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器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49308发布日期:2022-12-07 01:26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收器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收器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2.吸收器,工业设备,它是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制约制冷机组的整体结构和性能,吸收器是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最大的部件。
3.吸收器在加工时需要将吸收器与φ4mm的固定杆进行焊接,手工气保焊焊接,由于φ4mm的杆比较小且吸收器间距较小,焊枪不容易进去焊接,焊接难度较大,且效率较低,焊接泄露风险较大。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吸收器焊接工装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收器焊接工装。
7.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9.一种吸收器焊接工装,焊接工装用于吸收器固定杆和吸收器夹持,焊接工装包括支座,所述支座顶部连接有负电极,所述吸收器固定杆设于负电极顶部,所述吸收器内顶部与吸收器固定杆顶部贴合接触;
10.所述支座前后侧壁分别设有第二夹具和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与吸收器插接;
11.所述支座侧壁开设有斜槽,所述吸收器下端设于斜槽内;
12.所述吸收器上方设有与负电极配合使用的正电极。
13.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外板、第一固定锥齿和第一内板,所述第一外板靠近支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内板,所述第一内板靠近支座的内壁等间距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锥齿。
14.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锥齿靠近第一内板的端部宽度与吸收器直立部位之间的宽度。
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二外板、第二内板和第二固定锥齿,所述第二外板靠近支座的内壁固定有第二内板,所述第二内板靠近支座的内壁等间距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锥齿。
1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锥齿靠近第二内板的端部宽度与吸收器直立部位之间的宽度。
17.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锥齿和第二固定锥齿错位设置。
18.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分别与外界气缸驱动电连接。
19.更进一步的,所述负电极顶部开设有吸收器固定杆安装槽,所述吸收器固定杆设
于吸收器固定杆安装槽内。
20.有益效果
21.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将吸收器固定杆放置负电极的吸收器固定杆安装槽内,再将吸收器置于吸收器固定杆上,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对吸收器进行夹持固定,对负电极和正电极通电处理,再对吸收器固定杆和吸收器通电处理,实现电阻焊接,效率高,装夹快,且焊接泄露风险较小,减少报废件的产生,节约材料及人工成本,同时,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可对吸收器进行间距校正功能,便于对吸收器进行整形处理。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收器焊接工装结构立体图一;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收器焊接工装结构正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收器焊接工装结构左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收器焊接工装结构立体图二。
28.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29.1.支座 2.负电极 3.吸收器固定杆 4.吸收器固定杆安装槽 5.第一夹具 51.第一外板 52.第一固定锥齿 53.第一内板 6.吸收器 7.第二夹具 71.第二外板 72.第二内板 73.第二固定锥齿 8.斜槽 9.正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32.实施例1
33.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吸收器焊接工装,焊接工装用于吸收器固定杆3和吸收器6夹持,焊接工装包括支座1,支座1顶部连接有负电极2,吸收器固定杆3设于负电极2顶部,吸收器6内顶部与吸收器固定杆3顶部贴合接触;
34.支座1前后侧壁分别设有第二夹具7和第一夹具5,第一夹具5和第二夹具7与吸收器6插接;
35.第一夹具5包括第一外板51、第一固定锥齿52和第一内板53,第一外板51靠近支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内板53,第一内板53靠近支座1的内壁等间距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锥齿52;
36.第二夹具7包括第二外板71、第二内板72和第二固定锥齿73,第二外板71靠近支座1的内壁固定有第二内板72,第二内板72靠近支座1的内壁等间距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锥齿73;
37.第二固定锥齿73靠近第二内板72的端部宽度与吸收器6直立部位之间的宽度;
38.第一固定锥齿52靠近第一内板53的端部宽度与吸收器6直立部位之间的宽度;
39.第一固定锥齿52和第二固定锥齿73错位设置;
40.第一外板51和第二外板71分别与外界气缸驱动电连接;
41.支座1侧壁开设有斜槽8,吸收器6下端设于斜槽8内;
42.负电极2顶部开设有吸收器固定杆安装槽4,吸收器固定杆3设于吸收器固定杆安装槽4内,利于对吸收器固定杆3支撑处理。
43.吸收器6上方设有与负电极2配合使用的正电极9,正电极9与的气缸连接,正电极9和负电极2与外界电源正负极连接。
44.使用时,将吸收器固定杆3放置负电极2的吸收器固定杆安装槽4内,再将吸收器6置于吸收器固定杆3上,外界气缸驱动第一夹具5的第一外板51和第二夹具7的第二外板71移动,第二外板71通过第二内板72带动第二固定锥齿73移动,吸收器6的一侧插在第二固定锥齿73之间,第一外板51通过第一内板53带动第一固定锥齿52移动,吸收器6的另一侧插在第一固定锥齿52之间,第一夹具5和第二夹具7配合对吸收器6进行夹持固定,外界气缸带动正电极9移动,正电极9移动至吸收器6顶部接触,外界电源对负电极2和正电极9通电处理,再对吸收器固定杆3和吸收器6通电处理,实现电阻焊接,效率高,装夹快,且焊接泄露风险较小,减少报废件的产生,节约材料及人工成本,同时,第一固定锥齿52和第二固定锥齿73对吸收器6件夹持时,可对吸收器6进行间距校正功能,便于对吸收器6进行整形处理。
4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