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尾翼激光开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3183发布日期:2022-12-07 02:1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尾翼激光开孔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尾翼激光开孔机。


背景技术:

2.激光打孔机是最早达到实用化的激光加工技术,也是激光加工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激光打孔机,主要应用于印制线路板的内层与内层、外层与内层之间的连接,以高精度激光打穿铜板及内层树脂,再经过镀铜,即完成线路连接,在对汽车零件加工时,常常使用激光开孔机。
3.现有加工生产中,需要对汽车尾翼上的部件进行开孔处理,便于后期安装,但现有的开孔机在使用过程中,由工作人员手动将工件摆放至开孔机下方,随后直接进行开孔作业,在作业完成后,工作人员进行手动取料,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且在开孔过程中工件一旦发生偏移、抖动,将影响开孔精度,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尾翼激光开孔机。
5.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汽车尾翼激光开孔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侧安装有开孔机主体,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直角板,所述直角板的一侧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底座的外侧,所述直角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上滑动连接有一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活塞杆的外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固定管的内部,所述固定管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两个导管,两个所述导管的内部分别安装有进气组件与排气组件,所述垫板的外侧设置有下料组件,所述第一活塞杆与固定管的连接处做密封处理。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进气组件包括三个第一立板与第二弹簧,正面两个所述第一立板均固定连接至底部导管的内部,背面所述第一立板滑动连接至底部导管的内部,中部所述第一立板的外侧与背面第一立板的外侧接触,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正面与背面第一立板之间。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排气组件包括三个第二立板与第三弹簧,正面与背面两个所述第二立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至顶部导管的内部,中部所述第二立板的一侧滑动连接至顶部导管的内部,中部所述第二立板的外侧与背面第二立板的外侧接触,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正面第二立板与中部第二立板之间。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管、第二活塞杆与送料板,所述下料管的外侧固定连接至垫板的外侧,所述下料管上安装有软管,顶部所述导管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软管的内部,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下料管的内部,所述送料板的中部固定连接至第二活塞杆上,所述送料板的外侧滑动连接至垫板的内部。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一端固定连接至下料管的内部,所述软管的中部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中部安装有阀门。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1)本方案利用电动推杆运作,使其带动直角板向下运动,在其运动过程中,固定管中的第一活塞杆将与工件外侧接触,若工件外侧不规则,则固定管中的第一弹簧将被第一活塞杆带动,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搭配第一弹簧的弹力影响,来保证对工件的压紧效果,且适用性广。
19.(2)整个装置便于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且可适用于外侧不规则的工件,保证开孔过程中工件的稳定,从而提升开孔精度,在开孔作业完成后,可自动进行下料,减轻操作人员劳动量,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管与第一活塞杆结构侧面剖视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推杆与直角板结构侧面爆炸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组件与弹力绳结构正面剖视示意图。
25.图中标号说明:
26.1、底座;2、开孔机主体;3、垫板;4、电动推杆;5、直角板;6、排气管;7、控制面板;8、固定管;9、第一活塞杆;10、第一弹簧;11、阀门;12、导管;13、进气组件;131、第一立板;132、第二弹簧;14、排气组件;141、第二立板;142、第三弹簧;15、下料组件;151、下料管;152、第二活塞杆;153、送料板;16、软管;17、弹力绳。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汽车尾翼激光开孔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外侧安装有开孔机主体2,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垫板3,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电动推杆4,电动推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直角板5,直角板5的一侧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底座1的外侧,直角板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组固定管8,固定管8上滑动连接有一组第一活塞杆9,第一活塞杆9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活塞杆9的外侧,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固定管8的内部,固定管8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两个导管12,两个
导管12的内部分别安装有进气组件13与排气组件14,垫板3的外侧设置有下料组件15,第一活塞杆9与固定管8的连接处做密封处理。
29.进气组件13包括三个第一立板131与第二弹簧132,正面两个第一立板131均固定连接至底部导管12的内部,背面第一立板131滑动连接至底部导管12的内部,中部第一立板131的外侧与背面第一立板131的外侧接触,第二弹簧13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正面与背面第一立板131之间。
30.排气组件14包括三个第二立板141与第三弹簧142,正面与背面两个第二立板14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至顶部导管12的内部,中部第二立板141的一侧滑动连接至顶部导管12的内部,中部第二立板141的外侧与背面第二立板141的外侧接触,第三弹簧14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正面第二立板141与中部第二立板141之间。
3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底座1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工作人员可将工件放置在垫板3上,随后利用电动推杆4运作,使其带动直角板5向下运动,在其运动过程中,固定管8中的第一活塞杆9将与工件外侧接触,若工件外侧不规则,则固定管8中的第一弹簧10将被第一活塞杆9带动,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搭配第一弹簧10的弹力影响,来保证对工件的压紧效果,且适用性广,在第一活塞杆9运动过程中,外界气体将欲由两个导管12被抽入固定管8中,由于排气组件14中背面第二立板141与中部第二立板141接触,从而外界气体无法涌入,此时外界气体可推动进气组件13中背面第一立板131运动,使第二弹簧132被拉伸,随后气体正常进入固定管8中,第二弹簧132将带动背面第一立板131复位,此时工作人员可利用开孔机主体2运作,对工件进行打孔,随后在打孔完毕后,可利用电动推杆4带动直角板5运动至原位,此时利用第一弹簧10的弹力影响,将带动第一活塞杆9运动至原位,此时固定管8内的气体将欲向外排出,由于第一活塞杆9与固定管8的连接处做密封处理,随后气体将推动排气组件14中的中部第二立板141,使第三弹簧142被压缩,随后气体将排入软管16中,接着第三弹簧142带动中部第二立板141复位,此时软管16中的气体将驱动下料组件15运作,使其将加工后的工件向右推动,完成下料作业。
32.请参阅图1~5,其中:下料组件15包括下料管151、第二活塞杆152与送料板153,下料管151的外侧固定连接至垫板3的外侧,下料管151上安装有软管16,顶部导管12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软管16的内部,第二活塞杆152的一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下料管151的内部,送料板153的中部固定连接至第二活塞杆152上,送料板153的外侧滑动连接至垫板3的内部。
33.本实用新型中,当气体由软管16导入下料管151中,气体将推动第二活塞杆152运动,使其带动送料板153向右侧运动,即推动工件,完成下料。
34.请参阅图1~5,其中:第二活塞杆15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力绳17,弹力绳17的一端固定连接至下料管151的内部,软管16的中部安装有排气管6,排气管6的中部安装有阀门11。
35.本实用新型中,在下料作业完成后,即为下一批次工件上料时,用户可将阀门11快速开启、闭合,在启闭间隙中,利用弹力绳17的弹力影响,将拉动第二活塞杆152运动至原位,从而将下料管151内的气体由排气管6排出。
36.请参阅图1,其中: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7。
37.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控制面板7的设置,便于对整个装置内部电器元件进行控制,
更加便捷。
3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各设备均为市场常见设备,具体使用时可根据需求选择,且各设备的电路连接关系均属于简单的串联、并联连接电路,在电路连接这一块并不存在创新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39.工作原理:采用控制面板7的设置,便于对整个装置内部电器元件进行控制,更加便捷,采用底座1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工作人员可将工件放置在垫板3上,随后利用电动推杆4运作,使其带动直角板5向下运动,在其运动过程中,固定管8中的第一活塞杆9将与工件外侧接触,若工件外侧不规则,则固定管8中的第一弹簧10将被第一活塞杆9带动,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搭配第一弹簧10的弹力影响,来保证对工件的压紧效果,且适用性广,在第一活塞杆9运动过程中,外界气体将欲由两个导管12被抽入固定管8中,由于排气组件14中背面第二立板141与中部第二立板141接触,从而外界气体无法涌入,此时外界气体可推动进气组件13中背面第一立板131运动,使第二弹簧132被拉伸,随后气体正常进入固定管8中,第二弹簧132将带动背面第一立板131复位,此时工作人员可利用开孔机主体2运作,对工件进行打孔,随后在打孔完毕后,可利用电动推杆4带动直角板5运动至原位,此时利用第一弹簧10的弹力影响,将带动第一活塞杆9运动至原位,此时固定管8内的气体将欲向外排出,由于第一活塞杆9与固定管8的连接处做密封处理,随后气体将推动排气组件14中的中部第二立板141,使第三弹簧142被压缩,随后气体将排入软管16中,接着第三弹簧142带动中部第二立板141复位,当气体由软管16导入下料管151中,气体将推动第二活塞杆152运动,使其带动送料板153向右侧运动,即推动工件,完成下料,在下料作业完成后,即为下一批次工件上料时,用户可将阀门11快速开启、闭合,在启闭间隙中,利用弹力绳17的弹力影响,将拉动第二活塞杆152运动至原位,从而将下料管151内的气体由排气管6排出,实现了自动进行下料,且适用于外侧不规则的工件,保证开孔过程中工件的稳定性。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