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印制电路板铆接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73338发布日期:2022-10-21 20:2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形印制电路板铆接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电子装联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形印制电路板铆接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安装套管是一种可以使用在印制电路板上,使其抗高过载和抗震动能力得到提高,用于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电子设备上。如航空、航天、高过载和汽车电子产品。
3.该零件一般铆接在印制电路板上,使用手工铆接或自动铆接,在需要铆接数量少或客观环境条件不能实现机器自动铆接的情况下一般使用手工铆接。
4.现有的手工铆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该类零件的铆接主要依赖于配套的铆接工艺装置进行手工铆接,由于缺失异形印制电路板铆接装置,现需两名工人配合完成安装套管的放置、对位、固定、铆接等工作,耗时较长。
5.2、两人配合完成铆接异形印制电路板,受操作人员的身体体质及操作熟练度影响,容易造成铆接后外观质量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异形印制电路板铆接装置及使用方法,以快速对电路板进行铆接。
7.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异形印制电路板铆接装置,包括底盘、下转盘和上刻度转盘,底盘上表面开有转盘槽,用于放置下转盘和上刻度转盘,所述底盘圆心处设有转轴,下转盘和上刻度转盘从下至上依次插在转轴上,所述下转盘和上刻度转盘均包括转盘部和转盘部上向外扇形延伸的扇形部,下转盘的扇形部一侧连接有第一定位柱,上刻度转盘扇形部与第一定位柱相对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定位柱,底盘上还连接有铆接柱;所述上刻度转盘的扇形部上还开有弧形的固定槽,下转盘扇形部与固定槽匹配的位置还开有固定孔,通过紧固螺钉从固定槽插入固定孔中。
8.所述上刻度转盘转盘部上还连接有转动把手。
9.还包括第一限位爪和第二限位爪,第一限位爪和第二限位爪均包括固定板和固定板下表面向下凸起的若干固定柱,其中上刻度转盘、下转盘和底盘上均开有与固定柱相匹配的固定柱孔,第一限位爪的部分固定柱插入下转盘扇形部的固定柱孔,另一部分插入底盘的固定柱孔,第二限位爪的部分固定柱插入上刻度转盘扇形部的固定柱孔,另一部分插入底盘的固定柱孔。
10.所述第一限位爪和第二限位爪的固定板上端均连接有拔起部。
11.所述上刻度转盘扇形部设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的两侧边沿直径方向,上刻度转盘扇形部上还设有两天第一定位线,第一定位线分别与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相邻的两侧边同线,,圆盘上设有与第一定位线处于同一直线的初
始定位线,圆盘上还设有若干从圆心延伸出的第二定位线。
12.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下方连接有若干固定柱,所述第一定位线、初始定位线和第二定位线旁均设置有固定柱孔,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一端的固定柱插入第一定位线旁的固定柱孔内,另一端插入初始定位线和第二定位线旁的固定柱孔内。
13.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上还开有与印制电路板形状相匹配的安装槽。
14.一种异形印制电路板铆接装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始位置定位,旋转上刻度转盘和下转盘,使得第二定位柱和第一定位柱之间的角度与印制电路板一致,此时在固定槽下方的下转盘扇形部开固定孔,紧固螺钉从固定槽上方插入固定孔中,将上刻度转盘和下转盘连接为一个整体,转动上刻度转盘和下转盘,使得印制电路板的一个铆接孔位与铆接柱对齐,此时即为初始位置;限位爪初始位置定位,分别在上刻度转盘和下转盘上开固定柱孔,从而确定第二限位爪和第一限位爪上刻度转盘和下转盘部分固定柱的位置,随之也确定了第二限位爪和第一限位爪在底盘上的位置,在对应位置开固定柱孔;限位柱初始位置定位,将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沿直径方向设置在上刻度转盘和底盘之间,从而确定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上各个固定柱的位置,并在上刻度转盘和底盘对应位置开固定柱孔,并沿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相邻两边的边部,沿直径方向设置定位线,其中上刻度转盘上的部分为第一定位线,底盘上的部分为初始定位线;第二定位线位置确定,通过转动把手转动上刻度转盘和下转盘的整体,使得铆接柱对准另一个铆接孔位,此时沿第一定位线延伸方向在底盘上设置第二定位线,并在第二定位线旁对应位置开固定柱孔,以让固定柱插入;印制电路板铆接,将第一限位爪和第二限位爪分别连接在下转盘和上刻度转盘的对应固定柱孔上,旋转下转盘和上刻度转盘,使得第一限位爪和第二限位爪的另外固定柱插入底盘上对应的固定柱孔内,此时第一定位线与初始定位线对齐,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也连接上刻度转盘和底座,再将紧固螺钉插入固定孔内,且紧固螺钉的螺帽压紧固定槽两侧,将印制电路板放入第二定位柱和第一定位柱上的安装槽,此时铆接柱正位于其中一个铆接孔位的下方,进行铆接,铆接完毕后,拔出第一限位爪、第二限位爪、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通过转动把手转动下转盘和上刻度转盘,直至第一定位线与另外的第二定位线对齐,此时铆接柱位于另一个铆接孔位的下方,安装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进行铆接,重复该过程,直至所有铆接孔位铆接完毕。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以及之间的铆接柱,形成三点支撑,保证了电路板的稳定,实现单人操作铆接。
16.2、通过第一和第二限位爪,使得可以快速将整个装置恢复到初始位置。
17.3、通过第一定位线和第二定位线,快速切换铆接柱上方的铆接孔位,以便对不同铆接孔位进行铆接。
附图说明
18.图1为异形印制电路板铆接装置右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异形印制电路板铆接装置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限位爪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盘;2上刻度转盘;3下转盘;4第一定位柱;5第二定位柱;6铆接柱;7固定槽;8固定螺钉;9转动把手;10第一限位爪;11第二限位爪;12固定板;13固定柱;14拔起部;15第一限位柱;16第二限位柱;17第一定位线;18初始定位线;19第二定位线;20安装槽;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异形印制电路板铆接装置,包括底盘1、下转盘3和上刻度转盘2,底盘1上表面开有转盘槽,用于放置下转盘3和上刻度转盘2,所述底盘1圆心处设有转轴,下转盘3和上刻度转盘2从下至上依次插在转轴上,所述下转盘3和上刻度转盘2均包括转盘部和转盘部上向外扇形延伸的扇形部,下转盘3的扇形部一侧连接有第一定位柱4,上刻度转盘2扇形部与第一定位柱4相对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定位柱5,底盘1上还连接有铆接柱6;所述上刻度转盘2的扇形部上还开有弧形的固定槽7,下转盘3扇形部与固定槽7匹配的位置还开有固定孔,通过紧固螺钉8从固定槽7插入固定孔中。
20.底盘1为圆形结构,上表面开有凹陷的转盘槽,用来放置下转盘3和上刻度转盘2,下转盘3和上刻度转盘2连在转轴上,这样两个转盘就可以环绕转轴转动,且下转盘3在下,上刻度转盘2在上。
21.下转盘3和上刻度转盘2均包括两部分,分别是中间的圆形转盘部,转盘部小于转盘槽,向外伸出的扇形部主要用来连接其他结构。
22.下转盘3的扇形部其中一侧连接第一定位柱4,则上刻度转盘2的扇形部的另一侧连接第二定位柱5,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定位柱4连接在下转盘3扇形部的左侧,则第二定位柱5就连接在上刻度转盘2的扇形部的右侧,下转盘3的右侧和上刻度转盘2的左侧有一部分重叠,而下转盘3的左侧和上刻度转盘2的右侧之间的转盘槽内则是空的。具体的,两个定位柱都连接在扇形部一侧靠近转盘槽壁的一侧,如图1和图2,第一定位柱4位于下转盘3的扇形部的左下侧。
23.底盘1上还连接有铆接柱6,铆接柱6只需要保证当电路板放置在第一定位柱4和第二定位柱5上时,位于电路板任意一个铆接孔位的正下方,铆接柱6和铆接孔位对齐,可以方便的铆接。
24.上刻度转盘2的扇形部还开有弧形的固定槽7,由于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有部分重叠,因此固定槽7下方还有着下转盘3的扇形部,在固定槽7下方的下转盘3扇形部打固定孔,通过紧固螺钉8插入固定孔中,其中螺钉下端插入固定孔,将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不会相对转动,从而保证了第一定位柱4和第二定位柱5位置固定螺帽的直径大于固定槽7,因此向下旋紧的过程中螺帽压紧固定槽7,使得固定螺钉8不会在固定槽7内滑动。
25.在使用时,旋转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使得第一定位柱4和第二定位柱5之间的角度与电路板的角度一致,然后插入固定螺钉8,将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固定,由于固定螺钉8不是插入底盘1中,因此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的整体仍可以绕着转轴转动。
26.将电路板的两端分别放在第一定位柱4和第二定位柱5,然后转动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的整体,使得电路板的铆接孔位转动到铆接柱6上方,进行铆接。
27.铆接完毕后转动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的整体,使得另一个铆接孔位转动到铆接柱6上方,进行铆接,直至所有铆接孔位铆接完毕。
28.【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刻度转盘2转盘部上还连接有转动把手9。
29.转动把手9用于转动上刻度转盘2,以及在安装固定螺钉8后转动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整体。
30.如图3所示,还包括第一限位爪10和第二限位爪11,第一限位爪10和第二限位爪11均包括固定板12和固定板12下表面向下凸起的若干固定柱13,其中上刻度转盘2、下转盘3和底盘1上均开有与固定柱13相匹配的固定柱孔,第一限位爪10的部分固定柱13插入下转盘3扇形部的固定柱孔,另一部分插入底盘1的固定柱孔,第二限位爪11的部分固定柱13插入上刻度转盘2扇形部的固定柱孔,另一部分插入底盘1的固定柱孔。
31.所述第一限位爪10和第二限位爪11的固定板12上端均连接有拔起部14。
32.两个限位爪的作用主要是确定初始位置,以便让两个转盘在多次转动后快速复位,第一限位爪10和第二限位爪11均包括固定板12,固定板12向下凸起的若干固定柱13,即爪的部分,部分固定柱13插入转盘扇形部的固定柱孔内,另一部分插入底盘1转盘槽外部分的固定柱孔内。
33.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板12为三角形,固定柱有三个,其中一个插入转盘的扇形部,另外两个插入底盘1。
34.具体的,第一限位爪10的一个固定柱13插入下转盘3的扇形部,另外两个固定柱插入底盘1。
35.第一限位爪10和第二限位爪11的具体位置没有要求,只需要满足,当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在转动到正确位置时,即第一定位柱4和第二定位柱5之间的角度与电路板的角度一致,在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扇形部没有重叠的任意位置安装,只要部分固定柱插入扇形部,另一部分插入底盘1上,将上刻度转盘2、下转盘3和底盘1位置固定即可。
36.固定板12上方的拔起部14则是为了方便把第一限位爪10和第二限位爪11拔出。
37.【实施例3】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上刻度转盘2扇形部设有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的两侧边沿直径方向,上刻度转盘3扇形部上还设有两天第一定位线17,第一定位线17分别与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相邻的两侧边同线,,圆盘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线17处于同一直线的初始定位线18,圆盘1上还设有若干从圆心延伸出的第二定位线19。
38.所述每一条第二定位线19均与铆接柱6与电路板其中一个铆接孔位对齐时的第一定位线17处在同一直线。
39.所述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下方连接有若干固定柱13,所述第一定位线17、初始定位线18和第二定位线19旁均设置有固定柱孔,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一端的固定柱13插入第一定位线17旁的固定柱孔内,另一端插入初始定位线18和第二定位线
19旁的固定柱孔内。
40.这一部分一是为了确定初始位置,二是为了保证两个转盘整体转动时,铆接柱6可以快速准确的对齐每个铆接孔位。
41.当两个转盘转到正确位置时,在上刻度转盘2扇形部的任意位置设置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与限位爪类似,一端的固定柱13插入扇形部,另一端插入底盘1上,且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相邻两边,如图1和图2所示,即第一限位柱15的右边和第二限位柱左边相邻,为沿转盘1直径方向的边,这时沿着这两边在上刻度转盘2扇形部以及底盘1上划线,位于扇形部的是第一定位线17,位于圆盘1上的则是初始定位线18,当第一定位线17和初始定位线18对齐成一条直线时说明两个转盘到了正确的初始位置。
42.然后转动两个转盘整体,让另一个铆接孔位对准铆接柱,这时沿第一定位线17向转盘上划线,形成第二定位线19,当第一定位线17与第二定位线19对齐时,说明铆接柱与其中一个铆接孔位对齐了,重复此过程,直至每个铆接孔位都划出一条第二定位线19,而随着两个转盘整体转动,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也随之转动,每划出一条第二定位线19,第二定位线19旁也会开固定柱孔,以让插入圆盘1内的固定柱13有插入空间。
43.如图1所示,第一定位柱4和第二定位柱5上还开有与印制电路板形状相匹配的安装槽20。
44.安装槽20形状与印制电路板边部形状相匹配,且开口相对,第一定位柱4的安装槽开口向右,第二限位柱5的安装槽20开口向左,使用时如图2所示,将电路板夹紧。
45.【实施例4】如图1至图3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一种异形印制电路板铆接装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始位置定位,旋转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使得第二定位柱5和第一定位柱4之间的角度与印制电路板一致,此时在固定槽7下方的下转盘3扇形部开固定孔,紧固螺钉8从固定槽7上方插入固定孔中,将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连接为一个整体,转动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使得印制电路板的一个铆接孔位与铆接柱6对齐,此时即为初始位置;首先确定初始位置,旋转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使得第二定位柱5和第一定位柱4之间的角度与印制电路板一致,接在在固定槽7下方的下转盘3扇形部任意位置开固定孔,插入紧固螺钉8,因为只是为了让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之间相互不转动,因此位置随意,只需要在固定槽7下方的下转盘3扇形部即可,这时第二定位柱5和第一定位柱4的初始位置就由固定螺钉8定位好了,接着转动两个转盘整体,让铆接柱6与一个铆接孔位对齐,以便后续工作。
46.限位爪初始位置定位,分别在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上开固定柱孔,从而确定第二限位爪11和第一限位爪10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部分固定柱的位置,随之也确定了第二限位爪11和第一限位爪10在底盘1上的位置,在对应位置开固定柱孔;在初始位置的基础上,上刻度转盘2扇形部的任意位置开孔,插入第二限位爪11,而第二限位爪11另外两个固定柱13转至底盘1上方,并在对应位置开孔,第二限位爪11将上刻度转盘2和底盘1固定起来,而第二限位爪11对应的孔位也标明了第二限位爪11的位置。
47.第一限位爪10同理。
48.限位柱初始位置定位,将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沿直径方向设置在上刻度转盘2和底盘1之间,从而确定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上各个固定柱13的位置,并在上刻度转盘2和底盘1对应位置开固定柱孔,并沿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相邻两边的边部,沿直径方向设置定位线,其中上刻度转盘2上的部分为第一定位线17,底盘1上的部分为初始定位线18;因为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包括两个固定柱13,一个插在上刻度转盘2上,一个插在底盘1上,只要让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的两侧边沿直径方向放在上刻度转盘2,这样插入上刻度转盘2的固定柱13位置就确定了,另一个固定柱13位置不变,方向也不变,就可以确定另一个固定柱13应该插在底盘1的哪里。
49.在初始位置时,设置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并划出第一定位线17和初始定位线18。
50.第二定位线位置确定,通过转动把手9转动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的整体,使得铆接柱6对准另一个铆接孔位,此时沿第一定位线17延伸方向在底盘1上设置第二定位线19,并在第二定位线19旁对应位置开固定柱孔,以让固定柱13插入;转动两个转盘整体,铆接柱6对准另一个铆接孔位时根据第一定位线17划出第二定位线19,转动的同时,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也在转动,插在上刻度转盘3的部分没有影响,而插在圆盘1上的那端位置则发生变化,因此每个第二定位线19旁对应位置开固定柱孔。
51.具体的,当顺时针转动时,拆掉第二限位柱16,只对第一限位柱15和所对应的第一定位线19打孔和划第二定位线19。当逆时针转动时,拆掉第一限位柱15,只对第二限位柱16和所对应的第一定位线19打孔和划第二定位线19。
52.如果需要铆接另外角度的电路板,则只需调整第二定位柱5和第一定位柱4之间的角度,并重新确定初始位置即可。
53.印制电路板铆接,将第一限位爪10和第二限位爪11分别连接在下转盘3和上刻度转盘2的对应固定柱孔上,旋转下转盘3和上刻度转盘2,使得第一限位爪10和第二限位爪11的另外固定柱13插入底盘1上对应的固定柱孔内,此时第一定位线17与初始定位线18对齐,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也连接上刻度转盘2和底座1,再将紧固螺钉8插入固定孔内,且紧固螺钉8的螺帽压紧固定槽7两侧,将印制电路板放入第二定位柱5和第一定位柱4上的安装槽20,此时铆接柱6正位于其中一个铆接孔位的下方,进行铆接,铆接完毕后,拔出第一限位爪10、第二限位爪11、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通过转动把手9转动下转盘3和上刻度转盘2,直至第一定位线17与另外的第二定位线19对齐,此时铆接柱6位于另一个铆接孔位的下方,安装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进行铆接,重复该过程,直至所有铆接孔位铆接完毕。
54.在工作时,首先将两个转盘转到初始位置,将第二限位爪5一端插入到上刻度转盘2的固定柱孔内,转动上刻度转盘2,直到第二限位爪5的另外两个固定柱13插入圆盘1上与第二限位爪5相对应的两个固定柱孔,第一限位爪4同理,至此,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的位置就到了初始位置。
55.接着插入固定螺钉8,将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连为一体,此时第一定位线17和初
始定位线18对齐,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两端也插在第一定位线17和初始定位线18旁对应位置。
56.此时铆接柱6已经在一个铆接孔位下方,直接开始铆接作业。
57.铆接完成后,拆下第一限位爪4和第二限位爪5,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这样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的整体就可以自由转动,由于固定螺钉8将两者固定为一体,因此转动过程中第二定位柱5和第一定位柱4之间的角度不变。
58.转动到第一定位线17与一条第二定位线19对齐时,说明铆接柱6与一个铆接孔位对齐,将第一限位柱15或第二限位柱16其中一个插入该第二定位线19旁的固定柱孔内,以将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整体与底盘1固定,防止上刻度转盘2和下转盘3整体在铆接时转动,重复此过程,直至所有铆接孔位都铆接完毕。
59.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