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1603发布日期:2022-07-05 19:4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压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


背景技术:

2.在汽车变速箱装配线上,有大约60%的装配需要压力机来完成,比如轴承内外圈压装、堵头压装、油封压装、齿轮压装、同步器压装等。目前主流的压装方法有以下3类,分别为液压式压装方法、气液增压式压装方法和交流伺服压装方法;其中,交流伺服式压装方法是选用电动伺服驱动模块控制并完成压装过程的压装方法,已经成为当今设备发展的新趋势,它不仅具备机械装置所有的长处,并且可以控制和调节工作状况,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艺柔性。
3.当今国内外主流的汽车企业在减速箱零部件的压装工艺上都采用了伺服压机的压装方式,堵头压装作为变速箱压装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采用了这种较为先进的压装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压装方式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是成型装备装配生产线的革命性标志,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4.目前,有些变速箱生产厂商所采用的堵头压装机构会采用下面这种方式:机构由伺服压机驱动,利用安装在伺服压机前端的压头进行压装动作。但是,这套变速箱堵头压装机构有个缺陷:由于设备安装尺寸的偏差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压入减速箱内的堵头深度与理论数值存在偏差。
5.如果压装过程中存在压装力不够或者压装深度达不到理论深度的情况,就需要将零件拆卸后重新压装,这不仅影响了压装质量和生产效率,还有可能对轴径、壳体等零部件造成损伤,更严重的还会使零件报废。因此,对于汽车变速箱零部件的生产来说,采取合理有效的压装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先进可靠的压装技术不仅能提供生产效率,更能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安装方便、调试简单、结构稳定、具有自适应特性。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包括:底座,主驱动装置以及压头;所述主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通过主滑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主驱动装置与所述压头之间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有感应块与长度计传感器,所述压头外套嵌设置有导套。
8.优选的,所述导套尾端固定连接有导套驱动装置,所述导套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感应装置的前端。
9.优选的,所述主驱动装置前端套设有一个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挡板和支撑板一体设置。
10.优选的,所述主滑轨侧边设置有主弹簧,所述主弹簧的前端与所述挡板相连接,所
述主弹簧的后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面设置有次滑轨,所述支撑板的前端设置有次限位块。
12.优选的,所述次滑轨上方设置有次弹簧,所述次弹簧与主驱动装置前端相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后端设置有限位块。
14.优选的,所述感应装置和所述主驱动装置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设置有可拆卸式标定工装。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压装机构依靠减速箱本体上堵头孔的外表面为定位基准,借助长度计传感器和伺服压机的位移检测功能,保证了堵头压入深度的准确性,不会发生因为设备安装尺寸偏差等因素导致压入深度与理论深度不一致的情况。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20.1、底座;2、主驱动装置;3、压头;4、导套;5、感应块;6、长度计传感器;7、支撑架;8、导套驱动装置;9、挡板;10、支撑板;11、次滑轨;12、次限位块;13、限位块;14、可拆卸式标定工装;15、主弹簧;16、次弹簧;17、主滑轨;18、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包括:底座1,主驱动装置2以及压头3,主驱动装置可以为电缸本体2;电缸本体2固定在支撑架7上,支撑架7通过主滑轨17滑动设置在底座1上方,支撑架7后端设置有限位块13,能够对支撑架7的滑动进行有效限定;压头3与电缸本体2之间设置有感应块5与长度计传感器6,两者配和使用能够测量堵头压入深度,并反馈实时数据。
23.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电缸本体2的前端套嵌有挡板9,挡板9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10,挡板9与支撑板10一体设置,挡板9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主弹簧15,主弹簧15与主滑轨17配合使用,起缓冲作用,减少损伤。
24.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支撑板10上面设置有次滑轨11,次滑轨11前端设置有次限位块12,两者相互配合能够有效限定滑动距离。
25.如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的,压头3上设置有导套4,导套4与工件18的堵头孔的外端紧靠,并对压头3起到导向作用,导套4的前端设置有气检孔,可以检测导套是否与工件本体紧密贴合,导套4的尾端固定连接有导套驱动装置8,导套驱动装置8与电缸本体2相连接,能够驱动导套4进行轴向运动。
26.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电缸本体2的前端连接块上设置有可拆卸式标定工装14,可
拆卸式标定工装14可方便拆卸,拆卸后可以快速安装电缸的压力标定组件。
2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
2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电缸本体2通过导套驱动装置8驱动导套4进行轴向运动,导套4向前运动并贴紧工件18。此时,通过导套4上面的气检孔判断导套是否已经贴紧工件18。同时,利用主滑轨17和主弹簧15,次滑轨11和次弹簧16之间的浮动,确保导套贴紧工件18时不会对工件18产生损伤。导套4贴紧工件后,电缸本体2继续驱动压头3向前运动,此时,通过分别集成在电缸本体2和导套4上的感应块5和长度计传感器6,实时监测压头的压入深度。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主驱动装置以及压头;所述主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通过主滑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主驱动装置与所述压头之间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有感应块与长度计传感器,所述压头外套嵌设置有导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尾端固定连接有导套驱动装置,所述导套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感应装置的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动装置前端套设有一个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挡板和支撑板一体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轨侧边设置有主弹簧,所述主弹簧的前端与所述挡板相连接,所述主弹簧的后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上面设置有次滑轨,所述支撑板的前端设置有次限位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滑轨上方设置有次弹簧,所述次弹簧与主驱动装置前端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后端设置有限位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和所述主驱动装置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设置有可拆卸式标定工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特性的堵头压装机构,包括:底座,主驱动装置以及压头;所述主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通过主滑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主驱动装置与所述压头之间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有感应块与长度计传感器,所述压头外套嵌设置有导套;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硬接触对设备和工件造成的损坏;长度计传感器实时监测堵头压入深度的方式,消除了设备安装尺寸和加工误差等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堵头压装工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头压装工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头压装工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 彭允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马波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6
技术公布日:2022/7/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