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底座焊接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9507发布日期:2022-01-19 20:0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底座焊接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扇底座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2.风扇底座由多个小工件焊接而成,人工焊接时,容易造成部件倾斜,造成后续安装过程中无法正常进行,人工核对部件耗时耗力,严重的影响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极易造成零部件损毁和增加废品率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底座焊接夹具,旨在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风扇底座焊接夹具,包括底座、气缸、压紧件、限位块和限位杆,所述压紧件活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气缸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限位杆的底部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限位杆的顶部穿过所述底座和所述压紧件后延伸出所述压紧件,所述限位块活动设置在所述压紧件上,所述限位杆的顶部为锥帽结构,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锥帽结构与所述压紧件之间并能够抵顶所述限位杆的锥帽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具有局部槽型开口,该局部槽型开口用于容纳所述限位杆并抵顶所述限位杆的锥帽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阶梯形结构,所述底座包括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所述第二阶梯设于所述第一阶梯的顶面,所述第二阶梯的中部凸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的中部设有供所述限位杆穿过的第一通孔。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阶梯上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上活动连接有第三限位柱。
9.进一步的,所述压紧件的中部设有供所述限位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压紧件的底面中部凸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为空心柱,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柱的中心点上。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外径,所述第二限位柱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柱上。
11.进一步的,所述压紧件的边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两侧设有抓紧部。
12.进一步的,所述压紧件的顶面上设有多个开口。
1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风扇底座焊接夹具,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气缸、压紧件、限位块和限位杆,压紧件活动连接在底座上,限位块用于抵顶限位杆的锥帽结构,当将风扇底座的各个焊接件依次放置在底座上时,通过压紧件对风扇底座的焊接件进行压紧,启动气缸,限位杆向下运动,限位杆的锥帽结构被限位块抵顶,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夹具能够将风扇底座的各个焊接件压紧固定,避免焊接时焊接件移动,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底座焊接夹具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底座焊接夹具分解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底座焊接夹具使用状态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底座焊接夹具使用状态分解示意图;
19.图5为风扇底座分解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底座、11-第一阶梯、12-第二阶梯、121-第一限位柱、122-第一通孔、123-凹槽、2-气缸、3-压紧件、31-第二通孔、32-第二限位柱、33-固定部、331-抓紧部、34-开口、4-限位块、41-槽型开口、5-限位杆、51-锥帽结构、6-第三限位柱、7-风扇底座、71-底座本体、710-支撑脚、711-下连接孔、712-受力部、713-定位孔、72-螺孔板、720-螺孔、73-套筒、74-支撑块、740-折弯部、741-上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23.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风扇底座焊接夹具,包括底座1、气缸2、压紧件3、限位块4和限位杆5,压紧件3活动连接在底座1上,气缸2连接在底座1的底部,限位杆5的底部与气缸2连接,限位杆5的顶部穿过底座1和压紧件3后延伸出压紧件3,限位块4活动设置在压紧件3上,限位杆5的顶部为锥帽结构51,限位块4位于锥帽结构51与压紧件3之间并能够抵顶限位杆5的锥帽结构51。
2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1、气缸2、压紧件3、限位块4和限位杆5,压紧件3活动连接在底座1上,限位块4用于抵顶限位杆5的锥帽结构51,当将风扇底座7的各个焊接件依次放置在底座1上时,通过压紧件3对风扇底座7的焊接件进行压紧,启动气缸2,限位杆5向下运动,限位杆5的锥帽结构51被限位块4抵顶,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夹具能够将风扇底座7的各个焊接件压紧固定,避免焊接时焊接件移动,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25.风扇底座7包括底座本体71、螺孔板72、套筒73和支撑块74,底座本体71往外延伸有一只以上的支撑脚710,支撑脚710内部掏空且顶部开口,套筒73连接在底座本体71中部,底座本体71中部设有连通套筒73外腔底端的下连接孔711,底座本体71上设有多个定位孔713,多个定位孔713围绕设置在下连接孔711外,螺孔板72为环形设置,螺孔板72上设有多个螺孔720,螺孔板72设于底座本体71上,螺孔720与定位孔713一一对应,螺孔板72内环的直径与下连接孔711的直径相等,支撑块74设在底座本体71上,支撑块74的边缘设有折弯部740,相邻两支撑脚710之间设有设有受力部712,折弯部740支撑在受力部712的内侧,支撑块74上设有连通套筒73外腔顶端的上连接孔741。
26.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4具有局部槽型开口41,该局部槽型开口41用于容纳限位杆5并抵顶限位杆5的锥帽结构51,且能够实现从限位杆5的侧方把限位块4套到限位杆5。
27.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为阶梯形结构,底座1包括第一阶梯11和第二阶梯12,第二阶梯12设于第一阶梯11的顶面,第二阶梯12的中部凸设有第一限位柱121,第一限位柱121的中部设有供限位杆5穿过的第一通孔122。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阶梯12上设有多个凹槽123,凹槽123上活动连接有第三限位
柱6。第三限位柱6用于穿过风扇底座7的定位孔713和螺孔720,将螺孔板72与底座本体71稳固连接,方便将螺孔板72焊接在底座本体71上。
29.在本实施例中,压紧件3的中部设有供限位杆5穿过的第二通孔31,压紧件3的底面中部凸设有第二限位柱32,第二限位柱32为空心柱,第二通孔31位于第二限位柱32的中心点上。
3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柱32的内径大于第一限位柱121的外径,第二限位柱32套设在第一限位柱121上。
31.在本实施例中,压紧件3的边缘设有固定部33,固定部33的两侧设有抓紧部331。固定部33与折弯部740相对应,多个抓紧部331能够抓紧支撑块74,防止支撑块74掉落或移位。
32.在本实施例中,压紧件3的顶面上设有多个开口34。设置多个开口34,能够使机器手伸入开口34中,将支撑块74与套筒73顶端进行焊接。
33.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风扇底座7的底座本体71穿过限位杆5和第一限位柱121后放置在底座1的第二阶梯12上,再将螺孔板72放置在底座本体71上,并将螺孔板72上的螺孔720与底座本体71上的定位孔713一一对应好,将第三限位柱6插入螺孔720和定位孔713后放置在凹槽123上,至此,风扇底座7的底座本体71固定好在底座1上。将套筒73穿过限位杆5和第一限位柱121后放置在底座本体71的下连接孔711上,此时,套筒73被底座本体71的下连接孔711限位,再将支撑块74的上连接孔741套入套筒73上,此时,支撑块74会沿套筒73的外壁滑落到底座本体71上,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再将压紧件3上的第二限位柱32套设在第二阶梯12的第一限位柱121上,第二限位柱32的外径小于套筒73的内径,由于压紧件3的边缘设有固定部33,固定部33的两侧设有抓紧部331,此时将支撑块74拿起卡入抓紧部331中,支撑块74的上连接孔741被固定在套筒73的顶端。限位块4放置在压紧件3上,并且限位杆5卡入槽型开口41中,启动气缸2,限位杆5往下运动,锥帽结构51被限位块4抵顶,至此,风扇底座7的多个焊接件被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夹具牢牢固定好,外部机器手可以对风扇底座7进行焊接,具体为将螺孔板72的外周与底座本体71焊接在一起,将套筒73的底端与螺孔板72的内环焊接在一起,将支撑块74的上连接孔741与套筒73的顶端焊接在一起,将支撑块74的折弯部740与底座本体71的受力部712焊接在一起,至此,风扇底座7完成焊接。当取下工件时,控制气缸2使限位杆5往上运动,停启气缸2,取下限位块4和压紧件3,即可将工件风扇底座7取下,进行下一工件的焊接。
34.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出现方位词时,对于方位词,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当出现术语如“设置在”、“相连”、“连接”时,这些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当出现如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上”、“下”时,可以包括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上”时,包括第一
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的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下”时、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的高度低于第二特征的高度。
37.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