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货车车钩合钩工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2341发布日期:2023-01-17 22:1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车货车车钩合钩工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货车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车货车车钩合钩工作设备。


背景技术:

2.车钩缓冲装置是机车货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列车中机车和车辆、车辆和车辆,使之彼此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传递和缓和列车在运行中或在调车时所产生的纵向力、如牵引力和冲击力。
3.我国铁路货车车钩组成主要分为13a(b)型车钩和16(17)型车钩组成,其结构基本相同,是由钩体、钩舌、钩舌销、钩舌推铁、钩舌锁铁、钩锁销等部件组成。13a(b)型车钩分为上作用车钩、下作用车钩两种形式,16(17)型车钩为下作用车钩。
4.在现有技术中,货车车钩合钩工作台为固定工作台,将钩体吊装在工位固定,操作工逐个工位进行合钩,合钩完成车钩在工作台上进行三态性能性能试验。但是,逐个工位吊装钩体,车钩合钩完毕后逐个工位转运车钩,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操作工需在各个工位来回走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车货车车钩合钩工作设备,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货车车钩合钩存在安全隐患,且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车货车车钩合钩工作设备包括:支撑组件;转动组件;工作台,中部可转动式地与所述转动组件的动作端连接,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可转动式地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多个卡具;上作用车钩检测装置,可转动式地设于所述转动组件上;多个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台的周面上,每个所述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设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卡具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支撑滑轮,可转动式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并与所述工作台的底部相抵触。
8.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支撑柱,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连接框架,可转动式地套设于所述支撑柱上,并与所述工作台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为环状,所述卡具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框架连接。
1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卡具的底部均可转动式地设有推动组件,所述工作台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动作端可与所述推动组件相抵触。
11.进一步地,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三支撑件,设于所述卡具的底部,所述第三支撑件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工作台的转动方向相反;推动件,包括转动部和推动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式地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推动部与所述转动部连接,并设于所述凹槽外,所述驱动组件的动作端可与所述推动部相抵触。
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驱动板,与所述驱动器的动作端连接,所述驱动板可与所述推动组件相抵触。
13.进一步地,所述上作用车钩检测装置包括:第四支撑件,设于所述转动组件上;连接柱,设于所述第四支撑件上;转动框架,可转动式地套设于所述连接柱上;吊臂,一端与所述转动框架连接,另一端可转动式地设有第一车钩提杆。
14.进一步地,所述上作用车钩检测装置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一端与所述转动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臂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包括:卡座,卡设于所述工作台的周面上;第五支撑件,与卡座连接,所述第五支撑件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可转动式地设有第二车钩提杆。
16.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7.现有技术中的工作台须在台面上安装有上作用车钩三态性能试验装置,车钩吊装时容易与上作用车钩三态性能试验装置发生磕碰,存在安全隐患。
18.本技术由于工作台中部可转动式地与转动组件的动作端连接,工作台的底部可转动式地设于支撑组件上,工作台上设有多个卡具,上作用车钩检测装置可转动式地设于转动组件上,多个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设于工作台的周面上,每个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设于每两个相邻的卡具之间,所以,当要组装车钩时,可以通过天车将车钩的钩体吊装至安装位,并将钩体安装至卡具上,此时,可以将上作用车钩检测装置在转动组件上转动,以避开安装位,避免发生磕碰,保证安全,当一个钩体安装至一个卡具上时,工作台在转动组件上转动,使多个卡具中下一个卡具达到安装位,通过多个卡具可以支撑多个钩体,而且,仅需天车到达一个安装位,就可以实现所有钩体的吊装,保证安全,当所有的钩体均安装至卡具上时,操作员将钩舌等部件安装到钩体内,当一个车钩组装完毕时,工作台在转动组件上转动,使下一个钩体达到操作员处,不需要操作员在多个工位之间来回走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当所有车钩均组装完毕时,若车钩为上作用车钩,则通过上作用车钩检测装置与上作用车钩的上锁销连接,以检测上作用车钩的三态性能是否良好,若车钩为下作用车钩,则通过与下作用车钩相邻的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与下作用车钩的下锁销连接,以检测下作用车钩的三态性能是否良好,当所有车钩的三态性能均检测完成时,转动工作台,带动车钩到达安装位,当一个车钩吊装完毕时,转动工作台,带动下一个车钩到达安装位,仅需天车到达一个安装位,就可以实现所有车钩的吊装,保证安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车货车车钩合钩工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机车货车车钩合钩工作设备的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机车货车车钩合钩工作设备的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1中机车货车车钩合钩工作设备的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机车货车车钩合钩工作设备包括:支撑组件1、转动组件2、工作台3、上作用车钩检测装置4和多个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5。
24.工作台3中部可转动式地与转动组件2的动作端连接,工作台3的底部可转动式地设于支撑组件1上,工作台3上设有多个卡具6。
25.上作用车钩检测装置4可转动式地设于转动组件2上。
26.多个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5设于工作台3的周面上,每个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5设于每两个相邻的卡具6之间。
27.支撑组件1的数目为多个,以保证支撑工作台3的稳定性。
28.工作台3由槽钢制成,以降低成本。
29.现有技术中的工作台3须在台面上安装有上作用车钩7三态性能试验装置,车钩吊装时容易与上作用车钩三态性能试验装置发生磕碰,存在安全隐患。
30.本技术由于工作台3中部可转动式地与转动组件2的动作端连接,工作台3的底部可转动式地设于支撑组件1上,工作台3上设有多个卡具6,上作用车钩检测装置4可转动式地设于转动组件2上,多个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5设于工作台3的周面上,每个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5设于每两个相邻的卡具6之间,所以,当要组装车钩时,可以通过天车将车钩的钩体吊装至安装位,并将钩体安装至卡具6上,此时,可以将上作用车钩检测装置4在转动组件2上转动,以避开安装位,避免发生磕碰,保证安全,当一个钩体安装至一个卡具6上时,工作台3在转动组件2上转动,使多个卡具6中下一个卡具6达到安装位,通过多个卡具6可以支撑多个钩体,而且,仅需天车到达一个安装位,就可以实现所有钩体的吊装,保证安全,当所有的钩体均安装至卡具6上时,操作员将钩舌等部件安装到钩体内,当一个车钩组装完毕时,工作台3在转动组件2上转动,使下一个钩体达到操作员处,不需要操作员在多个工位之间来回走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当所有车钩均组装完毕时,若车钩为上作用车钩7,则通过上作用车钩检测装置4与上作用车钩7的上锁销连接,以检测上作用车钩7的三态性能是否良好,若车钩为下作用车钩8,则通过与下作用车钩8相邻的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5与下作用车钩8的下锁销连接,以检测下作用车钩8的三态性能是否良好,当所有车钩的三态性能均检测完成时,转动工作台3,带动车钩到达安装位,当一个车钩吊装完毕时,转动工作台3,带动下一个车钩到达安装位,仅需天车到达一个安装位,就可以实现所有车钩的吊装,保证安全。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台3在转动组件2上转动,以使转动组件2可以承受轴向负荷,还可以承受部分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载荷,用于实现工作台3旋转流水作业,效率高。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台3的底部可转动式地设于支撑组件1上,支撑组件1用于辅助支撑工作台3,承受部分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载荷,同时在工作台3转动时降低摩擦,降低动力消耗,提高效率。
3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支撑工作台3,同时减小摩擦,支撑组件1包括:第一支撑件1-1和支撑滑轮1-2。
34.支撑滑轮1-2可转动式地设于第一支撑件1-1上,并与工作台3的底部相抵触。
35.在本实施例中,当工作台2转动时,通过第一支撑件1-1支撑支撑滑轮1-2,工作台2的底部在支撑滑轮1-2上转动,支撑滑轮1-2将部分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载荷传递给第一支撑件1-1,通过第一支撑件1-1承受部分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载荷,同时在工作台3转动时,通过支撑滑轮1-2的转动,以降低摩擦,降低动力消耗,提高效率。
36.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组件2包括:第二支撑件2-1、支撑柱2-2和连接框架2-3。
37.支撑柱2-2设于第二支撑件2-1上,通过第二支撑件2-1支撑支撑柱2-2。
38.连接框架2-3可转动式地套设于支撑柱2-2上,并与工作台3连接,以使工作台3可以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框架2-3通过轴承设于支撑柱2-2上。
39.在本实施例中,当工作台3转动时,工作台3通过连接框架2-3在支撑柱2-2转动,工作台3通过连接框架2-3将轴向负荷、部分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载荷传递给支撑柱2-2,以使支撑柱2-2可以承受轴向负荷,还可以承受部分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载荷,用于实现工作台3旋转流水作业,效率高。
4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车钩的质量通常在250kg左右,所以,工作台3通过连接框架2-3可转动式地于支撑柱2-2上,提高支撑柱2-2与工作台3的连接强度,以保证支撑工作台3的稳定性。
41.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3为环状,卡具6的一端与工作台3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框架2-3连接,卡具6不仅可以支撑锁体,同时,提高了工作台3的结构强度,保证工作台3支撑车锁的稳定性。
42.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卡具6的底部均可转动式地设有推动组件9,工作台3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组件10,驱动组件10的动作端可与推动组件9相抵触,以通过驱动组件10的动作端推动推动组件9,推动组件9带动工作台3转动。
43.在本实施例中,推动组件9包括:第三支撑件9-1和推动件9-2。
44.第三支撑件9-1设于卡具6的底部,第三支撑件9-1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开口方向与工作台3的转动方向相反。
45.推动件9-2包括转动部9-21和推动部9-22,转动部9-21可转动式地设于凹槽内,推动部9-22与转动部9-22连接,并设于凹槽外,驱动组件10的动作端可与推动部9-22相抵触。
46.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0包括:驱动器10-1和驱动板10-2。
47.驱动板10-2与驱动器10-1的动作端连接,驱动板10-2可与推动组件相抵触。在为实施方式中,驱动器10-1可以为液压缸。而为了保证向推动组件9的推动件9-2施加足够的推动力,驱动器10-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驱动器10-1的动作端通过连杆与驱动板10-2连接。
48.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需要工作台3转动时,启动驱动器10-1,驱动器10-1的动作端带动驱动板10-2进行直线运动,以使驱动板10-2与多个推动组件9中的第一个推动组件的推动件9-2相抵触,也就是说,驱动板10-2与推动件9-2的推动部9-22的第一面相抵触,驱动板10-2推动推动部9-22,推动部9-22与第三支撑件9-1相抵触,继而,推动第三支撑件9-1动作,而第三支撑件9-1带动工作台3转动。当工作台3还需要转动时,驱动器10-1的动作端带动驱动板10-2进行直线运动,以使驱动板10-2与第一个推动组件的推动件9-2相分离,也就是说,驱动板10-2与推动件9-2的推动部9-22的第一面相分离,当驱动板10-2到达多个推动组件9中的第二个推动组件的位置时,驱动板10-2与第二个推动组件的推动件9-2相抵触,也就是说,驱动板10-2与推动件9-2的推动部9-22的第二面相抵触,驱动板10-2推动推动部9-22,推动部9-22带动转动部9-22在凹槽内转动,以避让驱动板10-2,以使驱动板10-2可以与推动部9-22的第一面相对,驱动板10-2就可以推动第二个推动组件的推动件9-2,以使工作台3转动。其中,推动部9-22的第一面与推动部9-22的第二面相对。
4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工作台3转动的稳定性,驱动组件10的数目可以为两个,且两个驱动组件10相对设置。
5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作用车钩检测装置4包括:第四支撑件4-1、连接柱4-2、转动框架4-3和吊臂4-4。
51.第四支撑件4-1设于转动组件2上,以通过转动组件2支撑第二支撑件4-1。
52.连接柱4-2设于第四支撑件4-1上,通过第四支撑件4-1支撑连接柱4-2,同时,也通过第四支撑件4-1提高连接柱4-2的高度,避免吊臂4-4与锁体之间发生干涉。
53.转动框架4-3可转动式地套设于连接柱4-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框架4-3可通过轴承套设于连接柱4-2上。
54.吊臂4-4一端与转动框架4-3连接,另一端可转动式地设有第一车钩提杆4-5。在本实施方式中,吊臂4-4与转动框架4-3垂直,吊臂4-4与工作台3平行。
55.在本实施例中,当要对上作用车钩7的三态性能进行检测时,转动框架4-3在连接轴4-2上转动,转动框架4-3带动吊臂4-4到达需要进行检测的上作用车钩7的上方,继而,第一车钩提杆4-5与上作用车钩7的上锁销连接,操作第一车钩提杆4-5,带动上锁销动作,以检测上作用车钩7的三态性能是否良好。
56.在本实施例,上作用车钩检测装置4还包括加强件4-6,加强件4-6一端与转动框架4-3连接,另一端与吊臂4-4连接,以保证转动框架4-3与吊臂4-4之间的连接强度。
57.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下作用车钩检测装置5包括:卡座5-1和第五支撑件5-2。
58.卡座5-1卡设于工作台3的周面上,通过工作台3支撑卡座5-1。
59.第五支撑件5-2开设有支撑槽,支撑槽内可转动式地设有第二车钩提杆。
60.在本实施例中,当要对下作用车钩8的三态性能进行检测时,将与下作用车钩8相邻的第二车钩提杆与下作用车钩8的下锁销连接,操作第二车钩提杆,带动下锁销动作,以检测下作用车钩8的三态性能是否良好。
61.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车货车车钩合钩工作设备还包括底座11,支撑组件1、转动组件2和驱动组件10的固定端均设于底座11上,通过底座11支撑支撑组件1、转动组件2和驱动组件10的固定端。
62.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