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强的龙门加工中心用滑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1840发布日期:2022-07-19 23:5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载强的龙门加工中心用滑轨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载强的龙门加工中心用滑轨架。


背景技术:

2.龙门加工中心是指主轴轴线与工作台垂直设置的加工中心,主要适用于加工大型零件。龙门支架是龙门加工中心的主体部件,起承重作用,龙门支架由一个横梁和两个立柱构成,通常为整体结构,在生产设置时安装固定。
3.市面上现有的龙门支架大多通过螺栓与底部滑轨进行固定连接,在对龙门支架进行位置移动时,工作人员需将螺栓从滑轨上逐一取下,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4.因此,发明一种承载强的龙门加工中心用滑轨架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强的龙门加工中心用滑轨架,以解决技术中市面上现有的龙门支架大多通过螺栓与底部滑轨进行固定连接,在对龙门支架进行位置移动时,工作人员需将螺栓从滑轨上逐一取下,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载强的龙门加工中心用滑轨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底座,两个所述滑动底座底部均设有滑轨,所述滑轨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所述滑轨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滑槽,所述滑轨另一侧开设有第三限位滑槽,所述滑动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滑块,所述第一限位滑块与第一限位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底座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滑块,所述第二限位滑块与第二限位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底座一侧设有限位固定机构,所述限位固定机构包括限位抵盘,所述限位抵盘设置于第三限位滑槽内部,所述限位抵盘一端固定连接有耐磨抵片,所述限位抵盘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一端贯穿滑动底座一侧并与滑动底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延伸至滑动底座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
7.优选的,所述限位固定机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固定机构关于滑动底座中线对称分布,所述耐磨抵片由橡胶材料制成。
8.优选的,所述支架本体底部开设有移动滑槽,所述移动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底部一端延伸至移动滑槽外侧。
9.优选的,所述移动滑块延伸至移动滑槽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吊接盘,所述吊接盘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环绕吊接盘中心分布。
10.优选的,所述支架本体底部设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两端分别与支架本体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滑块中部开设有螺孔,所述转动螺杆贯穿螺孔并与螺孔螺纹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支架本体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载板,所述支撑载板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转动螺杆一端传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支架本体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支架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角板。
13.优选的,所述滑动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架本体底端两侧。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1、通过设置限位抵盘、耐磨抵片、固定螺杆和转动盘来构成限位固定机构,通过控制限位抵盘一侧的耐磨抵片与第三限位滑槽抵紧或分离,从而对滑动底座进行限位固定或对支架本体进行移动,限位固定机构结构设计简单,工作人员易上手操作,可对支架本体进行快速移动和定位,有利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16.2、通过设置吊接盘和安装孔可对加工用具进行安装,通过控制箱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带动转动螺杆进行转动,移动滑块在移动滑槽的限位约束下沿着转动螺杆进行横向移动,可方便对加工用具进行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底座、滑轨和限位固定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轨的结构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滑块和吊接盘的结构剖视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支架本体;2、滑动底座;3、滑轨;4、第一限位滑槽;5、第二限位滑槽;6、第三限位滑槽;7、第一限位滑块;8、第二限位滑块;9、限位抵盘;10、耐磨抵片;11、固定螺杆;12、转动盘;13、移动滑槽;14、移动滑块;15、吊接盘;16、安装孔;17、转动螺杆;18、螺孔;19、支撑载板;20、驱动电机;21、控制箱;22、支撑角板;23、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承载强的龙门加工中心用滑轨架,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底座2,两个所述滑动底座2底部均设有滑轨3,所述滑轨3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4,所述滑轨3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滑槽5,所
述滑轨3另一侧开设有第三限位滑槽6,所述滑动底座2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滑块7,所述第一限位滑块7与第一限位滑槽4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底座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滑块8,所述第二限位滑块8与第二限位滑槽5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底座2一侧设有限位固定机构,所述限位固定机构包括限位抵盘9,所述限位抵盘9设置于第三限位滑槽6内部,所述限位抵盘9一端固定连接有耐磨抵片10,所述限位抵盘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杆11,所述固定螺杆11一端贯穿滑动底座2一侧并与滑动底座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11延伸至滑动底座2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2。
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固定机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固定机构关于滑动底座2中线对称分布,所述耐磨抵片10由橡胶材料制成,橡胶材质的耐磨抵片10能够提高自身与第三限位滑槽6之间的连接紧密性。
29.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本体1底部开设有移动滑槽13,所述移动滑槽13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滑块14,所述移动滑块14底部一端延伸至移动滑槽13外侧,移动滑槽13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方便移动滑块14进行滑动,另一方面可对移动滑块14进行限位束缚,以避免移动滑块14跟随转动螺杆17进行转动。
30.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滑块14延伸至移动滑槽13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吊接盘15,所述吊接盘15表面开设有安装孔16,所述安装孔16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16环绕吊接盘15中心分布,吊接盘15和安装孔16可对加工用具进行安装。
31.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本体1底部设有转动螺杆17,所述转动螺杆17两端分别与支架本体1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滑块14中部开设有螺孔18,所述转动螺杆17贯穿螺孔18并与螺孔18螺纹连接,移动滑块14在移动滑槽13的限位约束下可沿着转动螺杆17进行横向移动。
3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本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载板19,所述支撑载板19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0,所述驱动电机20输出轴与转动螺杆17一端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0可带动转动螺杆17进行转动,从而驱使移动滑块14沿着转动螺杆17进行横向移动。
33.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本体1远离驱动电机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21,所述驱动电机20与控制箱21电性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角板22,支撑角板22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支架本体1的承载强度。
3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底座2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板23,所述加强板23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板23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架本体1底端两侧,加强板23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支架本体1的稳定性。
35.本实用工作原理:
36.参照说明书附图1-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对支架本体1进行移动前,先通过转动盘12带动固定螺杆11向外旋出,固定螺杆11带动限位抵盘9向外移动并使得耐磨抵片10与第三限位滑槽6脱离抵触,此时便可推动支架本体1和滑动底座2在滑轨3顶部进行移动,待支架本体1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再通过转动盘12带动固定螺杆11向内旋进,固定螺杆11带动限位抵盘9向内移动并使得耐磨抵片10与第三限位滑槽6相抵紧,从而对滑动底座2进行限位固定,使得支架本体1能够停放稳定;
37.参照说明书附图1-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加工用具通过安装孔16固定连接
于吊接盘15底部,通过控制箱21启动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输出轴带动转动螺杆17进行转动,移动滑块14在移动滑槽13的限位约束下沿着转动螺杆17进行横向移动,可方便对加工用具进行位置调整。
38.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