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入壳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61875发布日期:2023-08-18 11:33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电芯入壳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的加工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方形锂电池的电芯入壳工装。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锂电池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其中方形锂电池相对于其他形状的锂电池而言,其在组装成动力电池pack时结构更加简单、组装也更加方便,因此方形锂电池在行业中具有着天然优势,方形锂电池也成为了行业内研究的重点之一。

2、在方形锂电池的加工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合浆-涂布-制片-卷绕-组装-激光焊-注液-化成-封口-分容等步骤,需要通过输送上料装置将电芯输送至指定位置,然后取料装置取走电芯并将电芯放置在电芯中转模具内,通过转移装置将电芯中转模具内的电芯转移至外壳,通过合盖装置将外壳安装在电芯上,完成电芯入壳。

3、由于现有技术中需要移载电芯到特定工位上进行入壳步骤,入壳之后再移载到输送线上,这使得电芯入壳时需要用到的工装繁多使得电芯的入壳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芯入壳工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多套工装才能实现电芯入壳而造成的电芯入壳的效率低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芯入壳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对位机构,用于夹持电芯;第二夹持对位机构,用于夹持外壳并使外壳与电芯对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和第二夹持对位机构同步执行夹持动作;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和第二夹持对位机构滑动以相向靠近;压装机构,用于将外壳压入电芯。

3、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以从所述第二夹持对位机构到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的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第二夹持对位机构、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设于所述活动支架。

4、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的第一导向组件和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对位机构的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电芯水平方向一侧的第一夹持体,所述第二夹持对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外壳水平方向一侧的第二夹持体,且所述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设于所述电芯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入壳工装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之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动杆同步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执行夹持动作。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体,且所述第一夹持体设有供所述第一连动杆滑动穿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动杆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体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外侧。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包括四个所述第一夹持体,四个所述第一夹持体分别设于所述电芯水平方向的四周;所述第二夹持对位机构包括四个所述第二夹持体,四个所述第二夹持体分别设于所述外壳水平方向的四周。

9、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套筒和第二连动杆,所述套筒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连动杆伸缩设置于所述套筒中,所述第二连动杆与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二连动杆还与所述活动支架连接,所述活动支架同步带动所述第二夹持对位机构滑动。

10、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架还包括朝向下方设置的对位口,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与所述对位口相对设置的吸盘组件,所述吸盘组件抓取外壳至所述对位口。

11、进一步地,所述压装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伸缩驱动装置,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包括伸缩端,所述吸盘组件设于所述伸缩端。

12、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工装上设置第一夹持对位机构、第二夹持对位机构、驱动机构、导向机构和压装机构,第一夹持对位机构夹紧电芯,第二夹持对位机构夹紧外壳,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持对位机构和第二夹持对位机构同步执行夹紧动作从而将电芯和外壳夹紧并保持对位,导向机构用于引导第一夹持对位机构和第二夹持对位机构实现相向滑动,从而引导电芯和外壳相向靠近,将电芯和外壳对位并靠近完成电芯与外壳的预定位,最后再通过压装机构将电芯送入到外壳中,即可高效地完成电芯入壳的整个动作,完美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多套工装才能实现电芯入壳的缺陷。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入壳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入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以从所述第二夹持对位机构到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的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第二夹持对位机构、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设于所述活动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入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的第一导向组件和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对位机构的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电芯水平方向一侧的第一夹持体,所述第二夹持对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外壳水平方向一侧的第二夹持体,且所述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设于所述电芯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入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入壳工装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之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动杆同步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执行夹持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入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体,且所述第一夹持体设有供所述第一连动杆滑动穿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动杆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体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入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入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包括四个所述第一夹持体,四个所述第一夹持体分别设于所述电芯水平方向的四周;所述第二夹持对位机构包括四个所述第二夹持体,四个所述第二夹持体分别设于所述外壳水平方向的四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入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套筒和第二连动杆,所述套筒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连动杆伸缩设置于所述套筒中,所述第二连动杆与所述第一夹持对位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二连动杆还与所述活动支架连接,所述活动支架同步带动所述第二夹持对位机构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入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架还包括朝向下方设置的对位口,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与所述对位口相对设置的吸盘组件,所述吸盘组件抓取外壳至所述对位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入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伸缩驱动装置,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包括伸缩端,所述吸盘组件设于所述伸缩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电芯入壳工装,包括:第一夹持对位机构,用于夹持电芯;第二夹持对位机构,用于夹持外壳并使外壳与电芯对位;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持对位机构和第二夹持对位机构同步执行夹持动作;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用于引导第一夹持对位机构和第二夹持对位机构滑动以带动电芯和外壳相向靠近;压装机构,用于将电芯送入外壳。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可通过一套工装即可将电芯送入到外壳中,高效地完成电芯入壳的整个动作。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辉,江桦锐,吴磊,林懿,马圣凯,罗永明,王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