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矫直装置。
背景技术:2.冷轧管机是利用环孔形对钢管进行冷态轧制的工艺设备。该机具有较好的开坯性能,也能轧制普通精度的有色金属无缝管。冷轧管机最大特点为材料利用率高,且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均优于冷拔管。
3.冷轧管材以其优越的特性广泛地应用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经过冷轧的管材组织晶粒细密, 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均较优越;冷轧管机对于原始管坯壁厚偏差的纠偏能力较大, 几何尺寸精确, 表面光洁度高;道次变形量较大,可达70% ~90%;采用冷轧法生产管材可大量减少中间工序, 如:热处理、酸洗、打头、矫直等, 减少了金属材料、燃料、电能和其它辅助材料及人力的消耗;用冷轧方法可生产薄壁、极薄壁和内、外表面无划痕的优质管材;可有效地轧制高合金、塑性差的各种钢管和有色金属管材。
4.发明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些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5.设备现有结构上为通用出料导向管,只有导向的作用,适用于该设备所生产所有产品,不具备矫直功能,还需要再次将产品下线进行矫直过后再次上线。
技术实现要素:6.为克服上述存在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种钢管矫直装置,其通过改进后使产品直线度有较大改观,能使90%的产品不用进行离线矫直,可以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只需对仍然存在弯曲的管材进行矫直即可,避免全部产品离线矫直,可以节约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节约成本,本产品的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在现有的冷轧管机的后端进行替换安装实现矫直,同时也起到原有的出料导向管的导向作用,设备结构合理,与现有设备的结合程度高,使用便捷。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钢管矫直装置。其整体设置在钢管轧机之后,其包括引套、矫直管、固定装置,所述矫直管安装在引套后端,固定装置将矫直管固定在钢管轧机的出口处的导向轨道上,所述引套的前端设置有喇叭口,喇叭口大端朝向钢管轧机出口,喇叭口的后端的直径比矫直管的内径小0.5mm,将钢管引导进入矫直管内部。
8.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管矫直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矫直管的内径与钢管的外径相匹配,矫直管内径大于产品外径0.8mm-1.0mm。
9.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管矫直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矫直管安装部和固定部,矫直管安装部为圆筒形状,固定部为圆环形状,固定部位于矫直管安装部的端部,圆环中心与矫直管安装部的中心线重合设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管矫直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在矫直管安装部的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在矫直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二安装孔,使用
螺栓穿过矫直管安装部的第一安装孔连接到第二安装孔,将矫直管固定在固定装置上。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管矫直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在固定部的圆环上均匀环布有固定孔,利用固定孔将固定装置安装在钢管轧机的出口位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管矫直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在矫直管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装置。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管矫直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矫直管套装在固定装置的矫直管安装部内部,矫直管与矫直管安装部之间具有间隙。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管矫直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在矫直管安装部上设置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第一安装孔,多个第一安装孔环绕矫直管安装部壁面均匀布置。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管矫直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矫直管伸入引套内部使用卡环进行连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管矫直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矫直管的长度为1800mm~2000mm。
17.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有益效果:
18.1、通过改进后使产品直线度有较大改观,能使90%的产品不用进行离线矫直,可以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只需对仍然存在弯曲的管材进行矫直即可,避免全部产品离线矫直,可以节约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19.2、本产品的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在现有的冷轧管机的后端进行替换安装实现矫直,同时也起到原有的出料导向管的导向作用,设备结构合理,与现有设备的结合程度高,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管矫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记分别为:1.引套101.喇叭口2.矫直管3.固定装置301.矫直管安装部302.固定部303.第一安装孔304.第二安装孔305.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2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以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5.实施例1:
26.如图1所示,一种钢管矫直装置,其整体设置在钢管轧机之后,结构为引套1在前,矫直管2在后的形式,其包括引套1、矫直管2、固定装置3,所述矫直管2安装在引套1后端,固定装置3将矫直管2固定在钢管轧机的出口处的导向轨道上,所述引套1的前端设置有喇叭口101,喇叭口101大端朝向钢管轧机出口,喇叭口101的后端的直径比矫直管2的内径小0.5mm左右,便于将钢管引导进入矫直管2内部,防止钢管前端抵住矫直管端部。
27.所述矫直管2的内径与钢管的外径相匹配,矫直管2内径大于产品外径0.8mm-1.0mm,以矫直管2的内径与钢管的外壁形成挤压进行矫直。
28.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矫直管安装部301和固定部302,矫直管安装部301为圆筒形状,固定部302为圆环形状,固定部302位于矫直管安装部301的端部,圆环中心与矫直管安装部301的中心线重合设置,矫直管安装部301用于和矫直管2进行连接,固定部302用于将固定装置3安装在钢管轧机后端或其他的固定的附属设备之上。
29.在矫直管安装部301的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03,在矫直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二安装孔304,使用螺栓穿过矫直管安装部301的第一安装孔303连接到第二安装孔304,将矫直管2固定在固定装置3上,第二安装孔304要求不能穿透矫直管2的内壁,避免安装时的螺栓对矫直管2的内部空间造成影响,使得其对钢管的矫直过程和钢管的外壁产生影响。
30.在固定部302的圆环上均匀环布有固定孔305,利用固定孔305将固定装置3安装在钢管轧机的出口位置。
31.在矫直管2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装置3,矫直管2的长度根据需求合理设置,为了对较长的矫直管2进行固定,需要设置多个固定装置3,固定装置3均匀间隔设置较为合理,当然,在必要时,可以在受力较大的端部等部位设置多个,也可以对固定装置3进行适应性的改变,入增加第一安装孔303和第二安装孔304的数量等。
32.所述矫直管2套装在固定装置3的矫直管安装部301内部,矫直管2与矫直管安装部301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作用为:不同产品外径所使用的较直管2大小不一样,生产不同规格时只需要更换按装相应的矫直管2,不需要更换安装部3,更方便快捷。
33.在矫直管安装部301上设置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第一安装孔303,多个第一安装孔303环绕矫直管安装部301壁面均匀布置,第二安装孔304对应设置,这样可以从矫直管2的周向均匀进行固定安装,实现均匀固定。
34.所述矫直管2伸入引套1内部使用卡环进行连接,实现稳固的安装,引套1将钢管引导进入矫直管2内部,在引导进入过程中摩擦力较大使用卡环可以避免引套1与矫直管2的连接不会脱落。
35.所述矫直管2的长度为1800mm~2000mm。
36.工作原理:在钢管轧机进行轧制过后,钢管输出轧机是一般采用出料导向管进行导向,本发明将钢管矫直装置替换出料导向管,利用矫直管的内壁的内径的限制进行矫直,无需再次下线进行矫直,可以极大程度节约工序。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40.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