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板拼焊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13343发布日期:2023-02-01 02:2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板拼焊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箱板拼焊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板拼焊工装。


背景技术:

2.集装箱房,也叫集装箱房屋,集装箱活动房,集装箱住宅,是指主要以集装箱为基础材料稍经改造而成为有窗有门的房子。此类集装箱房常见于建筑工地作为工人的宿舍使用,也有人当做出租房屋使用,坚固耐用,搭建方便。因此,集装箱房也被称为住人集装箱。
3.目前,现有的集装箱房在进行拼焊时,需要对其内部进行焊接一些三角形的加强筋,对集装箱房进行加强,从而确保集装箱房的牢固,但是现有的加强筋进行焊接前,需要将加强筋固定在集装箱房内壁,由于,现有的是采用多个钢管斜向支撑,将加强筋固定在集装箱房内壁,但是该种支撑方式将存在以下问题;
4.由于采用多个钢管斜向支撑将其固定,那么在支撑时,是将钢管的一端抵触在加强筋的表面,而钢管的另一端将与集装箱房内地面相互接触,由于集装箱房内的地面较为平整,这样就会使得钢管找不到支撑点,而发生滑倒的情况,进而导致整体支撑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板拼焊工装,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一种箱板拼焊工装,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腔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机箱内腔底部且位于加强筋一侧安装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立柱,所述机箱内腔底部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一侧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两侧安装有加强组件,所述立柱上部安装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上部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立柱一侧固定连接有吸盘。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u型架和支撑套,所述立柱一侧通过凸耳配合销轴转动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内腔一侧两端分别分别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立柱一侧通过凸耳配合销轴转动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一端转动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腔中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纹杆,所述调节螺纹杆一端通过凸耳配合销轴转动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杆,所述第一阻尼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一端分别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腔插接配合。
9.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加强板,所述u型架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一侧设置有加强槽,所述加强槽内腔一端通过凸耳配合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加强套,所述加强套一侧转动连接有加强钉,所述加强套内腔一端滑动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一侧等间距设置有加强螺孔,所述加强钉一端与加强螺孔螺纹连接,所述加强杆一端通过凸耳配合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中部螺纹连接有加强螺纹杆,所述加强螺纹杆下端面转动连接有加强支撑块。
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杆、滑动杆和第二阻尼杆,所述立柱内腔上部滑
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一侧等间距设置有高度孔,所述立柱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动杆和第二阻尼杆,所述滑动杆外表面滑动连接有l型杆,所述第二阻尼杆一端与l型杆固定连接,所述l型杆一端与高度孔插接配合。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弯板,所述升降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弯板,所述弯板内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纹杆,所述固定螺纹杆一端转动连接有l型固定板。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板拼焊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通过支撑组件和加强组件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立柱的支撑,防止立柱的左右和前后晃动,以及通过吸盘可以更好的对立柱进行固定,固定后,通过升降组件可以根据焊接的高度,进行调节固定组件高度,最后通过固定组件实现了对加强筋的固定,方便后期的焊接。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图2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仰视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图5中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所示:1、机箱;2、加强筋;3、支撑装置;4、立柱;5、支撑组件;51、u型架;52、支撑套;53、第一插孔;54、第二插孔;55、螺纹套;56、调节螺纹杆;57、矩形块;58、第一阻尼杆;59、插杆;6、加强组件;61、加强板;62、加强槽;63、加强套;64、加强钉;65、加强杆;66、加强螺孔;67、连接板;68、加强螺纹杆; 69、加强支撑块;7、升降组件;71、升降杆;72、滑动杆;73、第二阻尼杆;74、高度孔;75、l型杆;8、固定组件;81、弯板;82、固定螺纹杆;83、l型固定板;9、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一
2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给出如下的一种箱板拼焊工装:
25.结合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箱板拼焊工装,包括机箱1;机箱1内腔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2,机箱1内腔底部且位于加强筋2一侧安装有支撑装置3;支撑装置3包括立柱4,机箱1内腔底部安装有立柱4,立柱4一侧安装有支撑组件5,支撑组件5 两侧
安装有加强组件6,立柱4上部安装有升降组件7,升降组件7上部安装有固定组件8,立柱4一侧固定连接有吸盘9。
26.通过支撑组件5和加强组件6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立柱4的支撑,防止立柱4的左右和前后晃动,以及通过吸盘9可以更好的对立柱进行固定,固定后,通过升降组件7可以根据焊接的高度,进行调节固定组件8高度,最后通过固定组件8实现了对加强筋的固定,方便后期的焊接。
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支撑组件5包括u型架51和支撑套 52,立柱4一侧通过凸耳配合销轴转动连接有u型架51,u型架51 内腔一侧两端分别分别设置有第一插孔53和第二插孔54,立柱4一侧通过凸耳配合销轴转动连接有支撑套52,支撑套52一端转动连接有螺纹套55,螺纹套55内腔中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纹杆56,调节螺纹杆 56一端通过凸耳配合销轴转动连接有矩形块57,矩形块57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杆58,第一阻尼杆58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59,插杆 59一端分别与第一插孔53和第二插孔54内腔插接配合。
28.通过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通过吸盘9,将立柱4固定在机箱1的内壁,初步固定后,这时向一侧拉动插杆59,使得插杆59 的一端与第一插孔53内腔进行脱离,当随着插杆59的移动将开始挤压第一阻尼杆58,由于第一阻尼杆58外部套设有弹簧,从而使得弹簧被压缩,当插杆59从第一插孔53脱离后,这时旋转u型架51,并将 u型架51旋转到与立柱4垂直,同时使得u型架51一侧与地面接触,旋转后,这时进行旋转螺纹套55,使得调节螺纹杆56在支撑套52内进行移动,当随着调节螺纹杆56的移动将带动矩形块57移动到指定位置,这时在进行调节螺纹套55和调节螺纹杆56的角度,然后使得矩形块57位于u型架51内腔中部,最后在进行松开插杆59,插杆59 将在第一阻尼杆58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复位后的插杆59将插入到第二插孔54内,从而实现了对立柱4的支撑,防止立柱4出现前后晃动。
29.实施例二
30.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如下内容:
31.加强组件6包括加强板61,u型架51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板 61,加强板61一侧设置有加强槽62,加强槽62内腔一端通过凸耳配合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加强套63,加强套63一侧转动连接有加强钉 64,加强套63内腔一端滑动连接有加强杆65,加强杆65一侧等间距设置有加强螺孔66,加强钉64一端与加强螺孔66螺纹连接,加强杆 65一端通过凸耳配合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板67,连接板67一侧中部螺纹连接有加强螺纹杆68,加强螺纹杆68下端面转动连接有加强支撑块69。
32.通过对u型架51固定后,这时开始旋转加强套63,加强套63将在阻尼转轴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到合适的角度,当随着加强套63的旋转,加强套63将从加强槽62内脱离,当随着加强套63旋转到合适角度后,这时旋拧加强钉64,使得加强钉64一端从加强螺孔66内旋出,旋出后,将可以拉动加强杆65,使得加强杆65在加强套63内滑动,当随着加强杆65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再次旋拧加强钉64,将加强杆65 固定在加强套63内,这时在进行旋转加强螺纹杆68,加强螺纹杆68 降低挨打加强支撑块69向下移动,当随着加强支撑块69向下移动时开始增加u型架51的支撑面积,由于加强支撑块69位于立柱4的两侧,从而可以防止立柱4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
33.实施例三
34.如图1-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如下内容:
35.升降组件7包括升降杆71、滑动杆72和第二阻尼杆73,立柱4 内腔上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71,升降杆71一侧等间距设置有高度孔 74,立柱4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动杆72和第二阻尼杆73,滑动杆 72外表面滑动连接有l型杆75,第二阻尼杆73一端与l型杆75固定连接,l型杆75一端与高度孔74插接配合。固定组件8包括弯板81,升降杆7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弯板81,弯板81内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纹杆82,固定螺纹杆82一端转动连接有l型固定板83。
36.通过向一侧拉动l型杆75,l型杆75在滑动杆72外表面滑动的同时将拉伸第二阻尼杆73,由于第二阻尼杆73外部套设有弹簧,从而使得弹簧被拉伸,当随着l型杆75的移动,将使得l型杆75的一端从高度孔74内进行脱离后,脱离后,这时即可向上移动升降杆71,当升降杆71向上移动将带动固定组件8整体向上移动,当固定组件8移动到指定位置后,这时松开l型杆75,l型杆75将在第二阻尼杆73 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当随着l型杆75的往复,开始对升降杆71进行固定,固定后,这时工作人员即可将加强筋2放置在l型固定板83上,同时使得加强筋2的一端与机箱1内壁相互贴合,放置后,这时旋转固定螺纹杆82,固定螺纹杆82将带动l型固定板83向一侧移动,当 l型固定板83移动时,即可将加强筋2更好的贴合在机箱1内壁上,进而方便后期的焊接。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38.使用状态下:
39.首先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通过吸盘9,将立柱4固定在机箱1的内壁,初步固定后,这时向一侧拉动插杆59,使得插杆59 的一端与第一插孔53内腔进行脱离,当随着插杆59的移动将开始挤压第一阻尼杆58,由于第一阻尼杆58外部套设有弹簧,从而使得弹簧被压缩,当插杆59从第一插孔53脱离后,这时旋转u型架51,并将 u型架51旋转到与立柱4垂直,同时使得u型架51一侧与地面接触,旋转后,这时进行旋转螺纹套55,使得调节螺纹杆56在支撑套52内进行移动,当随着调节螺纹杆56的移动将带动矩形块57移动到指定位置,这时在进行调节螺纹套55和调节螺纹杆56的角度,然后使得矩形块57位于u型架51内腔中部,最后在进行松开插杆59,插杆59 将在第一阻尼杆58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复位后的插杆59将插入到第二插孔54内,从而实现了对立柱4的支撑,防止立柱4出现前后晃动;
40.通过对u型架51固定后,这时开始旋转加强套63,加强套63将在阻尼转轴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到合适的角度,当随着加强套63的旋转,加强套63将从加强槽62内脱离,当随着加强套63旋转到合适角度后,这时旋拧加强钉64,使得加强钉64一端从加强螺孔66内旋出,旋出后,将可以拉动加强杆65,使得加强杆65在加强套63内滑动,当随着加强杆65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再次旋拧加强钉64,将加强杆65 固定在加强套63内,这时在进行旋转加强螺纹杆68,加强螺纹杆68 降低挨打加强支撑块69向下移动,当随着加强支撑块69向下移动时开始增加u型架51的支撑面积,由于加强支撑块69位于立柱4的两侧,从而可以防止立柱4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
41.通过向一侧拉动l型杆75,l型杆75在滑动杆72外表面滑动的同时将拉伸第二阻尼杆73,由于第二阻尼杆73外部套设有弹簧,从而使得弹簧被拉伸,当随着l型杆75的移动,将使得l型杆75的一端从高度孔74内进行脱离后,脱离后,这时即可向上移动升降杆71,当升降杆71向上移动将带动固定组件8整体向上移动,当固定组件8移动到指定位置后,这时松开l型杆75,l型杆75将在第二阻尼杆73 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当随着l型杆75的往复,开始对
升降杆71进行固定,固定后,这时工作人员即可将加强筋2放置在l型固定板83上,同时使得加强筋2的一端与机箱1内壁相互贴合,放置后,这时旋转固定螺纹杆82,固定螺纹杆82将带动l型固定板83向一侧移动,当 l型固定板83移动时,即可将加强筋2更好的贴合在机箱1内壁上,进而方便后期的焊接。
42.当不需要使用时,首先将加强杆65收纳到加强套63内,这时在将加强套63旋转收纳到加强槽62内,这时即可通过阻尼转轴使得加强套63不能随意的旋转出加强槽62,旋入后,这时将插杆59从第二插孔54中脱离,脱离后,使得矩形块57与u型架51进行脱离,脱离后,先将u型架51旋转与立柱4水平,旋转后,在将调节螺纹杆56 收纳到螺纹套55内,收纳后,这时在将支撑套52进行旋转到u型架 51中,旋转后,使得矩形块57位于u型架51中部,最后在使得插杆 59插入到第一插孔53内,插入后,即可完成了收纳,从而方便后期的搬运。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