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棒碾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0130发布日期:2022-09-02 22:2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芯棒碾轧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特殊钢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芯棒碾轧机。


背景技术:

2.顶管机组为纵向轧制,顶管过程芯棒与荒管紧密贴合。所以芯棒表面质量直接影响荒管内表质量。长时间轧制,芯棒由于长时间使用受力,表面会形成一圈圈的突起,称为竹节。会造成荒管内表同样的有整圈的凹坑。需要对芯棒进行碾轧,将芯棒表面竹节消除。
3.传统的芯棒碾轧机碾轧调整速度慢,需要芯棒本体温度高,碾轧过程速度慢芯棒温度下降快,芯棒碾轧后需要进行在加热后使用。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芯棒碾轧机,实现了对芯棒的快速碾轧,提高了加工效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芯棒碾轧机,用于对芯棒进行碾轧,包括:第一轧辊组,所述第一轧辊组包括两个第一轧辊,所述芯棒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轧辊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轧辊的表面均与所述芯棒相接触,一个所述第一轧辊的轴线与所述芯棒的轴线的顺时针夹角为第一夹角,另一个所述第一轧辊的轴线与所述芯棒的轴线的逆时针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二轧辊组,所述第二轧辊组包括两个第二轧辊,所述芯棒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轧辊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轧辊的表面均与所述芯棒相接触,一个所述第二轧辊的轴线与所述芯棒的轴线的顺时针夹角为第三夹角,另一个所述第二轧辊的轴线与所述芯棒的轴线的逆时针夹角为第四夹角;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轧辊组和所述第二轧辊组均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轧辊和两个所述第二轧辊转动,从而对所述芯棒进行碾轧;
6.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相同,所述第三夹角与所述第四夹角的角度相同。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轧辊的截面宽度从所述第一轧辊的中部到所述第一轧辊的端部逐渐增大;所述第二轧辊的截面宽度从所述第二轧辊的中部到所述第二轧辊的端部逐渐增大。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轧辊能够在所述芯棒的外表面上挤压形成第一螺旋接触带,所述第二轧辊能够在所述芯棒的外表面上挤压形成第二螺旋接触带,所述第二螺旋接触带能够覆盖所述第一螺旋接触带,所述芯棒的外表面被所述第一螺旋接触带和所述第二螺旋接触带共同覆盖。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轧辊包括第一辊轴和第一碾轧层,所述第一碾轧层套接于所述第一辊轴上;所述第二轧辊包括第二辊轴和第二碾轧层,所述第二碾轧层套接与所述第二辊轴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轧辊的端部的直径和所述第二轧辊的端部的直径均为525mm,
所述第一轧辊的中部的直径和所述第二轧辊的中部的直径均为450mm。
11.进一步地,当所述芯棒的直径为100mm-105mm时,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和所述第四夹角的角度为26.5
°‑
27.5
°
;当所述芯棒的直径为140mm-145mm时,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和所述第四夹角的角度为27.5
°‑
28.5
°
;当所述芯棒的直径为175mm-180mm时,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和所述第四夹角的角度为28.5
°‑
29.5
°
;当所述芯棒的直径为100mm-105mm时,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和所述第四夹角的角度为29.5
°‑
30.5
°

12.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芯棒碾轧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芯棒的快速碾轧,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14.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芯棒碾轧机的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芯棒碾轧机的第一轧辊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16.图3现有技术中第三轧辊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轧辊;2-第二轧辊;3-芯棒;4-第三轧辊。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示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实用新型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可以是有线电连接、无线电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信号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0.所附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示例。详细描述使用了数字和字母标记来指代附图中的特征。附图和描述中的相似或类似标记的已经用于指代本实用新型的相似或类似的部分。如本文所用的那样,用语“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可互换地使用,以将一个构件与另一个区分开,且不旨在表示单独构件的位置或重要性。
21.如图3所示,现有碾轧机的芯棒3的压下量由两侧轧辊的测压下机构调整,现有碾轧机的轧辊为第三轧辊4,第三轧辊4为鼓型辊,轧制带宽度在100mm以上。第三轧辊4沿轧制
线方向左右布置。在轧机孔型上下布有导板,用来支撑碾轧中心的芯棒3。通过2个第三轧辊4与导板形成碾轧孔型。
22.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棒碾轧机,用于对芯棒3进行碾轧,包括:第一轧辊组,第一轧辊组包括两个第一轧辊1,芯棒3位于两个第一轧辊1之间,两个第一轧辊1的表面均与芯棒3相接触,一个第一轧辊1的轴线与芯棒3的轴线的顺时针夹角为第一夹角,另一个第一轧辊1的轴线与芯棒3的轴线的逆时针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二轧辊组,第二轧辊组包括两个第二轧辊2,芯棒3位于两个第二轧辊2之间,两个第二轧辊2的表面均与芯棒3相接触,一个第二轧辊2的轴线与芯棒3的轴线的顺时针夹角为第三夹角,另一个第二轧辊2的轴线与芯棒3的轴线的逆时针夹角为第四夹角;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第一轧辊组和第二轧辊组均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第一轧辊和两个第二轧辊转动,从而对芯棒3进行碾轧;其中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的角度相同,第三夹角与第四夹角的角度相同,第一夹角、第二夹角、第三夹角与第四夹角的角度大小根据实际使用时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23.本实用新型的碾轧机使用4辊碾轧(两个第一轧辊1和两个第二轧辊2),一个第一轧辊1的轴线与芯棒3的轴线的顺时针夹角为第一夹角,另一个第一轧辊1的轴线与芯棒3的轴线的逆时针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角度可调,即两个第一轧辊1之间斜向布置;一个第二轧辊2的轴线与芯棒3的轴线的顺时针夹角为第三夹角,另一个第二轧辊2的轴线与芯棒3的轴线的逆时针夹角为第四夹角,第三夹角和第四夹角的角度可调,即两个第二轧辊2之间斜向布置,并将第一轧辊1和第二轧辊2的辊型改为曲面辊,如图2所示,保证斜向碾轧时第一轧辊1的辊面和第二轧辊2的辊面与芯棒3表面的接触面积。碾轧时沿芯棒3全长形成螺旋接触带,芯棒3经过第一轧辊组和第二轧辊组均要形成第一螺旋接触带或第二螺旋接触带。第二轧辊组产生的第二螺旋接触带覆盖第一螺旋接触带,这样芯棒3将沿全长>100%的被螺旋接触覆盖。当轧辊与芯棒3的覆盖面大于70%以上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轧辊,即使使用一对辊(两个第一轧辊1或两个第二轧辊2)也能起到碾轧效果。所以碾轧调整第一对辊(两个第一轧辊1)可小压下量进行中心导入,第二对辊(两个第二轧辊2)进行大压下碾轧,且2对辊碾轧,孔型的分配可调空间大,调整范围宽,使用大孔型小电流碾轧效果也比现有的2辊碾轧效果好。且碾轧时2对辊(两个第一轧辊1和两个第二轧辊2)能够保证碾轧中心,及时轧辊转数高芯棒3也较平稳无甩动,降低了碾轧过程时间及芯棒3温降。
24.综上,4辊碾轧机大大的降低了碾轧调整时间及碾轧过程时间。根据统计原芯棒3机碾轧调整+芯棒3碾轧+芯棒3再加热时间为1.5小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4辊碾轧机可实现在线碾轧,调整加碾轧时间在半小时以内。
25.优选地,第一轧辊1的截面宽度从第一轧辊1的中部到第一轧辊1的端部逐渐增大;第二轧辊2的截面宽度从第二轧辊2的中部到第二轧辊2的端部逐渐增大。
26.优选地,第一轧辊1能够在芯棒3的外表面上挤压形成第一螺旋接触带,第二轧辊2能够在芯棒3的外表面上挤压形成第二螺旋接触带,第二螺旋接触带能够覆盖与第一螺旋接触带,芯棒3的外表面被第一螺旋接触带和第二螺旋接触带共同覆盖。
27.优选地,第一轧辊1包括第一辊轴和第一碾轧层,第一碾轧层套接于第一辊轴上;第二轧辊2包括第二辊轴和第二碾轧层,第二碾轧层套接与第二辊轴上。
28.优选地,第一轧辊1的端部的直径和第二轧辊2的端部的直径均为525mm,第一轧辊
1的中部的直径和第二轧辊2的中部的直径均为450mm。
29.优选地,当芯棒3的直径为100mm-105mm时,第一夹角、第二夹角、第三夹角和第四夹角的角度为26.5
°‑
27.5
°
;当芯棒3的直径为140mm-145mm时,第一夹角、第二夹角、第三夹角和第四夹角的角度为27.5
°‑
28.5
°
;当芯棒3的直径为175mm-180mm时,第一夹角、第二夹角、第三夹角和第四夹角的角度为28.5
°‑
29.5
°
;当芯棒3的直径为100mm-105mm时,第一夹角、第二夹角、第三夹角和第四夹角的角度为29.5
°‑
30.5
°

30.现有cpe机组中碾轧机的主体结构基本相同,采用卧式两辊碾轧机,上下使用导板进行导向。在调整上,2辊碾轧机碾轧时对中心、孔型调整要求较高,中心偏差时芯棒3容易在碾轧过程中过高或者过低造成碾轧效果差。碾轧孔型也需要精确调整,且两辊碾轧机电流对孔型大小敏感程度大,微调后时常发生电流过载或过小碾轧效果差。同时2辊碾轧机碾轧过程轧辊转数低,转数提高后碾轧不平稳,芯棒3甩动大,容易造成芯棒3表面甩伤,碾轧过程温降快,碾轧后芯棒3需要回炉再加热。所以目前2辊碾轧机碾轧芯棒3对各方面调整要求高,调整时间长,影响碾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碾轧机改为4辊斜向碾轧。第一对辊可小压下量进行中心导入,第二对辊进行大压下碾轧,且2对辊碾轧,孔型的分配可调空间大,调整范围宽,使用大孔型小电流碾轧效果也比2辊碾轧效果好。且碾轧时轧辊转数高芯棒3也较平稳无甩动,芯棒3温降少,可直接使用无需回炉加热,实现在线碾轧,大大的降低了芯棒3碾轧时间。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