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5509发布日期:2022-12-07 02:4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床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床机。


背景技术:

2.冲床是一种冲压式压力机,主要用于板材的加工,能做出落料、冲孔、成型、拉深、修整、精冲、整形、铆接及挤压件等等,具有应用广泛的特点。
3.冲床按照驱动机构分类可分为曲轴式冲床、偏心齿轮冲床、肘节式冲床、摩擦式冲床、螺旋式冲床和齿条式冲床,其中,摩擦式冲床也叫螺丝冲床,其通过螺纹提供驱动力,摩擦式冲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4.压杆上下移动过程中均需使用者或者驱动机构提供驱动力,增加了工作量,使用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床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冲床机,包括底座、立柱、转动盘、操作杆和压杆;
8.立柱固定在底座上,立柱的侧面上设有平行于底座顶面的托台,托台上设有适配于转动盘的转动孔;
9.转动盘穿设在转动孔上,转动盘的外周通过扭簧连接托台,转动盘的内周设有与转动孔同轴的螺纹压孔,压杆穿设在螺纹压孔上,操作杆通过棘轮棘齿结构单向转动设置在转动盘的顶面上。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转动盘的顶面上设有内陷的环形槽,环形槽由下至上依次分为棘齿段、过渡段和附加段,棘齿段上至少一侧侧壁上设有棘齿,过渡段的两侧壁均为光面,附加段上设有环形盖,操作杆穿设在环形盖上。
1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操作杆包括穿设在环形盖上的外筒和插接在外筒上的内杆,内杆的下端为穿过外筒进入环形槽内的连接端,且连接端上设有棘爪,内杆的中部通过弹簧滑动设置在外筒上,内杆的上端为操作端。
1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转动盘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盘体部和筒体部,其中,盘体部的底面抵接于托台的顶面,筒体部穿设在转动孔上,且筒体部的下端延伸至托台下方;
13.所述扭簧连接筒体部与托台,所述螺纹压孔包括位于盘体部上的上螺纹孔和位于筒体部上的下螺纹孔,所述环形槽位于盘体部上。
1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筒体部的下端可拆卸设有限位环,托台的底面上滑动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块,且多个限位块以筒体部为中心均布在筒体部的周向上。
1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盘体部的顶面上设有罩设在转动孔上的
防尘罩。
1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压杆的下端可拆卸设有压头。
1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上可拆卸设有压台,压台位于托台下方,且压台上设有漏料孔。
18.有益效果:
19.本冲床机通过扭簧为转动盘的反向转动提供动力,同时,转动盘的正向转动为扭簧的变形提供动力,二者相互配合以实现转动盘自动复位,减少驱动力的输入量。且操作杆通过棘轮棘齿结构连接转动盘,则转动盘正向转动时通过操作杆实现驱动力的输入,转动盘反向转动时操作杆能够不随转动盘反向转动,避免操作杆伤人,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种冲床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转动盘与操作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
24.1、底座;2、立柱;3、转动盘;31、盘体部;32、筒体部;33、环形槽;301、棘齿段;302、过渡段;303、附加段;4、操作杆;41、外筒;42、内杆;421、连接端;422、操作端;5、压杆;6、托台;7、环形盖;8、限位环;9、限位块;10、压台。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6.实施例:
27.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床机,包括底座1、立柱2、转动盘3、操作杆4和压杆5;
28.立柱2固定在底座1上,立柱2的侧面上设有平行于底座1顶面的托台6,托台6上设有适配于转动盘3的转动孔;
29.转动盘3穿设在转动孔上,转动盘3的外周通过扭簧连接托台6,转动盘3的内周设有与转动孔同轴的螺纹压孔,压杆5穿设在螺纹压孔上,操作杆4通过棘轮棘齿结构单向转动设置在转动盘3的顶面上。
30.针对于现有摩擦式冲床所存在的问题,本冲床机通过扭簧为转动盘3的反向转动提供动力,同时,转动盘3的正向转动为扭簧的变形提供动力,二者相互配合以实现转动盘3自动复位,减少驱动力的输入量。且操作杆4通过棘轮棘齿结构连接转动盘3,则转动盘3正向转动时通过操作杆4实现驱动力的输入,转动盘3反向转动时操作杆4能够不随转动盘3反向转动,避免操作杆4伤人,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31.具体来说,底座1为立柱2提供安装空间,底座1的顶面也是物料的冲压台10面。立
柱2与托台6配合使得转动盘3具有一定高度,以使压杆5具有升降空间。操作杆4连接转动盘3并为转动盘3提供驱动力,以使转动盘3正向转动,压杆5在转动盘3正向转动时下压以加工物料;同时,转动盘3的正向转动也使扭簧变形,以实现转动盘3的反向转动,压杆5在转动盘3反向转动时上移以脱离物料,以便移动物料或取下物料。
32.工作时,待加工物放置在底座1上,且待加工物的部分位于托台6下方,工作人员手握操作杆4以推动转动盘3正向转动,驱动力经螺纹传递至压杆5以带动压杆5下移,压杆5的下端冲压待加工物,同时,转动盘3的正向转动也使扭簧变形。工作人员手握操作杆4并不施加作用力,则扭簧恢复原形并带动转动盘3反向转动,操作杆4通过棘轮棘齿结构连接转动盘3,则操作杆4可不随转动盘3反向转动。
33.下面结合本冲床机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34.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盘3的顶面上设有内陷的环形槽33,环形槽33由下至上依次分为棘齿段301、过渡段302和附加段303,棘齿段301上至少一侧侧壁上设有棘齿,过渡段302的两侧壁均为光面,附加段303上设有环形盖7,操作杆4穿设在环形盖7上。
3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内陷的环形槽33用以连接操作杆4,并通过分段区分功能,操作杆4的下端穿设至棘齿段301时,操作杆4可向转动盘3输入驱动力,操作杆4的下端穿设至过渡段302时,光面无法传递驱动力,以避免误操作导致压伤,基于此,本操作杆4具有两个工作模式,其一为连接棘齿段301的正常工作模式,其二为连接过渡段302的防误操作模式。
36.附加段303通过环形盖7对环形槽33进行遮挡,以减少灰尘等侵入;环形盖7连接操作杆4,以使操作杆4具有上下升降的支点,以使操作杆4可分别连接棘齿段301和过渡段302。
37.那么,在转动盘3反向时,通过手持操作杆4、挡杆阻挡或者其他任意合适的结构以使操作杆4保持相对静止,环形盖7也相对转动盘3相对静止,则在环形盖7的底面与侧面涂抹润滑脂以降低磨损,以保护环形盖7和转动盘3。
38.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杆4包括穿设在环形盖7上的外筒41和插接在外筒41上的内杆42,内杆42的下端为穿过外筒41进入环形槽33内的连接端421,且连接端421上设有棘爪,内杆42的中部通过弹簧滑动设置在外筒41上,内杆42的上端为操作端422。
3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筒41与环形盖7相连,内杆42则通过弹簧可以沿内筒升降,即下压内杆42的操作端422使得内杆42的连接端421穿设至棘齿段301,内杆42山的棘爪抵接于棘齿段301上的棘齿,以组成棘轮棘齿结构;与此同时,弹簧受压变形。松开内杆42,则内杆42在弹簧作用下上移,内杆42的连接端421移动至过渡段302,以防止误操作。
40.可选地,增大内杆42的操作端422直径,或,内杆42的操作端422外侧套设防滑套,以增大内杆42的尺寸,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握持。
4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动盘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盘体部31和筒体部32,其中,盘体部31的底面抵接于托台6的顶面,筒体部32穿设在转动孔上,且筒体部32的下端延伸至托台6下方。
42.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将转动盘3按照功能分区,即位于托台6上方的盘体部31和穿过托台6并延伸至托台6下方的筒体部32,相应地,所述扭簧连接筒体部32与托台6,所述螺纹压孔包括位于盘体部31上的上螺纹孔和位于筒体部32上的下螺纹孔,所述环形槽33位于盘体部31上。
43.可选地,如图1所示,当盘体部31的直径过大时,托台6的顶面与立柱2的顶面齐平以组成承托面,盘体部31的底面抵接于承托面。
44.扭簧作用下转动盘3将反向转动,且转动盘3有可能出现向上突跳的情况,筒体部32磕碰转动孔,盘体部31磕碰托台6和立柱2,为了提供使用的安全性,优选地,筒体部32的下端可拆卸设有限位环8,托台6的底面上滑动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块9,且多个限位块9以筒体部32为中心均布在筒体部32的周向上。
4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8与限位块9相搭配,挡盖转动盘3出现向上突跳情况时,限位块9抵接限位环8以限制转动盘3的移动。
46.可选地,限位环8连接筒体部32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和螺栓连接。
4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盘体部31的顶面上设有罩设在转动孔上的防尘罩。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压杆5上端穿出盘体部31的部分高度不大时,通过防尘罩进行遮挡,既不会影响到压杆5的升降,又避免灰尘等侵入,还不会过分增大本冲床机的体积。
4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杆5的下端可拆卸设有压头。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更换压头以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以拓宽使用范围,提高实用性。
4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座1上可拆卸设有压台10,压台10位于托台6下方,且压台10上设有漏料孔。基于此,压台10配合压头使用,避免冲压变形过大,且漏料孔方便冲压后的渣料漏出,避免渣料残留在底座1上。
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