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9994发布日期:2022-07-05 19:0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产品日趋精密复杂,且需求频繁改型,精度要求高,形状复杂。加工这类产品需要经常改装或调整设备,而夹具作为机加工中的关键工具,其复杂与否无疑会影响到调整设备或生产产品的效率。
3.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352293y公开了一种铣床专用夹具,它由底盘和夹紧总成构成。夹紧总成包括压紧螺旋幅合压板,旋紧压紧螺旋幅的螺母,通过压板把工件固定在底盘上,再开动铣床铣制工件。它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是一种加工铝制薄壁异型材缺口的理想铣床专用夹具。
4.显然,上述铣床专用夹具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工具旋进螺母等零件方可使用,装夹物料时步骤繁琐,较为费力,无法满足如今的生产效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夹持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夹具在装夹时步骤繁琐,效率不高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将工件夹持于工作台上,包括:
7.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并向背离所述工作台的方向延伸;
8.夹持杠杆,其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用于使所述夹持杠杆的端部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作台,所述夹持杠杆的一端抵接所述工件背离所述工作台的一侧;
9.驱动块,转动连接于所述夹持杠杆的另一端,所述驱动块表面沿环绕其转动轴线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抵接位、第二抵接位和第三抵接位,所述第三抵接位与所述驱动块转动轴线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抵接位与所述驱动块转动轴线的间距,且小于所述第二抵接位与所述驱动块转动轴线的间距,三者能够随所述驱动块的转动依次抵接所述工作台,使所述夹持杠杆的另一端将所述工件压紧于所述工作台上。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抵接位和所述第三抵接位均为平面,所述第一抵接位和所述第三抵接位相交,所述第一抵接位和所述第三抵接位的交线为所述第二抵接位。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抵接位和所述第三抵接位的交线形成圆角,并作为第二抵接位。
12.优选的,所述驱动块为三角形块体,所述驱动块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驱动块的三角形轮廓所在的平面,所述驱动块的两个相邻的三角形侧边分别为所述第一抵接位和所述第三抵接位。
13.优选的,还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块上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位和所述第三抵接位之间的三角形侧边,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向背离所述驱动块的方向延伸,所述操作杆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驱动块的三角形轮廓所在的平面重合。
14.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丝杆和调节块,所述丝杆的一端垂直且可转动地连接于
所述工作台,所述调节块套设并螺纹连接所述丝杆,所述夹持杠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块,所述夹持杠杆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丝杆。
15.优选的,所述调节块为圆柱体,所述调节块的轴线垂直于所述丝杆,所述丝杆插设于所述调节块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的端部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夹持杠杆。
16.优选的,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抵接位、所述第二抵接位和所述第三抵接位能够抵接所述底板。
17.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驱动块嵌入所述限位槽中,所述第一抵接位、所述第二抵接位和所述第三抵接位能够抵接所述限位槽内的底面。
18.优选的,所述夹持杠杆为l形杆,所述夹持杠杆的弯折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且所述夹持杠杆的弯折部分的凸出方向背离所述工作台。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将其设置于工作台上便可以轻松地完成工件的装夹,即通过转动驱动块,便可以带动连接于支撑部的夹持杠杆转动,进而夹持工件。具体地,当驱动块转动时,驱动块和工作台之间的抵接位置由第一抵接位经第二抵接位变为第三抵接位,因第三抵接位与驱动块转动轴线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抵接位与驱动块转动轴线的间距,使得夹持杠杆连接驱动块的端部与工作台的距离增大,而其抵接工件的一端与工作台的间距变小,从而实现将工件压紧于工作台上,完成工件的装夹。同时,因第二抵接位与驱动块转动轴线的间距大于第三抵接位与驱动块转动轴线的间距,使得在夹紧工件后,驱动部在不受外力影响下,不会转回至第一抵接位与工作台抵接的状态,进而保证了夹持不会松动,达到了锁定的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装夹工件时仅需转动驱动块便可以完成操作,无需反复进行拧螺栓等动作,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装夹效率,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一实施例夹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一实施例松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一实施例中驱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一实施例夹持工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结合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将工件100夹持于工作台上,包括支撑部1、夹持杠杆2和驱动块3。其中支撑部1连接于工作台并向背离工作台的方向延伸,夹持杠杆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支撑部1,用于使夹持杠杆2的端部靠近或远离工作台,夹持杠杆2的一端抵接工件100背离工作台的一侧。
26.驱动块3转动连接于夹持杠杆2的另一端,驱动块3表面沿环绕其转动轴线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抵接位31、第二抵接位32和第三抵接位33,第三抵接位33与驱动块3转动轴线的间距大于第一抵接位31与驱动块3转动轴线的间距,且小于第二抵接位32与驱动块3转动
轴线的间距,三者能够随驱动块3的转动依次抵接工作台,使夹持杠杆2的另一端将工件100压紧于工作台上。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将其设置于工作台上便可以轻松地完成工件100的装夹,即通过转动驱动块3,便可以带动连接于支撑部1的夹持杠杆2转动,进而夹持工件100。
28.具体地,当夹持杠杆2的一端的下方装入工件100后,其一端和工作台的间距增加,导致另一端和工作台的间距减少,使第一抵接位31抵接工作台。当驱动块3转动时,驱动块3和工作台之间的抵接位置由第一抵接位31经第二抵接位32变为第三抵接位33,因第三抵接位33与驱动块3转动轴线的间距大于第一抵接位31与驱动块3转动轴线的间距,使得夹持杠杆2连接驱动块3的端部与工作台的距离增大,而其抵接工件100的一端与工作台的间距变小,从而实现将工件100压紧于工作台上,完成工件100的装夹。
29.同时,因第二抵接位32与驱动块3转动轴线的间距大于第三抵接位33与驱动块3转动轴线的间距,使得在夹紧工件100后,驱动部在不受外力影响下,不会转回至第一抵接位31与工作台抵接的状态,进而保证了夹持不会松动,达到了锁定的效果。
30.实际中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本夹持装置,分别夹持工件100的边缘,实现工件100的装夹固定。
3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理解,附图中的尺寸关系采用了夸张的表现形式,实际中第一抵接位31、第二抵接位32和第三抵接位33三者至驱动块3转动轴线的距离差别较为微小,能够保证在人为扳动下,驱动块3在贴合工作台的条件下发生旋转。
32.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1包括丝杆11和调节块12,丝杆11的一端垂直且可转动地连接于工作台,调节块12套设并螺纹连接丝杆11,夹持杠杆2转动连接于调节块12,夹持杠杆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丝杆11。调节块12和丝杆11配合,起到丝杆螺母机构的作用,通过旋转丝杆11便可以改变调节块12在丝杆11上的位置,这样就使得本实施例中与调节块12相连的夹持杠杆2的高度可调,从而能够适应更多尺寸规格的工件100。
33.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块12的轴线垂直于丝杆11,丝杆11插设于调节块12并与其螺纹连接,调节块12的端部可转动地插设于夹持杠杆2。这样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块12除起到调节高度的作用外,还起到夹持杠杆2的转轴的作用,无需加装额外的转轴等零件,便可以实现夹持杠杆2和支撑部1之间的转动连接,使得整个夹持装置更加简化,零件数更少,故障率更低。
34.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夹持杠杆2为l形杆,夹持杠杆2的弯折部分转动连接于支撑部1,且夹持杠杆2的弯折部分的凸出方向背离工作台。这样能够使夹持杠杆2的两端和工作台之间均具备较小的距离,无需设置过大尺寸的驱动块3也同样能够正常完成一端下落,另一端翘起的杠杆动作。
35.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块3中,第一抵接位31和第三抵接位33均为平面,第一抵接位31和第三抵接位33相交,第一抵接位31和第三抵接位33的交线为第二抵接位32。第一抵接位31和第三抵接位33均为平面可以使其具有较好的保持性,即在第一抵接位31或第二抵接位32和工作台抵接时,因二者之间为面接触而不是像凸轮一样的点接触,在无外力干扰的情况下,驱动块3不会自主发生转动,从而导致夹持失效,使本夹持装置更具稳定性与安全性。
36.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驱动块3为三角形块体,驱动块3的转动轴线垂直于驱动块3的三角形轮廓所在的平面,驱动块3的两个相邻的三角形侧边分别为第一抵接位31和第三抵接位33,第一抵接位31和第三抵接位33中间的棱边便位第二抵接位32。这样的驱动块3外形规整,方便制造,且容易区分其表面的第一抵接位31和第三抵接位33。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实际中驱动块3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例如方形或者其它异形。
37.此外,本身实施例中国的第一抵接位31和第三抵接位33的交线形成圆角,并作为第二抵接位32。这样使得第一抵接位31和第三抵接位33之间形成圆形过渡,保证驱动块3转动时的顺畅以及轻松程度,并且能够减少其磨损,防止第二抵接位32处发生断裂。
3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操作杆4的一端连接于驱动块3上位于第一抵接位31和第三抵接位33之间的三角形侧边,操作杆4的另一端向背离驱动块3的方向延伸,操作杆4的延伸方向和驱动块3的三角形轮廓所在的平面重合。操作杆4使得操作者能够更加轻松地转动驱动块3,当然实际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的操作杆4,例如在驱动块3上同轴地连接一个摇杆。
39.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还包括底板5,底板5连接于工作台,支撑部1连接于底板5,第一抵接位31、第二抵接位32和第三抵接位33能够抵接底板5。即上述支撑杆、驱动块3等零件通过底板5间接地连接或作用于工作台。底板5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焊接或螺栓等现有方式实现和工作台的连接,通过设置底板5使得本夹持装置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从加工设备上拆装,提高其灵活性。在不需要拆卸夹持装置的情况下,则可以直接将支撑部1等零件直接连接于工作台上。
40.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底板5上开设有限位槽6,驱动块3嵌入限位槽6中,第一抵接位31、第二抵接位32和第三抵接位33能够抵接限位槽6内的底面。限位槽6作为驱动块3转动的轨道使用,使驱动块3能够保持在一个竖直平面内运动,防止其带动夹持杠杆2发生水平方向的歪斜,保证夹持精度。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将其设置于工作台上便可以轻松地完成工件100的装夹,即通过转动驱动块3,便可以带动连接于支撑部1的夹持杠杆2转动,进而夹持工件100。具体地,当驱动块3转动时,驱动块3和工作台之间的抵接位置由第一抵接位31经第二抵接位32变为第三抵接位33,因第三抵接位33与驱动块3转动轴线的间距大于第一抵接位31与驱动块3转动轴线的间距,使得夹持杠杆2连接驱动块3的端部与工作台的距离增大,而其抵接工件100的一端与工作台的间距变小,从而实现将工件100压紧于工作台上,完成工件100的装夹。同时,因第二抵接位32与驱动块3转动轴线的间距大于第三抵接位33与驱动块3转动轴线的间距,使得在夹紧工件100后,驱动部在不受外力影响下,不会转回至第一抵接位31与工作台抵接的状态,进而保证了夹持不会松动,达到了锁定的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装夹工件100时仅需转动驱动块3便可以完成操作,无需反复进行拧螺栓等动作,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装夹效率,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42.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