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机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3641发布日期:2023-01-17 18:29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管机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弯管机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行业内弯管一般通过弯管机实现,弯管时伺服电机需要通过夹持装置与管材尾端固定连接,夹持装置夹在管材尾端的外侧壁上。由于夹持装置位于管材外部,因此在管材进料过程中,夹持装置会与管材前方的辅推设备碰撞发生事故,为避免上述事故发生,一般在管材的尾端预留一端安全长度,夹持装置夹在管材尾端的安全长度内,待弯管结束后,将该段预留材料切除,造成了一定的材料浪费。
3.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弯管设备是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弯管机辅助装置,包括:
6.底座,所述底座贯穿前后表面设置有通孔;
7.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管的底部覆盖所述通孔,所述连接管顶部的内表面逐渐向内收缩;
8.瓣体,所述连接管贯穿内外表面设置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平齐并与外部连通,另一端向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延伸;多个所述通槽之间的连接管侧壁形成瓣体;
9.胀芯,所述胀芯设置于所述连接管内,所述胀芯与所述连接管的内表面形状适配;
10.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具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胀芯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摒弃现有的管材夹持设备,采用“内胀”式设备实现管材固定,通过胀芯的前后移动实现瓣体的外胀或内缩,从管材内部对管材进行固定,直接解决了管材弯管需要预留安全距离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弯管成本。
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顶部的外表面向内收缩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滚花处理。
14.与管材连接固定时,可将管材套设在连接部上,当瓣体外胀时,连接部与管材紧密贴合,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固定,滚花处理后的外表面进一步提高摩擦力。
15.优选的,所述胀芯为钢制圆轴。
16.除钢材外,胀芯也可以选择其他硬质材料,胀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常态下胀芯与连接管贴合,2、电机驱动时,胀芯移动并能够将瓣体向外顶起。
17.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顶部的内表面向内收缩的距离为0.3-0.5mm。
18.上述收缩距离实际上也是瓣体的外胀距离,外胀距离过小则初始状态下管材不易加装在连接管上,外胀距离过大则瓣体外胀后摩擦力不足,管材易脱落,因此优选为0.3-0.5mm。
1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螺孔。
20.底座上的螺孔可以通过螺栓与其他设备相连接,进而将整个弯管辅助设备固定在适合的工位上。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左视图;
24.图3为管材安装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中连接管内部剖视图;
26.其中,1-底座,101-通孔,102-螺孔,2-连接管,201-连接部,3-瓣体,4-通槽,5-胀芯,6-管材。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弯管机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贯穿前后表面设置有通孔101;连接管2,连接管2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且连接管2的底部覆盖通孔101,连接管2顶部的内表面逐渐向内收缩;瓣体3,连接管2贯穿内外表面设置有多个通槽4,通槽4一端与连接管2的顶部平齐并与外部连通,另一端向连接管2的底部延伸;多个通槽4之间的连接管2侧壁形成瓣体3;胀芯5,胀芯5设置于连接管2内,胀芯5与连接管2的内表面形状适配;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具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穿过通孔101并与胀芯5固定连接。
3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2顶部的外表面向内收缩形成连接部201,连接部201的外表面滚花处理。
34.在本实施例中,胀芯5为钢制圆轴。
3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2顶部的内表面向内收缩的距离为0.3-0.5mm。
36.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螺孔102。
37.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38.常态下,胀芯5位于图1中连接管2的最左侧,瓣体3处于水平状态。
39.如图3-4所示,当需要对管材6弯管时,将管材6套设在连接管2的连接部201上,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伸缩杆向右移动并带动胀芯5向右移动,由于连接部201顶部(附图右侧)的内表面向内收缩,因此胀芯5向右移动过程中会向外顶起瓣体3,瓣体3外胀直至与管材6紧密接触,连接部201与管材6之间的摩擦力充足,即实现管材6固定,而后进行弯管操作。弯管操作结束后,再次启动驱动电机(此时电机反转),使胀芯5向左移动,瓣体3复位,将管材6取下即可。
40.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管2及瓣体3可选用合适的材料制成,如钢材等等,具体的尺寸可根据管材6的型号进行调整,一般来说,瓣体3外胀
‑‑
复位可往复形变十万次以上,且当瓣体3失去胀芯5的支撑力后可自动复位。
4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42.摒弃现有的管材夹持设备,采用“内胀”式设备实现管材固定,通过胀芯的前后移动实现瓣体的外胀或内缩,从管材内部对管材进行固定,直接解决了管材弯管需要预留安全距离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弯管成本。
4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4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