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高效的油管装弹片自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7734发布日期:2022-11-15 21:0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高效的油管装弹片自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管装弹片自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捷高效的油管装弹片自动机。


背景技术:

2.压缩机泵油润滑系统是压缩机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可以减小电机启动时轴承干摩擦时间,满足各轴承工作时的润滑要求,同时减低运行噪音。泵油润滑系统中的油管主要是为曲轴转动向上泵油,里面弹片可以加强上油能力,弹片产生类似螺旋桨的效果,使润滑油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迅速吸引到曲轴上端的出油孔处,以满足曲轴润滑系统形成的油膜的要求,使曲轴得到充分的润滑。因此在油管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弹片,防止装入的弹片脱落,弹片与油管需要过盈配合,传统的弹片组装之前大多是靠冲床结合治具压入,此种组装的方式,效率低,治具强行压入油管内,容易造成油管变形,且油管内壁容易擦伤,降低油管的生产质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便捷高效的油管装弹片自动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捷高效的油管装弹片自动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便捷高效的油管装弹片自动机,包括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右侧活动嵌装有油管,导轨上滑动安装有l形支撑板,l形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小气缸组件,l形支撑板的左侧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第一槽,第一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v形夹板,小气缸组件的输出轴底端延伸至l形支撑板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第一安装块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的底部嵌装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槽内并固定连接有上夹板,小气缸组件用于驱动上夹板移动,上夹板的底部设为与v形夹板相适配的凸起机构,上夹板和v形夹板之间活动接触有弹片,弹片与油管相配合,上夹板和v形夹板相配合,对弹片进行下压变形,导轨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大气缸组件,大气缸组件的输出轴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安装块,第三安装块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四安装块,第四安装块螺纹固定在l形支撑板的右侧,大气缸组件用于驱动l形支撑板移动,其中通过小气缸组件、第二固定板、弹片、第一固定板、油管、导轨、下固定座、上夹板、l形支撑板、大气缸组件、v形夹板、第一安装块、第三安装块、第二安装块和第四安装块相配合,能够将弹片压变形后再推入到油管内,能够有效的降低弹片与油管的摩擦力,从而可有效的降低油管内壁磨损擦伤的现象,不需要强行压入,避免油管被挤压变形的现象。
6.优选的,所述l形支撑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t形滑槽,t形滑槽与导
轨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螺纹嵌装有两个第一t形固定螺栓,小气缸组件通过两个第一t形固定螺栓固定在第二固定板的顶部。
8.优选的,所述导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的右侧螺纹嵌装有两个第二t形固定螺栓,大气缸组件通过两个第二t形固定螺栓固定在第二固定块的右侧。
9.优选的,所述l形支撑板的右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第四安装块的右侧开设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螺纹槽和第一螺栓孔内螺纹套设有同一个第三t形固定螺栓。
10.优选的,所述导轨的底部开设有两个第二螺纹槽,下固定座的底部开设有两个第二螺栓孔,第二螺纹槽和对应的第二螺栓孔内螺纹套设有同一个第四t形固定螺栓。
11.优选的,所述l形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螺纹槽,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螺栓孔,第三螺纹槽和第三螺栓孔内螺纹套设有同一个第五t形固定螺栓。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嵌装槽,第一嵌装槽的内壁与油管的外侧活动接触。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小气缸组件、第二固定板、弹片、第一固定板、油管、导轨、下固定座、上夹板、l形支撑板、大气缸组件、v形夹板、第一安装块、第三安装块、第二安装块和第四安装块相配合,能够将弹片压变形后再推入到油管内,能够有效的降低弹片与油管的摩擦力,从而可有效的降低油管内壁磨损擦伤的现象,不需要强行压入,避免油管被挤压变形的现象;
15.本实用新型便于将弹片压变形后再推入到油管内,能够有效的降低弹片与油管的摩擦力,从而可有效的降低油管内壁磨损擦伤的现象,不需要强行压入,避免油管被挤压变形的现象,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捷高效的油管装弹片自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捷高效的油管装弹片自动机的上夹板和v形夹板连接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小气缸组件;2、第二固定板;3、弹片;4、第一固定板;5、油管;6、导轨;7、下固定座;8、上夹板;9、l形支撑板;10、大气缸组件;11、v形夹板;12、第一安装块;13、第三安装块;14、第二安装块;15、第四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3,一种便捷高效的油管装弹片自动机,包括下固定座7,下固定座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轨6,其中导轨6的底部开设有两个第二螺纹槽,下固定座7的底部开设有两个第二螺栓孔,第二螺纹槽和对应的第二螺栓孔内螺纹套设有同一个第四t形固定螺栓,导轨6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4的右侧活动嵌装有油管5,其中第一
固定板4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嵌装槽,第一嵌装槽的内壁与油管5的外侧活动接触,第一嵌装槽用于放置油管5,导轨6上滑动安装有l形支撑板9,其中l形支撑板9的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t形滑槽,t形滑槽与导轨6滑动连接,l形支撑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其中l形支撑板9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螺纹槽,第二固定板2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螺栓孔,第三螺纹槽和第三螺栓孔内螺纹套设有同一个第五t形固定螺栓,第二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小气缸组件1,其中第二固定板2的顶部螺纹嵌装有两个第一t形固定螺栓,小气缸组件1通过两个第一t形固定螺栓固定在第二固定板2的顶部,小气缸组件1通过两个第一t形固定螺栓螺纹的方式,方便后续单独将小气缸组件1取下,l形支撑板9的左侧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第一槽,第一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v形夹板11,小气缸组件1的输出轴底端延伸至l形支撑板9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12,第一安装块12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安装块14,第二安装块14的底部嵌装固定有连接杆,其中第二安装块14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连接杆的第二嵌装槽,连接杆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槽内并固定连接有上夹板8,第一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一个用于连接杆进行滑动的连接杆预留穿孔,上夹板8的底部设为与v形夹板11相适配的凸起机构,上夹板8和v形夹板11之间活动接触有弹片3,其中上夹板8和v形夹板11相配合,对弹片3进行下压变形,弹片3与油管5相配合,导轨6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大气缸组件10,其中导轨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的右侧螺纹嵌装有两个第二t形固定螺栓,大气缸组件10通过两个第二t形固定螺栓固定在第二固定块的右侧,大气缸组件10通过两个第二t形固定螺栓螺纹固定的方式,方便后续的拆装检修作业,大气缸组件10的输出轴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安装块13,第三安装块1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四安装块15,第四安装块15螺纹固定在l形支撑板9的右侧,其中l形支撑板9的右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第四安装块15的右侧开设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螺纹槽和第一螺栓孔内螺纹套设有同一个第三t形固定螺栓,本实用新型便于将弹片3压变形后再推入到油管5内,能够有效的降低弹片3与油管5的摩擦力,从而可有效的降低油管5内壁磨损擦伤的现象,不需要强行压入,避免油管5被挤压变形的现象,满足使用需求。
22.工作原理:使用时,进行组装作业前,上夹板8与v形夹板11处于分离状态,组装时,首先将油管5插入到第一嵌装槽内,将弹片3放置在v形夹板11的顶部,紧接着正向启动小气缸组件1,小气缸组件1的输出轴依次通过第一安装块12、第二安装块14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连接杆带动上夹板8向下移动,上夹板8向下对弹片3进行挤压,通过上夹板8配合v形夹板11使得弹片3被压成弧形,且压成弧形后的宽度会小于油管5内径,紧接着正向启动大气缸组件10,大气缸组件10的输出轴依次通过第三安装块13和第四安装块15带动l形支撑板9向左移动,l形支撑板9通过v形夹板11和上夹板8带动弹片3向左移动,弹片3被推入到油管5内,推入后,反向启动小气缸组件1,同理与正向启动小气缸组件1的运动过程相反,使得上夹板8转变为向上移动解除对弹片3的压固,紧接着反向启动大气缸组件10,同理与正向启动大气缸组件10的运动过程相反,使得l形支撑板9带动v形夹板11向右与弹片3分离,当弹片3进入到油管5内后,弹片3自由回弹卡在油管5内,通过在推入前将弹片3下压变形再推入到油管5内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弹片3与油管5的摩擦力,从而可有效的降低油管5内壁磨损擦伤的现象,不需要强行压入,避免油管5被挤压变形的现象。
23.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