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铬丝拉丝生产用的拉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6941发布日期:2023-02-24 19:5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镍铬丝拉丝生产用的拉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丝拉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镍铬丝拉丝生产用的拉丝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金属拉丝一般的用于牵拉普通金属丝或者超细金属丝,在金属拉丝生产中包括有多道工序,拉丝工序、退火工序和收料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至关重要的。
3.现有金属拉丝生产的拉丝工序中,发现拉丝模具比较简单,在拉丝过程中会发生断裂现象,并且拉丝后的金属丝表面不均匀,产品的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金属拉丝生产过程中金属丝会发生断裂现象,并且拉丝后的金属丝表面不均匀,产品的质量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镍铬丝拉丝生产用的拉丝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镍铬丝拉丝生产用的拉丝装置,包括箱体、放料辊和收料辊,所述放料辊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左侧,所述放料辊上缠绕有镍铬丝,所述收料辊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右侧,所述收料辊通过转动电机驱动,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绕辊、第二绕辊和拉丝模具,所述拉丝模具设置在所述第一绕辊和第二绕辊之间,所述第一绕辊和第二绕辊用于支撑镍铬丝在拉丝时的往复缠绕,所述拉丝模具可多次的对镍铬丝进行拉丝。
6.进一步地:所述拉丝模具包括支撑座和若干个拉丝模,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壁上,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由固定端到另一端逐渐升高,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沿纵向开设有两排安装槽,所述支撑座的上端沿横向开设有若干条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位置随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升高逐渐升高,若干个所述拉丝模分别交错设置在两排所述安装槽中,所述拉丝模上设有拉丝孔,所述两排安装槽中若干个所述拉丝模上拉丝孔的直径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每个所述过线槽与对应位置上的拉丝孔相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绕辊和第二绕辊均由若干个子绕辊沿轴向拼接组成,若干个所述子绕辊的直径依次增加呈喇叭形状,且每个所述子绕辊的直径与对应所述过线槽的高度相匹配。
8.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左侧壁上固定有支撑板和导杆,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第一导线辊和第二导线辊,所述导杆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导杆的端部设有导线孔,所述导线孔位于所述放料辊的上方。
9.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过线轴和第二过线轴,所述第二导线辊上的镍铬丝通过所述第一过线轴进入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过线轴与所述第二导线辊高度相同,所述箱体内的镍铬丝通过所述第二过线轴与收料辊连接,所述第二过线轴与所述收料辊的高度相同。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镍铬丝拉丝生产用的拉丝装置,设置
了第一绕辊和第二绕辊,在第一绕辊和第二绕辊之间设置拉丝模具,拉丝模具由支撑座和若干个拉丝模组成,若干个拉丝模上拉丝孔的直径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与支撑座上的过线槽相对应,第一绕辊和第二绕辊用于支撑镍铬丝在拉丝时的往复缠绕,镍铬丝在往复的通过孔径大小不同的拉丝模,可多次的对镍铬丝进行拉丝拔模,以达到需求的拉丝直径,相较于现有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镍铬丝断裂,并且可以进行均匀的拉丝,提高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拉丝模具的俯视图;
14.图3是拉丝模具的侧视图;
15.图4是第一绕辊的侧视图;
16.图5是箱体左侧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箱体,2、放料辊,3、收料辊,4、转动电机,5、第一绕辊,6、第二绕辊,7、支撑座,8、拉丝模,9、安装槽,10、过线槽,11、拉丝孔,12、支撑板,13、导杆,14、第一导线辊,15、第二导线辊,16、导线孔,17、第一过线轴,18、第二过线轴。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1.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镍铬丝拉丝生产用的拉丝装置,包括箱体1、放料辊2和收料辊3,所述放料辊2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左侧,所述放料辊2上缠绕有镍铬丝,所述收料辊3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右侧,所述收料辊3通过转动电机4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有第一绕辊5、第二绕辊6和拉丝模具,所述拉丝模具设置在所述第一绕辊5和第二绕辊6之间,所述第一绕辊5和第二绕辊6用于支撑镍铬丝在拉丝时的往复缠绕,所述拉丝模具可多次的对镍铬丝进行拉丝拔模。
23.工作时,转动电机4驱动收料辊3转动,拉动镍铬丝运动,放料辊2进行放料,在箱体1内,镍铬丝从第一绕辊5到拉丝模具上进行第一次拉丝,第一次拉丝出来绕到第二绕辊6的下方绕回第一绕辊5上,再从第一绕辊5到拉丝模具进行第二次拉丝,以这种方式进行多次拉丝,每次拉丝后的直径逐渐减小,直到达到需求的镍铬丝直径,拉丝完成后通过收料辊3进行收料,收料辊3还会将拉丝好的镍铬丝输送到下个工序进行生产。
24.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拉丝模具包括支撑座7和若干个拉丝模8,所述支撑座7固定在所述箱体1内壁上,所述支撑座7的上端面由固定端到另一端逐渐升高,所述支撑座7的上端面沿纵向开设有两排安装槽9,所述支撑座7的上端沿横向开设有若干条过线槽10,所述过线槽10位置随所述支撑座7的上端面升高逐渐升高,若干个所述拉丝模8分别交错设置在两排所述安装槽9中,所述拉丝模8卡在所述安装槽9内,所述拉丝模8上设有拉丝孔11,所述两排安装槽9中若干个所述拉丝模8上拉丝孔11的直径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每个所述过线槽10与对应位置上的拉丝孔11相连通。
25.大孔径的拉丝模8放置在靠近支撑座7的固定端,小孔径的拉丝模8排列在支撑座7的另一端,并且两个相邻孔径的拉丝模8分别放置在两排安装槽9内,一种交错排列方式,有效的减少支撑座7的长度,减少箱体1的体积,占用较少的场地空间,安装槽9内有卡槽,可以使拉丝模8卡在安装槽9内,防止拉丝模8滚动,镍铬丝从最大孔径的拉丝模8依次经过到需求孔径的拉丝模8,进行逐渐的拉丝,镍铬丝在拉丝时不易断裂,并且拉丝的更均匀,产品的质量更好。
26.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绕辊5和第二绕辊6均由若干个子绕辊沿轴向拼接组成,若干个所述子绕辊的直径依次增加呈喇叭形状,且每个所述子绕辊的直径与相对应所述过线槽10的高度相匹配,子绕辊的数量也与过线槽10的数量相对应,每次拉丝时从第一绕辊5上的子绕辊到拉丝模具上,返回时,从第二绕辊6的子绕辊下方绕回第一绕辊5的下一个子绕辊上,进行反复拉丝并前进,每个子绕辊的表面光滑处理,减少镍铬丝与子绕辊的摩擦损耗。
27.如图5所示,所述箱体1的左侧壁上固定有支撑板12和导杆13,所述支撑板12上安装有第一导线辊14和第二导线辊15,所述导杆13位于所述支撑板12的下方,所述导杆13的端部设有导线孔16,所述导线孔16位于所述放料辊2的上方,放料辊2上的镍铬丝首先穿过导杆13的导线孔16到第一导线辊14上,再从第一导线辊14到第二导线辊15,从第二导线辊15通过第一过线轴17进行箱体1内,导杆13上的导线孔16可用于限制镍铬丝的位置,以防止与箱体1或其他部件交缠,第一导线辊14和第二导线辊15便于引导镍铬丝插入第一过线轴17进入箱体1内。
28.所述箱体1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过线轴17和第二过线轴18,所述第二导线辊15上的镍铬丝通过所述第一过线轴17进入所述箱体1内,所述第一过线轴17与所述第二导线辊15高度相同,所述箱体1内的镍铬丝通过所述第二过线轴18与收料辊3连接,
所述第二过线轴18与所述收料辊3的高度相同,可避免镍铬丝在进出箱体1时,与箱体1发生摩擦,影响产品质量。
2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0.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