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模块化机器人的传感器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80709发布日期:2022-09-30 18:1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模块化机器人的传感器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模块化机器人的传感器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视觉传感器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传感器主体和传感器上盖组装在一起,传感器主体和传感器上盖均为塑料材质的结构件,传感器主体侧面上设有半圆形凸台,传感器上盖上开有与之对应的凹槽,通过按压传感器上盖,使语态插入传感器上盖内,实现两者的安装定位。目前的安装方法是人工组装,人工组装的效率低下,且在组装过程中传感器上盖容易磕伤传感器主体内的零部件,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机器人的传感器组装装置,以视觉传感器组装过程中,组装效率低下,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基于模块化机器人的传感器组装装置,包括支撑板、下压板、直线运动组件、支架,所述支撑板上开有与传感器主体相匹配的凹槽一,所述支撑板上方设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上开有与传感器上盖相匹配的凹槽二,所述凹槽二与凹槽一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凹槽二内设有与传感器上盖对应的吸盘,所述下压板与直线运动组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直线运动组件的壳体通过连接杆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支架配合安装。
6.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端面固设有导向杆一,所述导向杆一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撑板上开有与导向杆一对应的导向孔一,所述导向孔一的直径与导向杆一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导向杆一安装于导向孔一内侧,所述导向杆一外侧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安装于支撑板和支架之间。
7.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一远离支架的一端开有外螺纹,所述导向杆一外侧设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安装于支撑板上方,所述调节螺母与导向杆一螺纹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导向孔一对应的导向管一,所述导向管一的内径与导向杆一的直径相匹配。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开有与凹槽一连通抓取槽。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端面固设有导向杆二,所述导向杆二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下压板上开有与导向杆二对应的导向孔二,所述导向杆二安装于导向孔二内侧。
11.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二的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外沿采用倒角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下压板上设有与导向杆二对应的导向管二,所述导向管二的内径与导向杆二的直径相匹配。
13.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二临近支撑板一端的边沿采用倒角结构。
14.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一临近下压板一端的边沿采用倒角结构。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机器人的传感器组装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机器人的传感器组装装置,将传感器主体对齐凹槽一插入,然后将传感器上盖对齐凹槽二插入,吸盘吸紧传感器上盖,然后驱动双作用气缸主轴伸长,带动下压板和传感器上盖下压,传感器主体的凸台插入传感器上盖的凹槽内完成组装,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17.(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机器人的传感器组装装置,缓冲弹簧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防止下压过程压力过大损伤传感器主体和传感器上盖。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压板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下压板;2-支撑板;3-导向管二;4-导向管一;5-调节螺母;6-导向杆一;7-缓冲弹簧;8-支架;9-导向杆二;10-直线运动组件;11-连接杆; 12-传感器上盖;13-传感器主体;101-凹槽二;102-吸盘;103-导向孔二; 201-凹槽一;202-抓取槽;203-导向孔一。
具体实施方式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0.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一种基于模块化机器人的传感器组装装置,包括支撑板2、下压板1、直线运动组件10、支架8,支撑板2上开有与传感器主体13相匹配的凹槽一201,支撑板2上方设有下压板1,下压板 1上开有与传感器上盖12相匹配的凹槽二101,凹槽二101与凹槽一201的位置相对应,凹槽二101内设有与传感器上盖12对应的吸盘102,下压板1 与直线运动组件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直线运动组件10的壳体通过连接杆 11与支架8固定连接,支撑板2与支架8配合安装。优选的直线运动组件 10采用但不限于现有双作用气缸。
31.支撑板2上开有与凹槽一201连通抓取槽202,抓取槽202方面对传感器主体13进行抓取,提高了工作效率。支撑板2上端面固设有导向杆二9,优选的导向杆二9的数量为两个,下压板1上开有与导向杆二9对应的导向孔二103,导向杆二9安装于导向孔二103内侧。下压板1上设有与导向杆二9对应的导向管二3,导向管二3的内径与导向杆二9的直径相匹配。导向孔二103和导向管二3对导向杆二9起到了导向作用,提高了下压板1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导向杆的数量为两个,还能防止双作用气缸输出轴转动。导向杆二9的远离支撑板2的一端外沿采用倒角结构,导向杆二9的倒角结构方便导向杆插入导向孔二103内。凹槽二101临近支撑板2一端的边沿采用倒角结构,凹槽二101的倒角结构对传感器上盖12插入凹槽二101 的过程中起到了导向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凹槽一201临近下压板1一端的边沿采用倒角结构,凹槽一201的倒角结构对传感器主体13插入凹槽一 201的过程中起到了导向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32.实际使用时,将传感器主体13对齐凹槽一201插入,然后将传感器上盖12对齐凹槽二101插入,吸盘102吸紧传感器上盖12,然后驱动双作用气缸主轴伸长,带动下压板1和传感器上盖12下压,传感器主体13的凸台插入传感器上盖12的凹槽内完成组装,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33.如图1、图3、图4所示,支架8上端面固设有导向杆一6,优选导向杆一6的数量为四个,支撑板2上开有与导向杆一6对应的导向孔一203,导向孔一203的直径与导向杆一6的直径相匹配,导向杆一6安装于导向孔一 203内侧,导向杆一6外侧设有缓冲弹簧7,缓冲弹簧7安装于支撑板2和支架8之间。缓冲弹簧7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防止下压过程压力过大损伤传感器主体13和传感器上盖12。导向杆一6远离支架8的一端开有外螺纹,导向杆一6外侧设有调节螺母5,调节螺母5安装于支撑板2上方,调节螺母5与导向杆一6螺纹连接。通过松紧调节螺母5可以调节缓冲弹簧7的弹力。支撑板2上设有与导向孔一203对应的导向管一4,导向管一4的内径与导向杆一6的直径相匹配。导向管一4对导向杆一6起到了导向作用,使支撑板2上下移动的过程更加稳定。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