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6616发布日期:2022-11-03 00:04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头枕支杆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过去的近十年内,我国的汽车产量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舒适度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心,特别是汽车座椅头枕,其能够为驾乘者提供头部支撑,使得驾乘者得到一个舒适的坐姿,为了使驾乘者的头部获得很好的支撑,头枕支杆通常制作成略微弯曲的形状,现有的制作方式是将支杆一端固定,然后对支杆另一端进行冲压,使得支杆变成弯曲形状。
3.比如已经处于公开状态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910294173.1)公开了一种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用于支杆的冲弧操作,包括:底座,其上端开设有若干条第一冲压槽,每个所述第一冲压槽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冲压槽用于置放待冲压支杆;压板,其设于所述底座上端且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压板下端设置有若干条第二冲压槽,每个所述第二冲压槽均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冲压槽上方,所述第二冲压槽为弧形结构且与所述第一冲压槽弧度相同;当所述压板向下移动时能够将支杆冲压成与第一冲压槽相同弧度的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的优点在于该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能够将支杆冲压成弧度较为均匀的形状,支杆的成型效果好,极大程度上减少对支杆的损伤,冲压次数少,成型效率高。
4.但是这种冲弧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为了加快支杆的冲弧进度,往往在将支杆放入冲弧装置内后就马上启动设备对支杆进行冲弧操作,此时操作人员的手可能未完全移出冲弧装置,这样的操作往往会引起安全上的隐患,对操作人员带来巨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包括:
7.下模组件,其上设有下模冲头,所述下模冲头一侧活动设有推动块;
8.上模组件,其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的上方,所述上模组件上设有上模冲头与驱动所述推动块移动的驱动件,当所述上模组件向着所述下模组件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推动块移动,且当所述推动块移动到预设位置之后,所述上模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贴合并对支杆进行冲弧操作。
9.在上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所述驱动件下端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推动块靠近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活动抵靠。
10.在上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所述下模冲头一侧对称的
设有两个滑座,两个所述滑座之间形成滑动空间,所述推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空间内。
11.在上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所述推动块中间部位设有导向槽,所述下模冲头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槽并插设在所述下模冲头的侧壁上。
12.在上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所述下模组件包括:
13.垫高台;
14.固定座,其设置在所述垫高台的中间位置,所述固定座两侧设置有两个下部挤压块,两个所述下部挤压块形成所述下模冲头,每个所述下部挤压块上均可拆卸的连接有定位块;
15.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转动块上设有支杆定位槽。
16.在上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所述垫高台上设有避位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上模组件上设置驱动件以及下模组件上设置推动块,在上模组件向着下模组件的方向移动时,通过驱动件驱动推动块移动,而推动操作人员的手远离冲弧装置,防止操作人员受到冲弧装置的伤害。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的立体图;
19.图2是下模组件的立体图;
20.图3是上模组件的立体图;
21.图中,1、下模组件;2、下模冲头;3、推动块;4、上模组件;5、上模冲头;6、驱动件;7、第一倾斜面;8、第二倾斜面;9、滑座;10、导向槽;11、导向柱;12、垫高台;13、固定座;14、挤压块;15、定位块;16、转动块;17、支杆定位槽;18、避位槽;19、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头枕支杆冲弧装置,包括:下模组件1,其上设有下模冲头2,下模冲头2一侧活动设有推动块3;上模组件4,其活动设置于下模组件1的上方,上模组件4上设有上模冲头5与驱动推动块3移动的驱动件6,当上模组件4向着下模组件1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驱动件6驱动推动块3移动,且当推动块3移动到预设位置之后,上模组件4与下模组件1贴合并对支杆19进行冲弧操作。
24.工作时,将待冲弧的支杆19放置于下模冲头2上,支杆19放置好了之后上模组件4向着下模组件1的方向移动,上模组件4移动的过程中首先带动驱动件6驱动推动块3移动,将操作人员的手推出冲弧装置,防止操作人员受到冲弧装置的伤害,然后上模组件4继续带动上模冲头5继续移动,当上模组件4移动至冲模冲头与下模冲头2相贴合之后完成对支杆19的冲弧操作,当支杆19冲弧操作完成之后,操作人员将更换好下一个需要冲弧的支杆19后推动推动块3复位,并重复上述的操作。
25.驱动件6下端设有第一倾斜面7,推动块3靠近驱动件6的一端设有第二倾斜面8,第一倾斜面7与第二倾斜面8活动抵靠,上模组件4带动驱动件6向下移动时,第一倾斜面7与第二倾斜面8贴合使得驱动件6推动推动块3移动,进而使推动块3能够推动操作人员的手远离冲弧装置。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下模冲头2一侧对称的设有两个滑座9,两个滑座9之间形成滑动空间,推动块3滑动设置于滑动空间内,两个滑座9的设置用于实现推动块3与下模冲头2之间的滑动设置。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推动块3中间部位设有导向槽10,下模冲头2上设有导向柱11,导向柱11穿过导向槽10并插设在下模冲头2的侧壁上,导向柱11的设置能够保证推动块3移动方向的正确性。
28.如图2所示,下模组件1包括:垫高台12;固定座13,其设置在垫高台12的中间位置,固定座13两侧设置有两个下部挤压块14,两个下部挤压块14形成下模冲头2,每个下部挤压块14上均可拆卸的连接有定位块15;转动块16,转动块16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座13上,转动块16上设有支杆定位槽17。
29.工作时,支杆19一端放置在转动块16上设置的支杆定位槽17内,支杆19在冲弧的过程中,支杆19的端部带动转动块16在固定座13上转动,进而防止支杆19冲弧时,支杆19的端部挤压变形,定位块15用于卡接在支杆19的卡槽中,辅助支杆19的定位操作。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垫高台12上设有避位槽18,垫高台12上设置的避位槽18能够供驱动件6通过,增加驱动件6移动的行程,进而增加推动块3移动的距离。
3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