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孔钻头夹持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5913发布日期:2023-03-29 18:43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孔钻头夹持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孔钻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深孔钻头夹持柄。


背景技术:

2.深孔钻头分为焊接式深孔钻头和机加式深孔钻头,深孔钻头都是采用内排屑,焊接式深孔钻头的刀片是不可以调换的,一次性使用,机加式深孔钻头的刀片是可以互换的,机加式深孔钻头的刀体可以永久使用,刀片可以换下,在深孔钻头使用时需要将深孔钻头固定在钻孔机上,这就需要深孔钻头夹持柄来对深孔钻头进行固定,然而现有的深孔钻头夹持柄在对不同粗细的深孔钻头进行固定时,存在缝隙,导致固定不稳定,从而使钻孔时存在误伤使用者的问题,以及在固定深孔钻头时需要先将保护壳卸下在进行固定,而不会壳大多采用螺丝进行固定,拆卸不方便,从而浪费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孔钻头夹持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对不同粗细的深孔钻头进行固定时,存在缝隙,导致固定不稳定,从而使钻孔时存在误伤使用者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孔钻头夹持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左侧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三个夹持杆,三个所述夹持杆的一端通过滑槽与外壳滑动连接,三个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均与深孔钻头紧密贴合,所述深孔钻头的外壁固接有金属垫片,所述金属垫片的一端与外壳紧密贴合,所述外壳的一侧与保护壳紧密贴合,所述外壳的内部右侧设置有拆卸装置。
5.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手轮,所述手轮的外壁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手轮的一端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的外壁通过滑槽与连杆滑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固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壁通过滑槽与三个夹持杆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转盘的边缘与两个弧形板滑动连接,所述弧形板的外壁与外壳相固接。
7.优选的,所述拆卸装置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外壁通过滑槽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固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内壁通过滑槽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外壳和移动块相固接,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卡块。
8.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块的外壁与第一卡块紧密贴合。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深孔钻头夹持柄,通过手轮、螺杆、螺母、连杆和转盘之间的配合,使用者转动手轮,手轮带动螺杆转动,螺杆会使螺母向左移动,螺母会通过滑槽使连杆逆时针转动,连杆的转盘转动,转盘通过前端的滑槽带动三个夹持杆沿着与外壳的连接处同时向中间移动,三个夹持杆会将深孔钻头固定住,同时螺杆与螺母之间存在自锁能力,从而使得固定更加稳定,解决了现有的深孔钻头夹持柄在对不同
粗细的深孔钻头进行固定时,存在缝隙,导致固定不稳定,从而使钻孔时存在误伤使用者的问题;
10.通过拉杆、移动块、导轨、第二弹簧和第二卡块之间的配合,使用者先向下拉动拉杆,拉杆带动移动块移动,移动块会再次拉伸第二弹簧并带动第二卡块移动,使得第二卡块不在对第一卡块进行限制,从而将保护壳拆卸下来,解决了现有的深孔钻头夹持柄在固定深孔钻头时需要先将保护壳卸下在进行固定,而不会壳大多采用螺丝进行固定,拆卸不方便,从而浪费时间的问题。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中内部连接结构主视平面示意图;
13.图3为图1中内部连接结构左视平面示意图;
14.图4为图3中a处连接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图2中b处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图1中深孔钻头放大示意图。
17.图中:1、外壳,2、夹持杆,3、弧形板,4、夹持装置,401、手轮,402、螺杆,403、螺母,404、连杆,405、转盘,4a1、t形杆,4a2、第一弹簧,4a3、竖板,5、拆卸装置,501、拉杆,502、移动块,503、导轨,504、第二弹簧,505、第二卡块,6、深孔钻头,7、保护壳,8、金属垫片,9、第一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
20.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深孔钻头夹持柄,包括外壳1,外壳1的左侧与钻孔机相连接,外壳1的内部左侧设置有夹持装置4,夹持装置4的一侧设置有三个夹持杆2,三个夹持杆2的一端通过滑槽与外壳1滑动连接,三个夹持杆2的另一端均与深孔钻头6紧密贴合,三个夹持杆2用于对深孔钻头6进行固定,深孔钻头6的外壁固接有金属垫片8,金属垫片8的一端与外壳1紧密贴合,外壳1的一侧与保护壳7紧密贴合,保护壳7用于保护连接处不被碎屑堵塞,外壳1的内部右侧设置有拆卸装置5。
21.请参阅图3和4,夹持装置4包括手轮401、螺杆402、螺母403、连杆404和转盘405,手轮401的外壁与外壳1转动连接,手轮401的一端固接有螺杆402,手轮401带动螺杆402转动,螺杆402的外壁与螺母403螺纹连接,螺杆402使螺母403左右移动,螺母403的外壁通过滑槽与连杆404滑动连接,螺母403在移动时会使连杆404转动,连杆404的一端固接有转盘405,连杆404带动转盘405转动,转盘405的外壁通过滑槽与三个夹持杆2滑动连接,转盘405转动时通过滑槽使三个夹持杆2沿着与外壳1的连接处滑动,转盘405的边缘与两个弧形板3滑动连接,两个弧形板3用于对转盘405进行转动支撑,弧形板3的外壁与外壳1相固接;
22.使用者转动手轮401,手轮401带动螺杆402转动,螺杆402会使螺母403向左移动,螺母403会通过滑槽使连杆404逆时针转动,连杆404的转盘405转动,转盘405通过前端的滑槽带动三个夹持杆2沿着与外壳1的连接处同时向中间移动,三个夹持杆2会将深孔钻头6固定住,同时螺杆402与螺母403之间存在自锁能力,从而使得固定更加稳定,解决了现有的深孔钻头夹持柄在对不同粗细的深孔钻头进行固定时,存在缝隙,导致固定不稳定,从而使钻孔时存在误伤使用者的问题。
23.请参阅图2和5,拆卸装置5包括拉杆501、移动块502、导轨503、第二弹簧504和第二卡块505,拉杆501的外壁通过滑槽与外壳1滑动连接,拉杆501的一端固接有移动块502,拉杆501带动移动块502上下移动,移动块502的内壁通过滑槽与导轨503滑动连接,移动块502沿着导轨503移动,导轨503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504,第二弹簧504的弹性系数为5-10n/cm,第二弹簧504的两端分别与外壳1和移动块502相固接,移动块502在向下移动时会拉伸第二弹簧504,移动块502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卡块505,第二卡块505带动移动块502移动,第二卡块505的外壁与第一卡块9紧密贴合,第二卡块505用于限制第一卡块9的左右移动;
24.使用者先向下拉动拉杆501,拉杆501带动移动块502移动,移动块502会再次拉伸第二弹簧504并带动第二卡块505移动,使得第二卡块505不在对第一卡块9进行限制,从而将保护壳7拆卸下来,解决了现有的深孔钻头夹持柄在固定深孔钻头时需要先将保护壳卸下在进行固定,而不会壳大多采用螺丝进行固定,拆卸不方便,从而浪费时间的问题。
25.工作原理:
26.该深孔钻头夹持柄在使用时,首先在更换深孔钻头6时,使用者先向下拉动拉杆501,拉杆501带动移动块502移动,移动块502会再次拉伸第二弹簧504并带动第二卡块505移动,使得第二卡块505不在对第一卡块9进行限制,从而将保护壳7拆卸下来,随后将新的深孔钻头6先插进保护壳7内部,随后将保护壳7安装回去,使得深孔钻头6的一侧插进外壳1内部,此时,使用者转动手轮401,手轮401带动螺杆402转动,螺杆402会使螺母403向左移动,螺母403会通过滑槽使连杆404逆时针转动,连杆404的转盘405转动,转盘405通过前端的滑槽带动三个夹持杆2沿着与外壳1的连接处同时向中间移动,三个夹持杆2会将深孔钻头6固定住,同时螺杆402与螺母403之间存在自锁能力,从而使得固定更加稳定,随后启动外壳1左侧连接的钻孔机,使得深孔钻头6开始转动对目标进行钻孔,完成此次装置的使用。
27.实施例2
28.请参阅图2和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深孔钻头夹持柄,其中保护壳7的内部还设置有夹持装置4,夹持装置4包括t形杆4a1、第一弹簧4a2和竖板4a3,t形杆4a1通过滑槽与保护壳7滑动连接,t形杆4a1的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4a2,第一弹簧4a2的弹性系数为5-15n/cm,第一弹簧4a2的两端分别与保护壳7和竖板4a3相固接,竖板4a3向右移动时会压缩第一弹簧4a2,第一弹簧4a2当前仍处于压缩状态,竖板4a3的一侧固接有t形杆4a1,t形杆4a1带动竖板4a3左右移动,竖板4a3的另一侧与金属垫片8紧密贴合,竖板4a3与外壳1共同配合将金属垫片8固定住;
29.在将深孔钻头6插进外壳1后,将保护壳7安装回去,此时竖板4a3会与金属垫片8贴合在一起,第一弹簧4a2会始终给竖板4a3一个向左的力,使得竖板4a3与外壳1共同配合将金属垫片8固定住,从而固定住深孔钻头6,实现对深孔钻头6的固定更加稳定的目的。
30.工作原理:
31.在该夹持装置4使用时,在将深孔钻头6插进外壳1后,将保护壳7安装回去,此时竖板4a3会与金属垫片8贴合在一起,第一弹簧4a2会始终给竖板4a3一个向左的力,使得竖板4a3与外壳1共同配合将金属垫片8固定住,从而固定住深孔钻头6,使得对深孔钻头6的固定更加稳定,完成此次装置的使用。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