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9587发布日期:2023-01-25 00:4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锻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冷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锻压模具。


背景技术:

2.冷锻是冷模锻、冷挤压、冷镦等塑性加工的统称。冷锻是对物料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成型加工,是在回复温度以下进行的锻造。生产中习惯把不加热毛坯进行的锻造称为冷锻。冷锻材料大都是室温下变形抗力较小、塑性较好的铝及部分合金、铜及部分合金、低碳钢、中碳钢、低合金结构钢。冷锻件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能够代替一些切削加工。冷锻能使金属强化,提高零件的强度。
3.在进行金属机加工、注塑成型加工,以及锻压成型加工时,由于外力作用不均匀,切口不平整,水口位遗留,模具老化吻合性不好有间隙等原因,使得坯件容易出现批锋的问题。
4.批锋是指加工完成后在制品的棱角、边缘等部位出现的诸如毛刺、尖头、锐角等。批锋在实际生产中会带来诸多影响,比如外观不良,严重者批锋会割破、刺穿其他物体。
5.现有技术中,一般可以通过刮除、打磨、抛光、研磨或者是干冰清洗等方式去除批锋,但是,这些方式无疑会使工艺流程变得繁琐,且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产出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具各部件的配合存在间隙,造成锻件容易产生批锋,从而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产出效率的技术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锻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下脱板和载体;所述上模用于承载锻压设备施加的压力;所述下模位于所述上模的下方;所述下脱板上设有配合孔,所述下模设置在所述配合孔中并与所述配合孔配合形成空腔;所述载体放置在所述下脱板上,所述载体上设有型腔,所述型腔置于所述空腔中。
8.可选地,所述载体包括第一过渡结构,所述第一过渡结构设置在所述型腔的底面与所述型腔的侧面相交处。
9.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渡结构沿着所述型腔的深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内圆弧状。
10.可选地,所述载体还包括第二过渡结构,所述第二过渡结构设置在所述型腔的侧面与所述载体的板面的相交处。
11.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渡结构沿着所述型腔的深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外圆弧状。
12.可选地,所述载体上设有镂空部。
13.可选地,所述镂空部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镂空部环绕于所述型腔设置。
14.可选地,所述载体上设有用于对所述载体定位的定位结构。
15.可选地,所述定位结构为贯通所述载体的定位通孔。
16.可选地,所述型腔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型腔在所述载体上呈线性排列。
17.可选地,所述型腔的底部设有避让孔。
18.可选地,所述上模朝向所述下模的一端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匹配锻压成型件顶部的形状。
19.可选地,所述下模上设有成型孔,所述成型孔的轴线与所述配合孔的轴线平行。
20.本技术提供的锻压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锻压模具中设有载体,载体放置在下脱板上,载体中的型腔能够隔离下模与下脱板间的间隙,将坯件放置在型腔中,通过连续锻压送料,坯件在此型腔内能够形成无批锋的锻压成型件。利用本技术锻压模具生产出来的压成型件,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不会出现批锋问题,省去了去批锋的工序,工艺流程得到了简化,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产出效率。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模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模具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模具中的下模与下脱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模具中的下脱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模具中的上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模具中的载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模具中的载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图10中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4.100-上模;101-凸起部;
35.200-下模;201-成型孔;
36.300-下脱板;301-配合孔;
37.400-载体;401-型腔;402-第一过渡结构;403-第二过渡结构;404-镂空部;405-定位结构;406-避让孔;
38.500-空腔;
39.600-锻压成型件。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4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冷锻冲压是一种精密塑性成形技术,具有切削加工无可比拟的优点,如制品的机械性能好、生产率高和材料利用率高,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在进行冷锻冲压时,模具各部件的配合存在间隙,造成锻件容易产生批锋,为了去除批锋,一般可以通过刮除、打磨、抛光、研磨或者是干冰清洗等方式去除。但是,这些方式无疑会使工艺流程变得繁琐,且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产出效率。
45.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锻压模具,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1,该锻压模具,包括上模100、下模200、下脱板300和载体400;上模100用于承载锻压设备施加的压力;下模200位于上模100的下方;下脱板300上设有配合孔301,下模200安装在配合孔301内,下脱板300能够沿着配合孔301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下模200上下移动,用于锻压成型后的脱料;参考图1、图6、图7和图10,下模200的上表面与下脱板300的上表面存在高度差,在配合孔301内形成了一个空腔500;载体400放置在下脱板300上,载体400上设有型腔401,型腔401具体可以通过板料的拉深成型而形成;型腔401置于空腔500中,型腔401内用于放置待加工的坯件(产品成型前的工件)。
4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锻压模具中设有载体400,载体400放置在下脱板300上,载体400中的型腔401能够隔离下模200与下脱板300间的间隙,将坯件放置在型腔401中,通过连续锻压送料,坯件在此型腔401内能够形成无批锋的锻压成型件600(产品成型后的工件)。利用本技术锻压模具生产出来的压成型件,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不会出现批锋问题,省去了去批锋的工序,工艺流程得到了简化,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产出效率。
4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图9和图10,型腔401的底面与型腔401的侧面相交处设有第一过渡结构402。
4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过渡结构402,在型腔401中放置坯件时,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
49.本技术实施例中,载体400的型腔40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椭圆形,与之相对应的,第一过渡结构402为椭圆形的环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载体400的型腔401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方形、圆形以及多边形等,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锻压成型件600的形状来进行设置。
5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第一过渡结构402沿着型腔401
深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内圆弧状。如图10所示,图中双向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即为型腔401的深度方向。如图11所示,内圆弧状即为朝向型腔401内侧凹陷的圆弧形状。
5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图9和图10,型腔401的侧面与载体400的板面的相交处设有第二过渡结构403。
52.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过渡结构403,在型腔401中放置坯件时,能够起到托起坯件的作用。
5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0,第二过渡结构403沿着型腔401深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外圆弧状。如图10所示,图中双向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即为型腔401的深度方向。如图11所示,外圆弧状即为朝向型腔401外侧凹陷的圆弧形状。
5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9,载体400上设有镂空部404。镂空部404是用于成型型腔401时所开设的工艺孔。通过在载体400上设置镂空部404,在型腔401进行拉深成型时,型腔401的第一过渡结构402能够朝向镂空部404延展,能够避免载体400的板面“起皱”,以保证载体400板面的平整度。
55.镂空部404作为工艺孔,是由于工艺需要而形成的孔,工艺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其他任意形状,由于镂空部404是一个辅助作用的孔,因此,镂空部404的具体形状、尺寸公差以及形位公差都可以不做要求,镂空部404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运用灵活,对于载体400上的型腔401加工成型,起着重要的作用。
5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9,镂空部404设有多个,多个镂空部404环绕型腔401设置。通过设置多个镂空部404,能够使型腔401的第一过渡结构402朝向任意方向延展,更加有利于保证载体400板面的平整度。
5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9,载体400上设有定位结构405。定位结构405用于送料时或者是连续锻压时对载体400进行定位,避免载体400的位置跑偏。
58.具体地,定位结构405为贯通载体400的定位通孔,定位结构405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四个,四个定位结构405分别位于载体400板面的四个角上。在送料时或者是连续锻压时,锻压设备上的插针,能够插入到载体400的定位结构405中,实现对载体400的定位。
5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载体400上的型腔40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型腔401在载体400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型腔401中都可以对应放置一个坯件,通过设置多个型腔401,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和产能。
6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9,型腔401的底部设有避让孔406。通过设置避让孔406,能够使坯件的底部直接接触到下模200,有利于坯件底部的成型,避免了型腔401底部结构对坯件底部的成型造成干扰。
6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8,上模100朝向下模200的一端具有凸起部101,凸起部101用于锻压成型件600的仿形加工。
62.本实施例中的锻压成型件600,其顶部具有一个凹陷部,上模100的凸起部101的形状与锻压成型件600的凹陷部的形状相匹配。通过在上模100的底部设置凸起部101,在锻压成型时,上模100的凸起部101能够挤压坯件,使坯件的顶部形成锻压成型件600所需的凹陷部。
63.可以理解的是,上模100的底部的凸起部101的结构是非必需的,上模100的底部的
具体形状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加工成型的锻压成型件600的形状结构来确定。
6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6,下模200上设有成型孔201,成型孔201的轴线与配合孔301的轴线平行,成型孔201用于锻压成型件600的仿形加工。
65.本实施例中的锻压成型件600,其底部具有凸起的支脚,下模200的成型孔201的形状与锻压成型件600的支脚的截面形状相匹配。通过在下模200的顶部设置成型孔201,在锻压成型时,坯件能够挤压进入下模200的成型孔201,使坯件的底部形成锻压成型件600所需的支脚的形状。
66.具体地,成型孔201为通孔,将成型孔201设置成通孔,在坯件锻压成型后,如果遇到锻压成型件600脱料困难时,可以在成型孔201的另一端(远离锻压成型件600的一端),插入辅助工具(如尺寸小于成型孔201的杆件),将锻压成型件600从成型孔201中顶出。成型孔20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用于匹配锻压成型件600上支脚的数量,当然,成型孔201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还可以是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锻压成型件600上支脚的数量来确定。
67.可以理解的是,下模200的顶部的成型孔201的结构是非必需的,下模200的顶部的具体形状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加工成型的锻压成型件600的形状结构来确定。
6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