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39978发布日期:2022-12-28 12:4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自动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压装设备。


背景技术:

2.在信息技术行业中,信息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等越来越重要,而服务器是一种更高性能的计算机,由于其出色的特性,正在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内存是服务器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
3.在服务器中,内存条是插接在主板的内存插槽中。内存条的组装方式大多为手工插接,先将内存插槽两端的卡扣向外打开,再将内存条插入内存插槽中,直至卡扣复位,完成内存条的组装。
4.由于内存条的厚度较薄,手部对内存压装的力度无法精准掌控,导致内存条插接后歪斜或损坏等,组装成品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内存压装过程中存在压装力度不好掌控导致内存组装成品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自动压装设备。
6.一种自动压装设备,包括:
7.基座;下压机构,包括两个安装于所述基座的第一驱动件,以及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一一对应地连接的压紧部;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压紧部用于与待组装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紧部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压紧部推动所述待组装件下移。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压装设备包括间距调节机构,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二驱动件;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驱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9.通过设置间距调节机构,使得两个压紧部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保证两个压紧部分别压紧于内存条的两个端部,使得内存条受力均衡,适配不同尺寸的待组装件例如内存条的装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杆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滑动块,且能够随所述滑动块同步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绕自身轴线转动,带动所述滑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1.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杆和滑动块的配合,带动压紧部移动,以改变两个压紧部之间的间距;且能够保证压紧部的移动精度,且间距调节机构的运行更为平稳可靠。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压装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一直线模组,所述下压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所述下压机构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直线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和/或所述自动压装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二
直线模组,所述下压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所述下压机构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直线模组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3.通过第一直线模组和第二直线模组以对下压机构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提升下压机构的移动可控性,降低下压机构的移动偏差,使其更快更高效地运动至待组装件的上方。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压装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二直线模组,所述下压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所述自动压装设备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的至少一侧,且所述抵接部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靠近或远离。
15.通过设置锁紧机构,使得抵接部和第二直线模组之间的间隙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大小,调节下压机构移动的松紧度,针对不同操作人员的施力大小,适应其使用需求。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的两侧,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中的一者能够相对另一者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7.通过设置两个抵接件,提升锁紧机构与第二直线模组之间的松紧度调节的稳定性。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均螺纹连接于所述转轴,且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相反;所述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相对所述第二直线模组同步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
19.通过旋转转轴,即可带动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同时做异向运动,间距调节更为简单高效。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压机构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压紧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定位件用于定位所述待组装件,以使所述压紧部与所述待组装件沿竖直方向对准。
21.通过定位件定位待组装件的位置,以使压紧部与待组装件沿竖直方向对准,保证压紧部下压后能够抵接于待组装件。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压紧部之间设置有缓冲件。
23.通过设置缓冲件,能够防止下压力过大导致待组装件被压坏,起到保护待组装件的作用。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压机构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压紧部背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
25.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便于检测压紧部所受到的压力大小,以判断是否压装完成。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紧部的压力值达到设定值时,即认为压装完成。
26.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自动压装设备,包括基座和下压机构。下压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驱动件以及与两个第一驱动件一一对应地连接的的压紧部,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压紧部沿竖直方向运动,使得压紧部推动待组装件例如内存条下移,从而实现内存条的压装。通过驱动件驱动压紧部从而精准掌控压紧部的压装力度,降低将内存条压坏的可能。同时,由于两个压紧部分别抵接于内存条的两个端部,因此在压装内存条时,能够保
证内存条整体的受力较为均衡,降低压力作用于内存条的单端导致内存条插接后出现歪斜的可能,提升组装良品率。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压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压装设备中的下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1所示的自动压装设备中的间距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1所示的自动压装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31.图5为图4所示的自动压装设备中的锁紧机构的示意图。
32.附图标号:10-自动压装设备;100-基座;200-下压机构;210-第一驱动件;220-压紧部;230-缓冲件;240-手柄;300-间距调节机构;310-第二驱动件;320-驱动杆;330-滑动块;410-第一直线模组;420-第二直线模组;430-第一滑块;440-第二滑块;500-锁紧机构;510-第一抵接件;520-第二抵接件;530-转轴;540-手把;610-定位件;62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
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压装设备10,包括基座100和下压机构200,基座100用于承载下压机构200。具体地,下压机构200包括两个安装于基座100的第一驱动件210,以及与两个第一驱动件210一一对应地连接的压紧部220;两个第一驱动件21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压紧部220用于与待组装件沿第一方向的端部抵接。第一驱动件210用于驱动压紧部220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使压紧部220推动待组装件下移。可以理解地,竖直方向为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即与重力方向平行;第一方向与竖直方向垂直,即与水平面平行。
40.其中,自动压装设备1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承载待组装件的治具(图未示),治具位于压紧部220的下方。如此,通过第一驱动件210驱动压紧部220沿竖直方向运动,使得压紧部220推动待组装件例如内存条下移,从而实现内存条的压装。通过驱动件驱动压紧部220从而精准掌控压紧部220的压装力度,降低将内存条被压坏的可能。同时,由于两个压紧部220分别抵接于内存条的两个端部,且由同款第一驱动件210驱动,因此在压装内存条时,能够保证内存条整体的受力较为均衡,降低压力作用于内存条的单端导致内存条插接后出现歪斜的可能,提升组装良品率。当前位置的内存条压装完毕后,通过移动内存条或者是移动压紧部220的方式,使得压紧部220与下一位置的内存条对准,从而使得压紧部220继续压其他位置的内存条,直至所有的内存条装配完毕。可以理解地,该自动压装设备10除了可以用来安装内存条之外,也适用于其他需要压装的部件。
41.在一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第一方向为图示中的x方向,第二方向为图示中的y方向,竖直方向即为图示中的z方向。下文均以x方向指代第一方向,以y方向指代第二方向,以z方向指代竖直方向。
42.如图1所示,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该下压机构200上还设置有手柄240,手柄240与第一驱动件210电性连接,以控制第一驱动件210的下压动作。通过按压手柄,即可使得第一驱动件210动作,从而带动压紧部220下移,使得第一驱动件的控制更为简单。压紧部220具体可以为压头,压头的形状可以为t形。第一驱动件210具体可以为气缸,通过在气缸上设置调压阀,从而调节输出压力的大小。
43.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压机构200还包括定位件610,定位件610与压紧部220沿x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定位件610定位待组装件的位置,以使压紧部220与待组装件沿竖直方向即z方向对准,保证压紧部220下压后能够抵接于待组装件。
44.定位件610具体可以为激光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发出红色激光,通过人眼或相机等方式判断红色激光是否落在待组装件例如内存条上。当激光落在内存条上时,则判定激光位移传感器与内存条沿z方向对准。由于激光位移传感器与定位件610沿x方向间隔,这说明压紧部220与内存条沿z方向对准,从而通过第一驱动件210控制压紧部220下压即可。定位件610也可以为定位相机,通过相机对内存条拍照定位,从而获取内存条的位置,
使得压紧部220移动至对应的位置。
45.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10和压紧部220之间设置有缓冲件230。从而防止下压力过大导致待组装件被压坏,起到保护待组装件的作用。缓冲件230可以为弹性件例如弹簧等,也可以为橡胶或硅胶等。
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压机构20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图未示),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压紧部220背离第一驱动件210的一端。第一驱动件210驱动压紧部220下压后,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紧部220的压力值达到设定值时,即认为压装到位,即压装完成,第一驱动件210控制压紧部220上移即可。
47.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下压力的大小调节压紧部的压力。在将内存条组装于主板时,允许主板存在一定量的变形,因此压紧部的下压行程可以略大于压紧部与内存条之间的间距。因此,能够通过改变压紧部的下压时间或者是下压行程等,调节下压力的大小。
48.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动压装设备10包括间距调节机构300,间距调节机构300包括设置于基座100的第二驱动件310。其中一个第一驱动件210连接于第二驱动件310,第二驱动件310用于驱动其中一个第一驱动件210沿x方向移动。
49.例如,右端的第一驱动件210连接于第二驱动件31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驱动件310驱动右端的第一驱动件210移动,进而带动右端的压紧部220同步移动,使得左端和右端的压紧部220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从而可以适配不同尺寸的待组装件例如内存条的装配。保证两个压紧部220分别压紧于内存条的两个端部,使得内存条受力均衡,降低歪斜的可能。其中,第二驱动件310可以为驱动气缸。
50.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间距调节机构300包括连接于第二驱动件310的驱动杆320以及螺纹连接于驱动杆320的滑动块330。滑动块330滑动连接于基座100,其中一个第一驱动件210连接于滑动块330,且能够随滑动块330同步移动。
51.通过第二驱动件310驱动驱动杆320绕自身轴线转动,带动螺纹连接于驱动杆320的滑动块330运动,而滑动块330的转动被基座100限制,因此滑动块330会沿x方向移动,并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驱动件210和压紧部220同步移动,从而改变两个压紧部220之间的间距,以压装不同尺寸的待组装件。通过此种结构设置,能够保证压紧部的移动精度,且间距调节机构的运行更为平稳可靠。
52.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动压装设备10包括设置于基座100的第一直线模组410,下压机构200滑动连接于第一直线模组410,下压机构200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第一直线模组410沿x方向移动。
53.当压紧部220下压后,无法抵接于待组装件时,即可通过第一直线模组410引导下压机构200移动,从而改变压紧部220的位置,便于压紧部220与待组装件对准。第一直线模组410可以为第一导轨,人工作用于下压机构200上,使其移动,进一步地,第一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30,下压机构200连接于第一滑块430上,随着第一滑块430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直线模组可以为直线电机,通过直线电机驱动下压机构自动移动,无需人力驱动。
54.如图1和图4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自动压装设备10包括设置于基座100的第二直线模组420,下压机构200滑动连接于第二直线模组420,下压机构200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
相对第二直线模组420沿y方向移动。
55.具体地,第二直线模组420和第一直线模组410之间设置有连接板620,通过连接板620带动第一直线模组410相对第二直线模组420移动。当压紧部220与待组装件没有对准时,通过第一直线模组410和第二直线模组420分别引导下压机构200沿两个方向移动,降低下压机构200的移动偏差,使其更快更高效地运动至待组装件的正上方,便于后续的压装动作。第二直线模组420可以为第二导轨。具体地,第二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40,第一直线模组410设置于第二滑块440上,能够随着第二滑块440移动。人工作用于下压机构200上,即可带动下压机构200沿着第二导轨移动。通过第二导轨对下压机构200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提升下压机构200的移动可控性。第二直线模组420也可为直线电机或气缸等。
56.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动压装设备10还包括锁紧机构500,锁紧机构500包括抵接部,抵接部位于第二直线模组420的至少一侧,且抵接部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第二直线模组420靠近或远离,使得抵接部和第二直线模组420之间的间隙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大小,调节下压机构200沿y方向移动的松紧度。
57.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件510和第二抵接件520,第一抵接件510和第二抵接件520沿第一方向位于第二直线模组420的两侧,第一抵接件510和第二抵接件520中的一者能够相对另一者沿x方向移动。
58.如此,当需要调节下压机构200移动的摩擦力大小时,可推动第一抵接件510和第二抵接件520同时靠近或远离,使得第一抵接件510和第二直线模组420之间的间隙减小或增大,使得摩擦力增大或减小,针对不同操作人员的施力大小,适应其使用需求。通过设置两个抵接件,提升锁紧机构500与第二直线模组420之间的松紧度调节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抵接件用于与第二直线模组抵接,通过调节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大小,改变下压机构沿y方向的移动阻力。
59.如图5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锁紧机构500还包括转轴530,第一抵接件510和第二抵接件520均螺纹连接于转轴530,且第一抵接件510和第二抵接件520的旋向相反。
60.如此,通过旋转转轴530,即可带动第一抵接件510和第二抵接件520同时做异向运动,即第一抵接件510和第二抵接件520相对第二直线模组420同步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使得第一抵接件510及第二抵接件520与第二直线模组420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移动摩擦力,间距调节更为简单高效。无需设置两个转轴单独控制抵接件,控制更为简单高效。进一步地,转轴530的一端连接有手把540,操作人员可作用于手把540上,通过手把540带动转轴530转动,便于旋转转动,降低操作难度。
61.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紧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设置在第一直线模组和第二直线模组之间,两个抵接件滑动连接于固定板。人工推动两个抵接件移动以改变抵接件与第二直线模组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移动到位后,通过紧固件例如紧固螺钉锁紧即可。
62.如图1所示,基座100包括四个支撑座,四个支撑座分别设置于自动压装设备10整体的四个边角位置,使得各支撑座提供的支撑力较为稳定均衡。支撑座的顶部朝向y方向延伸出支撑板,从而增大支撑座与设备整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效果。
6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