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5163发布日期:2022-04-02 10:0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材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材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在对管材进行成型操作时,一般通过油压或水压工艺使管材成型,在成型过程中,对管材进行硬性冲压操作,设备简陋,致使管材的成型精度低、误差大。
3.综上所述,如何提高管材的成型精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材成型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线芯棒施加外力便可以对管材进行成型,操作过程方便,通过对管材的位置进行定位,提高管材的成型精度。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管材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体、与所述上模体配合的下模体、压紧组件、轴向定位部以及穿入管材内的芯棒;
7.所述下模体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成型的所述管材的第一定位槽,所述上模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8.所述轴向定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管材在轴向的移动。
9.优选的,所述轴向定位部为设置于所述下模体的定位件,且所述管材的轴向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抵接。
10.优选的,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管材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管材位置的第一凹槽。
11.优选的,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下模体可拆卸连接。
12.优选的,所述下模体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待成型的所述管材的第一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的横截面的尺寸均不相同。
13.优选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上模体与所述下模体的螺栓。
14.优选的,所述芯棒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柱状段和第二柱状段,且所述第一柱状段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柱状段的横截面尺寸。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柱状段与所述第二柱状段的连接处为锥形过渡面。
16.优选的,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中的一者设置有定位部,另一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上模体相对于所述下模体位置的第二凹槽。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槽沿所述下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上边缘的部分位置设置有加宽部,以便将所述管材取出。
18.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材成型模具的过程中,首先将芯棒的一端插入待成型的管材,并将管材与芯棒组成的整体放入下模体的第一定位凹槽,使周向定位部对管材的轴向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将上模体与下模体通过压紧组件压紧固定,以使管材的位置固定;
然后向芯棒的另一端施加外力,使芯棒沿轴向进一步深入管材内,对管材进行成型操作,直至芯棒进入管材的深度达到要求,解除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的连接,将芯棒由管材取出,管材完成成型。
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材成型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通过轴向定位部、第一定位凹槽以及第二定位凹槽对管材的轴向及周向位置进行定位,避免在成型过程中管材的移动或弯曲形变;并且施加于芯棒的外力可以更加灵活,芯棒能够自由导向探寻方向,进而提高管材的成型精度。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管材成型模具的具体实施例的轴测图;
22.图2为图1中管材成型模具的俯视图;
23.图3为图1中管材成型模具的前视图;
24.图4为图1中管材成型模具的侧视图;
25.图5为图1中管材成型模具的部分结构的轴测图;
26.图6为待成型的管材的轴测图;
27.图7为图6中管材的横截面示意图;
28.图8为芯棒插入管材的过程示意图;
29.图9为芯棒插入管材后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成型后的管材示意图。
31.图1-10中:
32.1为上模体、11为第二定位槽、2为下模体、21为第一定位槽、211为加宽部、3为压紧组件、4为轴向定位部、5为芯棒、6为施力部、7为管材。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管材成型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线芯棒施加外力便可以对管材进行成型,操作过程方便,通过对管材的位置进行定位,提高管材的成型精度。
35.请参考图1至图10。
36.本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管材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体1、与上模体1配合的下模体2、压紧组件3、轴向定位部4以及穿入管材7内的芯棒5;下模体2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成型的管材7的第一定位槽21,上模体1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槽21配合的第二定位槽11;轴向定位部4用
于限制管材7在轴向的移动。
37.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管材7成型的过程中,部分管材7的径向尺寸会变大,因此第一定位槽21与第二定位槽11闭合后的空间可以略大于管材7的尺寸,以为管材7的成型提供足够的预留空间。由于管材7只是部分长度的径向尺寸变大,因此,可以将第一定位槽21和第二定位槽11设置为变尺寸的定位槽,第一定位槽21和第二定位槽11所形成的空间中部分与管材7贴合,部分与管材7间隙配合,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8.如图6、7所示,为待成型的管材7的结构示意图,当然,管材7还可以是其它形状,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9.在使用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管材成型模具的过程中,首先将芯棒5的一端插入待成型的管材7,具体如图8所示,图8中的箭头所示方向为芯棒5穿入管材7的方向,并将管材7与芯棒5组成的整体放入下模体2的第一定位凹槽,使周向定位部对管材7的轴向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将上模体1与下模体2通过压紧组件3压紧固定,以使管材7的位置固定;然后向芯棒5的另一端施加外力,使芯棒5沿轴向进一步深入管材7内,对管材7进行成型操作,直至芯棒5进入管材7的深度达到要求,解除上模体1与下模体2之间的连接,将芯棒5由管材7取出,管材7完成成型。
40.优选的,可以使芯棒5中事先穿入管材7的部分的长度大于管材7的长度,以便在芯棒5后续穿入管材7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
41.进一步,可以使芯棒5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柱状段和第二柱状段,且所第一柱状段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二柱状段的横截面尺寸;在设置的过程中,第一柱状段和第二柱状段的形状均需与管材7配合,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2.为方便芯棒5插入管材7,可以在第一柱状段与第二柱状段的连接处设置锥形过渡面。
43.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作用于芯棒5的外力为施力部6提供的力,如图1-3所示,此处提到的施力部6仅仅是一个代称,施力部6可以是通过电机、气缸等动力部件提供的作用力,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外力,外力的方向沿芯棒5的轴向。
4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管材成型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通过轴向定位部4、第一定位凹槽以及第二定位凹槽对管材7的轴向及周向位置进行定位,避免在成型过程中管材7的移动或弯曲形变;并且施加于芯棒5的外力可以更加灵活,芯棒5能够自由导向探寻方向,进而提高管材7的成型精度。
4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轴向定位部4为设置于下模体2的定位件,且管材7的轴向的一端与定位件抵接,在芯棒5插入管材7的过程中,可以避免管材7在轴向发生位移。
46.当芯棒5中第一柱状段的长度较长需要由管材7伸出时,可以在定位件设置通孔。
47.为了进一步对管材7进行定位,可以在定位件朝向管材7的表面设置用于定位管材7位置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形状与管材7的横截面形状配合,以限制管材7在径向的移动。
48.优选的,可以将定位件与下模体2可拆卸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对定位件进行更换。
4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管材7成型效率,并提高管材成型模具的适用
性,可以在下模体2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待成型的管材7的第一定位槽21,且定位槽的横截面的尺寸均不相同。且上模体1中第二定位槽11的数量与第一定位槽21的数量相同,且第二定位槽11与第一定位槽21一一对应设置。
50.在使用的过程中,当待成型的管材7的尺寸发生变化之后,可以将管材7放置于不同的第一定位槽21,避免更换不同的管材成型模具,扩大管材成型模具的适用范围;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多个第一定位槽21中均放置管材7,这样单次就可以成型多个管材7,提高定位效率。
51.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当同一下模体2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槽21的情况下,多个第一定位槽21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部分相同,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压紧组件3包括用于连接上模体1与下模体2的螺栓,通过螺栓将上模体1与下模体2紧固连接;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53.为了提高上模体1与下模体2连接过程中的定位效果,可以在上模体1和下模体2中的一者设置有定位部,另一者设置有用于与定位部配合、以限制上模体1相对于下模体2位置的第二凹槽;在压紧的过程中,定位部与第二凹槽配合,以限制上模体1相对于下模体2位置。
54.如图5所示,第一定位槽21沿下模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定位槽21的上边缘的部分位置设置有加宽部211,以便将管材7取出。
55.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技术文件中提到的第一定位槽21和第二定位槽11,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的“第一”、“第二”仅仅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56.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5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管材成型模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