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管机转角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3123发布日期:2022-10-14 23:33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轧管机转角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管机转角进给装置。


背景技术:

2.轧管机是利用环孔形对管毛胚进行冷态轧制的工艺设备,该机具有较好的开坯性能,也能轧制普通精度的有色金属无缝管,轧管机最大特点为材料利用率高,且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均优于冷拔管,进给装置可为轧管机提供物料的输送。
3.轧管机上传统的转角进给装置在工作中容易损坏,维修费用高维修时间长,生产效率低,轧管机在工作中缺少堆料装置,不利于物料的持续输送容易导致轧管机因缺少物料停止工作降低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轧管机转角进给装置,解决了轧管机上传统的转角进给装置在工作中容易损坏,维修费用高维修时间长,生产效率低,轧管机在工作中缺少堆料装置,不利于物料的持续输送容易导致轧管机因缺少物料停止工作降低效率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轧管机转角进给装置,包括主体、支撑柱、垫盘、工作台、出料孔和驱动装置,所述转进装置设于主体左侧,所述堆料装置设于转进装置左侧,所述转进装置包括底座、横板、防护罩、运料孔、滑槽、螺杆、运块、第一收纳仓、第一重量感应器、第一压块、夹紧机构、直流电机、第一齿轮、方形轴承、第二齿轮、第二收纳仓、第二重量感应器和第二压块,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顶部与防护罩底部螺栓连接,所述防护罩右侧设有运料孔,所述横板顶部设有滑槽,所述螺杆右侧与横板上的滑槽内右侧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底部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与垫盘顶部焊接,所述主体顶部安装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右侧设有出料孔,所述工作台顶部设有驱动装置,所述螺杆贯穿运块与运块内侧面滑动连接,所述运块内设有第一收纳仓,所述第一收纳仓内右侧安装有第一重量感应器,所述第一收纳仓内底部与第一压块底部滑动连接,所述运块顶部固定有夹紧机构,所述直流电机固定于运块顶部前端,所述直流电机左侧旋转轴与第一齿轮右侧中心焊接,所述运块左侧设有方形轴承,所述方形轴承内侧圆左侧与第二齿轮右侧焊接,所述第一齿轮侧面后端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横板右侧设有第二收纳仓,所述第二收纳仓内右侧固定有第二重量感应器,所述第二收纳仓内底部与第二压块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内侧面与螺杆螺纹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堆料装置包括立板、挡料板、下料口、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伺服电机、滚轮、传输带、增磨带、限位块和固定板,所述立板设于底座左侧,所述立板右侧与
挡料板左侧螺栓连接,所述挡料板右侧设有下料口,所述挡料板右侧前端设有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接收器固定安装于挡料板右侧后端,所述立板背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滚轮与立板内背部转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背部旋转轴通过立板与滚轮焊接,所述滚轮与传输带内侧面传动连接,所述传输带与增磨带内侧面粘性连接,所述立板内背部固定有限位块,所述立板内背部与固定板焊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下夹块、连杆、顶板、液压缸和上夹块,所述下夹块固定于运块顶部,所述下夹块顶部与连杆焊接,所述连杆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底部伸缩杆与上夹块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夹块内侧面与贯穿上夹块的连杆滑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块的规格大小与第一收纳仓内侧面的大小相吻合。
12.进一步的,所述运块的高度大于横板上的滑槽的内高度。
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的数目为两块,分别设于立板之间。
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两者之间的空隙与管毛坯的直径相吻合。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块的材质是塑钢。
1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的材质是硅胶。
17.(三)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轧管机转角进给装置,通过设置了转进装置于主体左侧,这样可以达到轧管机持续上料的效果,降低使用者经常性搬运物料的强度,降低危险性,提高工作效率,且方便对上料的速度和间隔进行调整,便于配合轧管机的加工效率,保障轧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轧管机转角进给装置,通过设置了堆料装置于转进装置左侧,这样有利于对管毛坯进行转角进给,装置的结构简单实用,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较高降低工作强度,也降低了使用者在进行管毛坯添加过程中的危险性,装置结构在工作中不易损坏降低了维修成本,便于保障轧管机的工作效率。
21.3)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轧管机转角进给装置,通过设置了夹紧机构,能对管毛坯进行夹紧防止在移动中脱落。
附图说明
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进装置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进装置顶部透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堆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堆料装置后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紧机构左侧视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堆料装置俯视图。
32.图中:主体-1、支撑柱-2、垫盘-3、工作台-4、出料孔-5、驱动装置-6、转进装置-7、堆料装置-8、底座-71、横板-72、防护罩-73、运料孔-74、滑槽-75、螺杆-76、运块-77、第一收纳仓-78、第一重量感应器-79、第一压块-710、夹紧机构-711、直流电机-712、第一齿轮-713、方形轴承-714、第二齿轮-715、第二收纳仓-716、第二重量感应器-717、第二压块-718、立板-81、挡料板-82、下料口-83、红外发射器-84、红外接收器-85、伺服电机-86、滚轮-87、传输带-88、增磨带-89、限位块-810、固定板-811、下夹块-7111、连杆-7112、顶板-7113、液压缸-7114、上夹块-7115。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轧管机转角进给装置:包括主体1、支撑柱2、垫盘3、工作台4、出料孔5和驱动装置6,转进装置7设于主体1左侧,堆料装置8设于转进装置7左侧,转进装置7包括底座71、横板72、防护罩73、运料孔74、滑槽75、螺杆76、运块77、第一收纳仓78、第一重量感应器79、第一压块710、夹紧机构711、直流电机712、第一齿轮713、方形轴承714、第二齿轮715、第二收纳仓716、第二重量感应器717和第二压块718,底座71顶部安装有横板72,横板72顶部与防护罩73底部螺栓连接,防护罩73防护物料的崩开伤人,防护罩73右侧设有运料孔74,横板72顶部设有滑槽75,螺杆76右侧与横板72上的滑槽75内右侧固定连接,主体1底部固定有支撑柱2,支撑柱2底部与垫盘3顶部焊接,主体1顶部安装有工作台4,工作台4右侧设有出料孔5,工作台4顶部设有驱动装置6,螺杆76贯穿运块77与运块77内侧面滑动连接,有利于运块77在螺杆76进行移动,运块77内设有第一收纳仓78,第一收纳仓78提供安装其它零部件的空间,第一收纳仓78内右侧安装有第一重量感应器79,第一收纳仓78内底部与第一压块710底部滑动连接,便于第一压块710在第一收纳仓78内进行移动,运块77顶部固定有夹紧机构711,夹紧机构711方便对管毛坯进行夹紧防止运送中脱落,直流电机712固定于运块77顶部前端,直流电机712方便直接进行调速,直流电机712左侧旋转轴与第一齿轮713右侧中心焊接,有利于直流电机712旋转轴带动第一齿轮713进行旋转,运块77左侧设有方形轴承714,方形轴承714内侧圆左侧与第二齿轮715右侧焊接,方便第二齿轮715在方形轴承714左侧转动,第一齿轮713侧面后端与第二齿轮715啮合连接,有益于旋转的第一齿轮713带动第二齿轮715进行旋转,横板72右侧设有第二收纳仓716,第二收纳仓716提供安装其它零件的位置,第二收纳仓716内右侧固定有第二重量感应器717,第二收纳仓716内底部与第二压块718底部滑动连接,有益于第二压块718在第二收纳仓716内进行移动,第二齿轮715内侧面与螺杆76螺纹连接,有利于旋转的第二齿轮715在螺杆76上进行移动,第一齿轮713和第二齿轮715的大小相等,互相平行,这样可以保障第一齿轮713和第二齿轮715的运行一致,第一压块710的规格大小与第一收纳仓78内侧面的大小相吻合,提高了第一压块710在第一收纳仓78内的滑动能力,运块77的高度大于横板72上的滑槽75的内高度,便于运块77在横板72上的滑槽75内底部进行移动,防止产生翻转。
35.请参阅图1、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轧管机转角进给装置,堆料装置8包括立板81、挡料板82、下料口83、红外发射器84、红外接收器85、伺服电机86、滚轮87、传输带88、增磨带89、限位块810和固定板811,立板81设于底座71左侧,便于立板81对管毛坯进行阻挡,立板81右侧与挡料板82左侧螺栓连接,挡料板82对管毛坯进行阻挡,挡料板82右侧设有下料口83,挡料板82右侧前端设有红外发射器84,红外接收器85固定安装于挡料板82右侧后端,立板81背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86,滚轮87与立板81内背部转动连接,有益于滚轮87在立板81内机械能转动,伺服电机86背部旋转轴通过立板81与滚轮87焊接,方便让伺服电机86旋转轴带动滚轮87进行旋转,滚轮87与传输带88内侧面传动连接。有利于旋转的滚轮87带动传输带88进行旋转,传输带88与增磨带89内侧面粘性连接,旋转的传输带88带动增磨带89进行旋转,增磨带89增加了对管毛坯的摩檫力,方便带动管毛坯进行移动,立板81内背部固定有限位块810,立板81内背部与固定板811焊接,限位块810的数目为两块,分别设于立板81之间,限位块810便于对管毛坯堆进行分割运料,限位块810两者之间的空隙与管毛坯的直径相吻合,便于控制管毛坯的运输数量。
36.请参阅图3、图4和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轧管机转角进给装置,夹紧机构711包括下夹块7111、连杆7112、顶板7113、液压缸7114和上夹块7115,下夹块7111固定于运块77顶部,下夹块7111顶部与连杆7112焊接,连杆7112顶部安装有顶板7113,顶板7113顶部安装有液压缸7114,液压缸7114底部伸缩杆与上夹块7115顶部固定连接,有利于液压缸7114伸缩杆带动上夹块7115移动,上夹块7115内侧面与贯穿上夹块7115的连杆7112滑动连接,便于上夹块7115在连杆7112上上下移动。
37.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轧管机转角进给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38.第一,使用本设备时,首先将本装置放置在工作区域中,然后将设备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既可为本设备工作提供所需的电能;
39.第二,使用者先搬运一些管毛坯放置于增磨带89和限位块810上,接着启动伺服电机86,伺服电机86旋转轴带动滚轮87进行旋转,旋转的滚轮87带动传输带88和增磨带89一起进行旋转,增磨带89增加对管毛坯的摩擦力,旋转的增磨带89带动管毛坯从下料口83移出,当管毛坯的最左侧一端经过红外发射器84和红外接收器85,这时红外接收器85接收到红外发射器84发射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85通过预设的程序控制关闭伺服电机86,接着被限位块810分隔的管毛坯堆顺着限位块810之间的缝隙落在增磨带89上,这样可以达到轧管机持续上料的效果,降低使用者经常性搬运物料的强度,降低危险性,提高工作效率,且方便对上料的速度和间隔进行调整,便于配合轧管机的加工效率,保障轧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0.第三,从下料口83出来的管毛坯到达夹紧机构711上,红外接收器85通过预设的程序控制液压缸7114启动,液压缸7114伸缩杆带动上夹块7115下降,上夹块7115对下夹块7111上的管毛坯进行夹紧,并控制启动直流电机712,直流电机712旋转轴带动第一齿轮713进行旋转,旋转的第一齿轮713带动第二齿轮715在方形轴承714上进行旋转,旋转的第二齿轮715在螺杆76上进行能移动,移动的第二齿轮715带动运块77进行移动,移动的运块77带动管毛坯到达工作台4内进行加工;
41.第四,启动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对工作台4内的管毛坯进行持续加工,加工结束的管毛坯从出料孔5出来,继续移向下一步加工程序;
42.第五,移动的运块77带动管毛坯进行移动,运块77右侧对第二压块718进行顶紧,
被顶紧的第二压块718对第二重量感应器717进行挤压,第二重量感应器717感知到重量后,通过预设程序关闭直流电机712,并控制打开夹紧机构711,红外接收器85通过预设的程序控制液压缸7114启动,液压缸7114伸缩杆带动上夹块7115上升,上夹块7115离开下夹块7111上的管毛坯,夹紧机构711对管毛坯的夹紧效果失去,接着控制直流电机712反转,直流电机712旋转轴带动第一齿轮713进行旋转,旋转的第一齿轮713带动第二齿轮715在方形轴承714上进行旋转,旋转的第二齿轮715在螺杆76上进行能移动,移动的第二齿轮715带动运块77进行移动,运块77左侧带动第一压块710对滑槽75内左侧进行挤压,被挤压的第一压块710对第一重量感应器79进行挤压,第一重量感应器79感知到重量,通过预设程序关闭直流电机712,接着继续上面的步骤,这样有利于对管毛坯进行转角进给,装置的结构简单实用,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较高降低工作强度,也降低了使用者在进行管毛坯添加过程中的危险性,装置结构在工作中不易损坏降低了维修成本,便于保障轧管机的工作效率。
43.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轧管机转角进给装置,通过优化设置了转进装置7于主体1左侧,有横板72、防护罩73、运料孔74、滑槽75、螺杆76、运块77、第一收纳仓78、第一重量感应器79、第一压块710、夹紧机构711、直流电机712、第一齿轮713、方形轴承714、第二齿轮715、第二收纳仓716、第二重量感应器717和第二压块718,这样可以达到轧管机持续上料的效果,降低使用者经常性搬运物料的强度,降低危险性,提高工作效率,且方便对上料的速度和间隔进行调整,便于配合轧管机的加工效率,保障轧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夹紧机构711里的下夹块7111、连杆7112、顶板7113、液压缸7114和上夹块7115,能对管毛坯进行夹紧防止在移动中脱落,通过优化设置了堆料装置8于转进装置7左侧,有立板81、挡料板82、下料口83、红外发射器84、红外接收器85、伺服电机86、滚轮87、传输带88、增磨带89、限位块810和固定板811,这样有利于对管毛坯进行转角进给,装置的结构简单实用,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较高降低工作强度,也降低了使用者在进行管毛坯添加过程中的危险性,装置结构在工作中不易损坏降低了维修成本,便于保障轧管机的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