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碎屑回收收集的数控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05111发布日期:2022-12-27 23:4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碎屑回收收集的数控机床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数控机床领域,尤其是一种带碎屑回收收集的数控机床。


背景技术:

2.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
3.数控机床的工作区上缺乏可拆卸的防护结构,对机床的保护效果不理想,机床上的碎屑不易吸附收集,且碎屑经过吸附后不易进行分类处理,影响碎屑后续的回收效果。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带碎屑回收收集的数控机床。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带碎屑回收收集的数控机床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控机床的工作区上缺乏可拆卸的防护结构,对机床的保护效果不理想,机床上的碎屑不易吸附收集,且碎屑经过吸附后不易进行分类处理,影响碎屑后续的回收效果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碎屑回收收集的数控机床,包括机床本体、碎屑回收辅助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机床本体底部固接有机床底座,所述机床本体上安装带有显示屏的控制面板;所述碎屑回收辅助机构包括螺纹杆、吸附板和顶板,所述螺纹杆套接在防护板内壁上,所述螺纹杆与吸附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防护板一侧固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两侧均与机床本体搭接;所述收集机构安装在回收箱内,所述回收箱顶部侧壁被集尘管底端贯穿,所述集尘管顶端与吸附板连通,所述集尘管贯穿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开设在防护板上。
6.进一步地,所述机床本体侧壁上固接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防护板内壁搭接,所述防护板的厚度与顶板相同,所述顶板远离防护板的一侧通过转轴安装有辅助板。
7.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板内部开设有空腔,且所述吸附板远离防护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回收孔,所述吸附板一侧与防护板内壁卡合连接,所述吸附板与防护板之间滑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右端固接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所述伺服电机固接在防护板内壁上,所述防护板上嵌合有观察板,所述观察板位于移动槽上方。
9.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机构包括筛分网、电磁铁和抽风机,所述筛分网卡合在回收箱内壁上,所述筛分网上方设置有两个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通过螺栓安装在回收箱内腔顶部,且所述回收箱一侧卡合有卡合板,所述卡合板上固接有抽风机。
10.进一步地,所述筛分网左侧设置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固接在回收箱侧壁上,所述回收箱与安装块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安装块通过螺栓与机床本体连接,且所述回收箱两侧均固接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与机床底座卡合连接。
11.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碎屑回收辅助机构和收集机构,解决了数控机床
的工作区上缺乏可拆卸的防护结构,对机床的保护效果不理想,机床上的碎屑不易吸附收集,且碎屑经过吸附后不易进行分类处理,影响碎屑后续的回收效果的问题,取得了机床上带有可拆卸的防护结构,可对机床进行保护,可对碎屑进行吸附收集,并对碎屑进行分类处理,利于碎屑后续回收的效果。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防护板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卡合板结构安装示意图。
17.图中:1、密封条;2、螺纹杆;3、集尘管;4、振动电机;5、导向条;6、回收箱;7、筛分网;8、机床底座;9、电磁铁;10、伺服电机;11、机床本体;12、吸附板;13、顶板;14、防护板;15、安装块;16、抽风机;17、卡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0.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1.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2.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
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4.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带碎屑回收收集的数控机床,包括机床本体11、碎屑回收辅助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机床本体11底部固接有机床底座8,所述机床本体11上安装带有显示屏的控制面板,便于机床底座8对机床本体11底部进行支撑;所述碎屑回收辅助机构包括螺纹杆2、吸附板12和顶板13,所述螺纹杆2套接在防护板14内壁上,所述螺纹杆2与吸附板1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防护板14一侧固接有顶板13,所述顶板13两侧均与机床本体11搭接,便于吸附板12在防护板14内侧的安装和使用;所述收集机构安装在回收箱6内,所述回收箱6顶部侧壁被集尘管3底端贯穿,所述集尘管3顶端与吸附板12连通,所述集尘管3贯穿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开设在防护板14上,便于集尘管3的移动调节。
25.所述机床本体11侧壁上固接有密封条1,所述密封条1与防护板14内壁搭接,所述防护板14的厚度与顶板13相同,所述顶板13远离防护板14的一侧通过转轴安装有辅助板,便于辅助板的转动调节;所述吸附板12内部开设有空腔,且所述吸附板12远离防护板14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回收孔,所述吸附板12一侧与防护板14内壁卡合连接,所述吸附板12与防护板14之间滑动连接,便于吸附板12对碎屑进行吸附回收;所述螺纹杆2右端固接有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所述伺服电机10固接在防护板14内壁上,所述防护板14上嵌合有观察板,所述观察板位于移动槽上方,便于观察吸附板12的工作状况;所述收集机构包括筛分网7、电磁铁9和抽风机16,所述筛分网7卡合在回收箱6内壁上,所述筛分网7上方设置有两个电磁铁9,所述电磁铁9通过螺栓安装在回收箱6内腔顶部,且所述回收箱6一侧卡合有卡合板17,所述卡合板17上固接有抽风机16,便于电磁铁9的安装和使用;所述筛分网7左侧设置有振动电机4,所述振动电机4固接在回收箱6侧壁上,所述回收箱6与安装块15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安装块15通过螺栓与机床本体11连接,且所述回收箱6两侧均固接有导向条5,所述导向条5与机床底座8卡合连接,便于导向条5对回收箱6两侧进行支撑。
26.本技术在使用时,本技术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首先将顶板13和防护板14安装在机床本体11上,卡合在数控机床的主轴头和尾座之间,利用螺栓将辅助板与机床的机架内壁连接,实现对鞍座和刀具一侧和顶部的包裹,利用集尘管3连接吸附板12和回收箱6,抽风机16工作,使回收箱6和集尘管3内部产生负压,碎屑通过吸附板12上的回收孔进入集尘管3内,伺服电机10带动螺纹杆2转动,使吸附板12左右往复移动,减少机床上的碎屑残留,回收结束后,利用外接的控制面板控制电磁铁9通电,振动电机4带动回收箱6振动,将碎屑在筛分网7上筛分,带有磁性的碎屑被电磁铁9吸附,体积较小的碎屑掉落到筛分网7下方,实现碎屑的筛分,机床不使用时,也可利用顶板13和防护板14对机床进行保护,减少工作区域堆积灰尘。
27.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28.1.本技术操作简单,密封条1和顶板13可辅助防护板14在机床上的安装,对机床进行包裹保护,螺纹杆2和防护板14可对吸附板12进行导向,扩大吸附板12的使用范围,便于利用吸附板12对机床上的碎屑进行吸附收集;
29.2.本技术结构合理,导向条5和安装块15可辅助回收箱6的安装和使用,集尘管3可
对碎屑的移动和收集进行导向,碎屑可在回收箱6内部经过分类处理,可提高碎屑的回收处理效果。
30.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