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成型后防变形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4734发布日期:2023-03-15 01:5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型材成型后防变形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型材成型后防变形输送装置,属于铝型材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用于制造门窗边框的铝型材通常是利用挤压成型,棒料挤压后的型材长度在7m左右,长度大,截面尺寸小,容易变形。挤压后的型材一般采用辊道输送机进行输送,辊道输送机的辊面存在高低不平时,容易引起型材输送时在竖向产生翘曲等变形。另外,挤压出来的型材温度较高,输送过程中自然冷却存在冷却不均也会引起变形。所以在型材加工的后续流程中,需要对型材进行矫直,变形严重的型材在矫直时耗时较多,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型材成型后防变形输送装置,具体方案为:
4.一种铝型材成型后防变形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辊道,输送辊道包括多段辊道单元;所述辊道单元的长度不大于2m,辊道单元包括框架,框架设有一个主转辊和多个副转辊,主转辊设置在框架前端,副转辊与主转辊之间通过链轮传动;框架通过转轴转动设置,转轴与主转辊同轴;框架的后端设有弹性支撑;转轴设有高度调节机构,各个辊道单元的转轴保持在同一高度。
5.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的最大支撑力小于2kg。
6.进一步的,每个辊道单元设有1个横向矫直机构,横向矫直机构包括三角架,三角架的角部设有滚筒,滚筒上绕设有传动带;横向矫直机构为横向设置,其中一个滚筒位于内侧,且由电机驱动,其余滚筒位于外侧;相邻辊道单元的横向矫直机构设置在相对侧,且相邻横向矫直机构的横向最小间距与铝型材的宽度对应;横向矫直机构位于主转辊处。
7.进一步的,每个辊道单元设有1个竖向矫直机构,竖向矫直机构包括三角架,三角架的角部设有滚筒,滚筒上绕设有传动带;竖向矫直机构为竖向设置,其中一个滚筒位于下部,且由电机驱动,其余滚筒位于上部;竖向矫直机构和辊道单元的竖向最小间距与铝型材的高度对应;竖向矫直机构位于辊道单元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8.进一步的,输送辊道包括立架,辊道单元的框架转动设置在立架上,框架沿主转辊处设有立柱,横向矫直机构固定在立柱上,立架沿辊道单元的中部设有门架,竖向矫直机构固定在门架上。
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包括设置在立架上的横梁,横梁上设有压簧,压簧与辊道单元的框架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外侧部设有套筒,主转辊的端部贯穿至套筒;每个辊道单元的框架上设置一个传动电机,传动电机与主转辊和副转辊均通过链轮传动,套筒侧壁设置开口,链轮传动的链条由开口贯通;所述转轴设置在立架内侧,所述套筒的端部与转轴通过轴承连接。
11.本发明的防变形输送装置可以对输送过程中的型材起到矫直效果,防止挤压出来
的型材在输送过程中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形,提高后续工序的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辊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辊道单元与立架的连接示意图;
15.图4为横向矫直机构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专利的方案。
17.实施例1
18.如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铝型材成型后防变形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辊道,输送辊道包括多段辊道单元1;辊道单元的长度不大于2m,辊道单元包括框架2,框架设有一个主转辊3和多个副转辊4,主转辊设置在框架前端,副转辊与主转辊之间通过链轮传动;框架通过转轴5转动设置,转轴与主转辊同轴;框架的后端设有弹性支撑;转轴设有高度调节机构,各个辊道单元的转轴保持在同一高度。
19.由于挤压成型后的单根铝型材长度为7m左右,而一个辊道单元的长度在2m以内,一根型材输送时至少跨3个辊道单元。由于每个辊道单元的主转辊高度固定,副转辊为弹性设置,相当于输送时的型材是通过3个左右的主转辊进行刚性支撑。只需要对这几个主转辊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其保证处于同一高度位置,就可以保证型材的平稳输送,防止转辊高低不平引起型材翘曲形变。而且两个主转辊之间的间距在2m以内,输送时跨度较小,也可以防止型材输送时悬空长度过大,因重力作用引起的形变。
20.在传统的辊道输送机结构中,各个转辊为独立结构,转辊数量太多,不方便对每个转辊的高度进行调节控制。当某个转辊高度突出时,型材头部经过该转辊容易收到冲击产生翘曲,型材中部经过该转辊时,容易被架空而引起弯曲。
21.由于挤压成型后的单根铝型材长度为7m左右,本实施例中一个辊道单元的长度在2m以内,一根型材输送时至少跨3个辊道单元。由于每个辊道单元的主转辊高度固定,副转辊为弹性设置,相当于输送时的型材是通过3个左右的主转辊进行刚性支撑。只需要对这几个主转辊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其保证处于同一高度位置,就可以保证型材的平稳输送,防止转辊高低不平引起型材翘曲形变。而且两个主转辊之间的间距在2m以内,输送时跨度较小,也可以防止型材输送时悬空长度过大,因重力作用引起的形变。
22.弹性支撑的最大支撑力小于2kg。单根型材的重量在10kg以上,型材在经过副转辊时,可以防止副转辊将型材架空。
23.另外,本实施例中,每个辊道单元设有1个横向矫直机构6,横向矫直机构包括三角架601,三角架的角部设有滚筒602,滚筒上绕设有传动带603;横向矫直机构为横向设置,其中一个滚筒位于内侧,且由电机驱动,其余滚筒位于外侧;相邻辊道单元的横向矫直机构设置在相对侧,且相邻横向矫直机构的横向最小间距与铝型材的宽度对应;横向矫直机构位于主转辊处。
24.滚筒转动时,带动传送带转动,可以传送带内侧的转动方向与辊道的输送方向一
致。型材沿辊道输送时,在经过横向矫直机构时,传动带将型材纠正至辊道中心位置。型材输送时,至少3组辊道单元的横向矫直机构对型材进行横向矫正。
25.另外,每个辊道单元设有1个竖向矫直机构10,竖向矫直机构10的结构与横向矫直机构相同,也包括三角架,三角架的角部设有滚筒,滚筒上绕设有传动带;竖向矫直机构为竖向设置,其中一个滚筒位于下部,且由电机驱动,其余滚筒位于上部;竖向矫直机构和辊道单元的竖向最小间距与铝型材的高度对应;竖向矫直机构位于辊道单元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26.竖向矫直机构用于对型材的竖向变形进行矫正。由于主转辊为刚性支撑,竖向矫直机构与主转辊配合对型材起到矫直效果。单根型材输送时至少经过3组竖向矫直机构,通过调节控制主转辊的高度一致,可以有效对型材进行矫直。
27.输送辊道包括立架7,辊道单元的框架转动设置在立架上,框架沿主转辊处设有立柱8,横向矫直机构固定在立柱上,立架7沿辊道单元的中部设有门架9,竖向矫直机构10固定在门架9上。通过立柱和门架来固定横向矫直机构和竖向矫直机构。另外,交错设置的横向矫直机构,以及将固定竖向矫直机构的门架固定在立架上,都可以防止型材输送时发生卡阻,影响正常输送。
28.弹性支撑包括设置在立架上的横梁,横梁上设有压簧11,压簧与辊道单元的框架连接。压簧设置在横梁两侧,与框架的侧部弹性连接,实现对辊道单元的弹性支撑。由于辊道单元的主转辊为转动设置,高度位置固定,而框架可以沿主转辊所在的轴线转动,所以设置在框架上的副转辊在高度方向为弹性状态,不会对输送中的型材产生冲击和架空。
29.框架2的外侧部设有套筒12,主转辊的端部贯穿至套筒;每个辊道单元的框架上设置一个传动电机,传动电机与主转辊和副转辊均通过链轮传动,套筒侧壁设置开口13,链轮传动的链条由开口贯通;转轴5设置在立架内侧,套筒的端部与转轴通过轴承连接。该结构可以实现主转辊和转轴的同轴设置。另外,立架上设有竖向螺杆驱动的滑块14,将转轴设置在滑块上,通过转动螺杆,可以调节转轴的高度,从而实现主转辊高度的调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