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自动套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01380发布日期:2022-11-16 01:3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自动套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加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管自动套丝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钢管套丝加工都是人工将钢管一端移到套丝设备上加工,加工完后再对钢管的另一端进行套丝加工时,需要人工再次移动钢管另一端到套丝设备上加工。然而,由于钢管长、直径大、重量较重,人工移动钢管劳动强度大,易造成劳动损伤,危险性高,套丝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自动套丝装置,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4.一种钢管自动套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第一传输机构、第一套丝机、第三传输机构、第二传输机构和第二套丝机;
5.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储存单元和上料传输单元;所述上料储存单元包括若干上料储存竖架和若干上料储存横架,每个所述上料储存横架两端分别固定在每个所述上料储存竖架两侧上,所述上料储存横架与所述上料传输单元连接处的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上料储存横架的另一端;所述上料传输单元包括若干上料传输电机、若干上料传输滚动件和上料传输支架,每个所述上料传输滚动件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料传输支架顶端的两侧,每个所述上料传输电机与每个所述上料传输滚动件的轴连接;所述上料储存竖架一侧与所述上料传输支架一侧连接;
6.所述第一传输机构若干包括第一电机、若干第一滚动件、第一支架、若干第一翻转件、第一翻转轴和第一翻转电机;每个所述第一滚动件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顶端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一电机与每个所述第一滚动件的轴连接,所述第一翻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三传输机构连接处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架另一侧与所述上料传输单元连接,每个所述第一翻转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翻转轴上,所述第一翻转电机与所述第一翻转轴连接;
7.所述第一套丝机包括套丝转盘、套丝爪盘和套丝机本体;所述套丝转盘和所述套丝爪盘都固定在所述套丝机本体上,所述套丝爪盘用于夹紧所述钢管一端,所述套丝转盘可旋转开可套丝,所述套丝转盘与所述套丝爪盘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套丝机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一端连接;
8.所述第三传输机构包括若干第三电机、若干第三滚动件和第三支架;每个所述第三滚动件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顶端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三电机与每个所述第一滚动件的轴连接,所述第三支架一侧的一段与所述第一支架一侧连接;
9.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和所述第二套丝机的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和所述第一套丝机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传输机构一侧与所述第三传输机构一侧连接,
所述第二套丝机一端与所述第二传输机构一端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管自动套丝装置,通过巧妙设计两台压槽机、上料机构和传输机构,使压槽装置能自动将钢管上料、钢管两端自动压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高效、安全。
11.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储存单元还包括上料储存电机、若干上料储存翻转件和上料储存翻转轴;所述上料储存翻转轴固定在所述上料储存竖架顶端上,每个所述上料储存翻转件固定在所述上料储存翻转轴上,所述上料储存电机与所述上料储存翻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每个所述上料储存翻转件设置在每个相邻所述上料储存横架之间。上料储存单元增加上料储存电机、若干上料储存翻转件和上料储存翻转轴,可以使上料储存单元有次序地将待上料的钢管上料至上料传输单元上,避免钢管堆挤和掉落。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料传输单元还包括若干上料传输翻转件、上料传输翻转轴和上料传输翻转电机;所述上料传输翻转轴固定在所述上料传输支架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连接处一侧的顶端上,每个所述上料传输翻转件固定在所述上料传输翻转轴上,所述上料传输翻转电机与所述上料传输翻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每个所述上料传输翻转件设置在所述上料传输滚动件之间。上料传输单元增加上料传输翻转电机、若干上料传输翻转件和上料传输翻转轴,可以使上料传输单元从第一传输机构侧边将待上料的钢管上料至第一传输机构上,可以减少场地使用面积,节省成本。
13.进一步地,还包括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电机、若干下料竖架、若干下料横架、若干下料翻转件和若干下料翻转轴;每个所述下料横架两端分别固定在每个所述下料竖架两侧上,所述下料横架与所述第二传输机构连接处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下料横架的另一端;所述下料翻转轴固定在所述下料竖架顶端上,所述下料翻转轴固定在所述下料机构与所述第二传输机构连接处的一侧上,每个所述下料翻转件固定在所述下料翻转轴上,所述下料电机与所述料翻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每个所述下料翻转件设置在每个相邻所述下料横架之间。下料机构可以将套丝加工完的钢管下料储存,避免人工多次搬运,提高了生产效率。
14.进一步地,若干所述上料传输滚动件每三个构成一个上料传输滚动组,每个所述上料传输滚动组都设置有一个所述上料传输电机,相邻每个所述上料传输滚动件间采用齿轮链条传动连接方式。每三个所述上料传输滚动件为一个上料传输滚动组,再设置一个上料传输电机,能保证上料传输滚动件充分滚动,使钢管能顺利传输不停滞,同时节约上料传输电机的使用成本。
15.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滚动件每三个构成一个第一滚动组,每个所述第一滚动组都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电机,相邻每个所述第一滚动件间采用齿轮链条传动连接方式。每三个所述第一滚动件为一个第一滚动组,再设置一个第一电机,能保证第一滚动件充分滚动,使钢管能顺利传输不停滞,同时节约第一电机的使用成本。
16.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三滚动件每三个构成一个第三滚动组,每个所述第三滚动组都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三电机,相邻每个第三滚动件间采用齿轮链条传动连接方式。每三个所述第三滚动件为一个第三滚动组,再设置一个第三电机,能保证第三滚动件充分滚动,使钢管能顺利传输不停滞,同时节约第三电机的使用成本。
17.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自动套丝装置整体结构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上料机构1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传输机构2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套丝机3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三传输机构4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下料机构7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正面”、“背面”、“底面”、“顶面”、“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前端”、“末端”“底端”、“后端”、“中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实施例
26.参见图1,一种钢管自动套丝装置包括上料机构1、第一传输机构2、第一套丝机3、第三传输机构4、第二传输机构5、第二套丝机6和下料机构7。第一传输机构2一侧与上料机构1一侧连接,上料机构1可将钢管上料至第一传输机构2上;第一套丝机3一端与第一传输机构2一端连接,第一传输机构2可将钢管沿钢管轴向运动方向传输至第一套丝机3进行套丝加工;第三传输机构4一侧与第一传输机构2另一侧连接并沿钢管运动时的轴向方向平行设置,第一传输机构2可将钢管翻转传输至第三传输机构4,第三传输机构4在与第一传输机构2连接的同一侧的另一端与第二传输机构5一侧连接,第二传输机构5与第一传输机构2轴向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套丝机6一端与第二传输机构5一端连接,第二传输机构5可将第三传输机构4传输来的钢管翻转并沿钢管轴向运动方向传输至第二套丝机6进行套丝加工,第一套丝机3与第二套丝机6相背设置并与第一传输机构2和第二传输机构5在同一直线上;第二传输机构5另一侧与下料机构7一侧连接,下料机构可将第二传输机构5上被第二套丝机6套丝加工完后的钢管翻转下料,待进行下一个工序。
27.参见图1和图2,上料机构1包括上料储存单元11和上料传输单元12。上料传输单元12一侧与上料储存单元11上料一侧连接,上料储存单元11可将待上料的钢管上料至上料传输单元12上,上料传输单元12可将钢管沿钢管的轴向运动方向传输并翻转至第一传输机构2上。
28.上料储存单元11包括上料储存电机111、上料储存竖架112、上料储存横架113、上料储存翻转件114和上料储存翻转轴115。本实施例中,上料储存横架113数量有八个且在上料储存横架113纵向方向垂直同轴排列,上料储存横架113间距相等,上料储存横架113两端分别固定在一个上料储存竖架112,上料储存横架113与上料传输单元12连接处的一端的高度低于上料储存横架113的另一端,使待上料的钢管在重力的作用滑到上料储存单元11与上料传输单元12连接处的一端。上料储存翻转轴115固定在上料储存单元11两端的上料储存竖架112顶端上,上料储存翻转件114固定在上料储存翻转轴115上,上料储存电机111与
上料储存翻转轴115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上料储存翻转轴115数量为两条,每条上料储存翻转轴115上有七个上料储存翻转件114,每个上料储存翻转件114设置在每个相邻上料储存横架113之间,用于翻转待上料的钢管。
29.上料传输单元12包括上料传输电机121、上料传输滚动件122、上料传输支架123、上料传输翻转件124、上料传输翻转轴125和上料传输翻转电机126。参见图2,上料传输支架123一侧的一段与上料储存单元11一侧连接,参见图1,上料传输支架123同一侧的另一段与第一传输机构2一侧连接,参见图2,上料传输滚动件122轴的两端固定在上料传输支架123顶端两侧,上料传输电机121通过皮带传动方式与上料传输滚动件122连接,驱动上料传输滚动件122做滚动运动,本实施例中,每三个上料传输滚动件122为一个上料传输滚动组,每个上料传输滚动组都设置有一个上料传输电机121,相邻上料传输滚动件122间采用齿轮链条传动连接方式,钢管的加工长度范围为700mm至6000mm,每三个上料传输滚动件122为一个上料传输滚动组可以保证更好的传输力,本实施例中,上料传输滚动组数量有八个,参见图1,用于传输钢管至第一传输机构2。上料传输翻转轴125固定在上料传输支架123与第一传输机构2连接处一侧上料传输支架123的顶端,上料传输翻转件124固定在上料传输翻转轴125上,上料传输翻转电机126与上料传输翻转轴125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上料传输翻转件124数量有七个,设置在相邻上料传输滚动组之间,用于翻转钢管至第一传输机构2上。
30.参见图1、图2和图3,第一传输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滚动件22、第一支架23、第一翻转件24、第一翻转轴25和第一翻转电机26。第一支架23一侧与上料机构1的上料传输单元12连接,第一滚动件22轴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支架23顶端两侧,第一电机21通过皮带传动方式与第一滚动件22连接,驱动第一滚动件22做滚动运动,本实施例中,每三个第一滚动件22为一个第一滚动组,每个第一滚动组都设置有一个第一电机21,相邻第一滚动件22间采用齿轮链条传动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滚动组数量有八个,用于传输钢管至第一套丝机3进行套丝加工。第一翻转轴25固定在第一支架23与第三传输机构4连接的一侧,第一翻转件24固定在第一翻转轴25上,第一翻转电机26与第一翻转轴25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转件24数量有七个,设置在相邻第一滚动组之间,用于翻转钢管至第三传输机构4上。
31.参见图4,第一套丝机3包括套丝转盘31、套丝爪盘32和套丝机本体33。套丝转盘31和套丝爪盘32都固定在套丝机本体33上,套丝爪盘32可夹紧钢管一端,套丝转盘31可旋转且可套丝,套丝转盘31与套丝爪盘32同轴,钢管一端伸进套丝爪盘32内,套丝爪盘32夹紧钢管,套丝转盘31对钢管一端进行套丝加工。
32.参见图1和图5,第三传输机构4包括第三电机41、第三滚动件42和第三支架43。第三支架43一侧的一段与第一传输机构2一侧连接,第三滚动件42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三支架43顶端两侧,第三电机41通过皮带传动方式与第三滚动件42连接,驱动第三滚动件42做滚动运动,本实施例中,每三个第三滚动件42为一个第三滚动组,每个第三滚动组都设置有一个第三电机41,相邻第三滚动件42间采用齿轮链条传动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三滚动组数量有二十四组,用于沿钢管轴向方向传输钢管,由第一传输机构2侧传输至第二传输机构5侧。
33.参见图1,第二传输机构5和第二套丝机6的结构分别与第一传输机构2和第一套丝
机3的结构完全相同,区别在于设置方向不一样,第二传输机构5和第二套丝机6与第一传输机构2和第一套丝机3对称设置,第二传输机构5与第三传输机构4一侧连接。
34.参见图1和图6,下料机构7包括下料电机71、下料竖架72、下料横架73、下料翻转件74和下料翻转轴75。在本实施例中,下料竖架72和下料横架73数量为八个,下料翻转件74数量为七个,每个下料横架73两端分别固定在每个下料竖架72两侧上,下料横架73与第二传输机构5连接处的一端的高度高于下料横架73的另一端,使待下料的钢管在重力的作用滑到下料机构7末端;下料翻转轴74固定在下料竖架72顶端上,下料翻转轴75数量为一条并固定在下料机构7与第二传输机构5连接处的一侧上,每个下料翻转件74固定在下料翻转轴75上,下料电机71与料翻转轴74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每个下料翻转件74设置在每个相邻下料横架73之间。
35.一种钢管自动套丝装置工作原理:参见图1、图2、图3、图5和图6,等待上料的钢管落在上料机构1上,在重力的作用下,钢管滑到上料机构1与上料传输单元12连接处的一端,上料储存单元11的上料储存翻转件114在上料储存电机111的作用下,将钢管翻转到上料传输单元12上,在上料传输单元12的上料传输滚动件122的滚动作用下,钢管被沿轴向方向传输至上料传输单元12与第一传输机构2连接处的一端,上料传输翻转件124在上料传输翻转电机126的作用下,将钢管翻转至第一传输机构2上,第一传输机构2的第一滚动件22在第一电机21作用下将钢管沿钢管轴向方向传输至第一套丝机3,第一套丝机3对钢管的一端进行套丝加工。钢管一端套丝加工完后,第一传输机构2的第一翻转件24在第一电机21作用下,将钢管翻转至第三传输机构4上,钢管在第三滚动件42的滚动下沿钢管轴向方向传输至第三传输机构4的另一端,此时,第二传输机构5翻转钢管并传输至第二套丝机6处对钢管另一端进行套丝加工。钢管另一端套丝加工完后,下料机构7的下料翻转件74在下料电机71的作用下,将钢管翻转并放置在下料机构7上,待下一个工序进行。
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