安装组件滑块139移动至靠近上料组件110的极限位置时,第二缓冲块138抵靠于第二缓冲螺栓;搬运组件滑块152上还凸设有第三缓冲块155,第三缓冲螺栓安装于搬运组件底板151,当搬运组件滑块152移动至靠近上料组件110的极限位置时,第三缓冲块155抵靠于第三缓冲螺栓;第四缓冲螺栓安装于轨道限位块143,当搬运组件底板151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时,止动于搬运组件底板151抵靠第四缓冲螺栓。
54.在上述内容中,通过第一缓冲块117与第一缓冲螺栓受动端的碰撞、第二缓冲块138与第二缓冲螺栓受动端的碰撞、第三缓冲块155与第三缓冲螺栓受动端的碰撞以及搬运组件底板151与第四缓冲螺栓受动端的碰撞,均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释放构件移动产生的冲击力。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13、第二驱动件134、第三驱动件153和第四驱动件146均为气缸。
5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
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