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杆状工件双头加工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62627发布日期:2023-05-25 05:0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杆状工件双头加工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金属零件加工,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杆状工件双头加工的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杆状零件的应用相当广泛,例如汽车零件以及生产设备零件等,而杆状零件的加工通常是经过车削完成。

2、现有技术中,杆状工件的加工装置一般包括水平放置的机体、转动设置于机体的三爪卡盘和滑移设置于机体的车削机构,三爪卡盘处设置有电机,将工件夹持于三爪卡盘处,启动电机使三爪卡盘带动工件进行高速转动,再驱动车削机构移动至工件处对工件进行车削。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工件的一端被夹持,导致需要在工件一端加工完毕后,将工件取下重新更换未加工的一端再进行二次加工,较为耗费时间,从而降低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工件加工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杆状工件双头加工的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杆状工件双头加工的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杆状工件双头加工的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机体和设置于机体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安装架和夹持盘,所述安装架设置于机体,所述夹持盘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工件能够沿所述夹持盘轴向穿过所述夹持盘,所述机体设置有第一车削组件和第二车削组件,所述第一车削组件和所述第二车削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夹持盘轴向的两端,所述第一车削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一刀座,所述第一安装底座沿所述夹持盘轴向滑移连接于所述机体,所述第一刀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背离所述机体一端,所述第二车削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底座和第二刀座,所述第二安装底座沿所述夹持盘轴向滑移连接于所述机体,所述第二刀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背离所述机体一端。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杆状工件一端穿过夹持盘并使工件的中部位置被夹持,从而将工件的两端全部露出,再驱动第一车削组件和第二车削组件分别滑移靠近工件的两端,随后对工件的两端同时进行加工,无需在加工完毕工件的一端后更换一端进行进行加工,节省了加工时间,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

5、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底座设置有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调节底座、放置台和上料气缸,所述上料调节底座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滑移方向的方向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所述放置台设置于所述上料调节底座背离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一端,所述放置台开设有放置槽,所述上料气缸设置于所述上料调节底座远离所述夹持盘一端且活塞杆正对于所述放置槽,所述放置槽能够正对于所述夹持盘的夹持点,所述第一刀座设置于所述上料调节底座。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待加工工件放置于放置槽内,再驱动上料调节底座滑移使放置槽正对于夹持盘,驱动第一安装底座滑移使放置台靠近夹持盘,再启动上料气缸,使上料气缸的活塞杆插入放置槽内从而将工件推入夹持盘进行夹持,无需手动将工件装入夹持盘,方便快捷。

7、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底座设置有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调节底座和下料气缸,所述下料调节底座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滑移方向的方向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背离所述机体一端,所述下料气缸设置于所述下料调节底座背离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一端,所述下料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夹持盘且能够正对于所述夹持盘的夹持点,所述第二刀座设置于所述下料调节底座背离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一端,所述上料调节底座设置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通至机体外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件加工完毕后,驱动下料调节底座移动使下料气缸的活塞杆正对于工件,同时驱动上料调节底座移动使下料通道正对于工件,随后启动下料气缸将工件从夹持盘中推入下料通道,通过下料通道工件输送至机体外集中处理,无需手动将加工完毕的工件从夹持盘中取出,方便快捷。

9、可选的,所述下料通道内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螺旋状凹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件在下料通道内输送时在摩擦振动以及重力的作用下部分残留在工件表面的粉屑会落至螺旋状凹槽内,提高了工件的清洁度。

11、可选的,所述螺旋状凹槽口处设置有刮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件输送时,刮条对工件表面的粉屑进行刮取清理,进一步提高了工件表面的洁净度。

13、可选的,所述刮条为螺旋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料气缸通过轴向的力推动工件在下料通道内直线移动时,螺旋状刮条会对工件产生径向的力,从而使工件在下料通道内进行翻转,便于刮条对工件进行三百六十度清洁。

15、可选的,所述螺旋状凹槽口底壁开设有排料口。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粉屑落至螺旋状凹槽后,通过排料口排出,降低了螺旋状凹槽被粉屑填满后影响工件清洁度的概率。

17、可选的,所述机体包括水平放置的接料底座和设置于所述接料底座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背离机体的一端朝向所述接料底座倾斜设置,所述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倾斜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机构、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均设置于倾斜的安装座,便于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接料底座中。

19、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与所述上料调节底座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与下料底座之间均设置有纵向伸缩板,所述纵向伸缩板沿所述夹持盘径向设置,两个所述纵向伸缩板的固定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靠近所述接料底座的一端,两个所述纵向伸缩板的活动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料调节底座和所述下料调节底座靠近所述接料底座的一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料调节底座和上料调节底座滑移时,带动纵向伸缩板伸长或缩短从而将第一安装底座以及第二安装底座遮挡,降低了加工液以及加工粉屑进入第一安装底座与第二安装底座的连接处,从而影响机器正常工作的概率。

21、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横向伸缩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横向伸缩板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底座的一端且活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另一个所述第一横向伸缩板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底座的一端且活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滑移时,带动第一横向伸缩板伸长或缩短,从而将安装座遮挡,降低了加工液以及加工粉屑进入安装座与第一安装底座以及第二安装底座之间的连接处,从而影响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正常滑移的概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驱动第一车削组件和第二车削组件分别滑移靠近工件的两端,随后对工件的两端同时进行加工,无需在加工完毕工件的一端后更换一端进行进行加工,节省了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25、2.在下料气缸通过轴向的力推动工件在下料通道内直线移动时,螺旋状刮条会对工件产生径向的力,从而使工件在下料通道内进行翻转,便于刮条对工件进行三百六十度清洁,提高工件清洁度。

26、3.在工件加工上料时,将工件放置于放置槽内,通过上料气缸将工件推入夹盘内,在工件加工完毕下料时,驱动上料气缸正对于夹盘并启动上料气缸将工件推出夹盘,方便上下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