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整形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7363发布日期:2023-03-17 21:2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位整形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位整形工装。


背景技术:

2.目前,x射线源广泛应用于安检工业领域,x射线源在运行过程中发出的射线可分为:原射线和漏射线。原射线是通过球管发出后经过出线口后实际作业所需要的扇形束,而漏射线是原射线与设备内部各种物质相互作用及折射后向设备四周散射的多余辐射,会对人员造成伤害,为了防护往往在出线口以外的箱体内部通过粘贴铅皮对x射线进行遮挡防护。
3.目前由于产品结构的不规则性及漏射线位置的不同,铅皮往往需要人工进行胶粘。铅皮由于厚度较薄,铅原材质地偏软,所以导致铅皮在加工及运输过程中会出现较大变形,需要人员对铅皮进行手动整形。
4.但是铅皮虽然原材质地相较于一些金属较软,但人工折弯时铅皮仍具有一定硬度,会导致折弯边并不平整,并且不能保证折弯线在设计位置上,导致后续装配会出现干涉,导致重复劳动影响产线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铅皮虽然原材质地相较于一些金属较软,但人工折弯时铅皮仍具有一定硬度,会导致折弯边并不平整,并且不能保证折弯线在设计位置上,导致后续装配会出现干涉,导致重复劳动影响产线效率。
6.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整形工装,包括:
7.底座,用于放置待加工件,所述底座上设有凸台组件,以对所述待加工件限位;
8.压盖,所述压盖一侧设有整形空腔,所述整形空腔被配置为盖设在所述底座表面,以对所述待加工件整形;
9.若干定位件,连接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压盖之间,以对所述压盖行程进行限位。
10.可选地,所述凸台组件包括:
11.第一凸台件,与所述底座连接;
12.第二凸台件,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第一凸台件与所述第二凸台件间隔设置,所述待加工件设于所述第一凸台件与所述第二凸台件之间的间隔内。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台件高度与所述第二凸台件高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凸台件高度或所述第二凸台件高度与待加工件厚度相同。
14.可选地,所述整形空腔套设于所述底座周侧,且所述整形空腔侧壁与所述底座周侧之间设有间隔。
15.可选地,所述定位件数量至少为二,任一所述定位件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16.可选地,所述压盖上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件适配。
17.可选地,所述定位件设于所述底座中部,且所述定位件非对称布置。
18.可选地,所述整形空腔内设有倒角。
19.可选地,定位整形工装还包括若干把手,所述把手成对设于所述压盖表面。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定位整形工装,具有如下优点:
2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整形工装,包括底座、压盖和若干定位件,其中,底座用于放置待加工件,所述底座上设有凸台组件,以对所述待加工件限位,所述压盖一侧设有整形空腔,所述整形空腔被配置为盖设在所述底座表面,以对所述待加工件整形,若干定位件连接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压盖之间,以对所述压盖行程进行限位。
22.此结构的定位整形工装,通过在底座上设有凸台组件,凸台组件能够对所述待加工件限位,而后通过压盖一侧设有的整形空腔套设在底座上,进而通过整形空腔侧壁对伸出底座边缘的待加工件挤压,使得待加工件边缘弯曲以完成对待加工件整形加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人工折弯,能够保证折弯线在设计位置上,以防止后续装配会出现干涉的问题。
2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整形工装,所述整形空腔套设于所述底座周侧,且所述整形空腔侧壁与所述底座周侧之间设有间隔。
24.此结构的定位整形工装,整形空腔侧壁与所述底座周侧之间设有间隔,保证压盖通过定位件限位可以顺利下压,避免干涉影响生产效率,并且压盖完成作业提升后,由于整形空腔侧壁有一定余量,所以待加工件会留在底座上,避免由于待加工件卡在整形空腔内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整形工装的结构示意视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整形工装加工前的配合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整形工装加工后的配合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整形工装中底座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整形工装中压盖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底座;
33.21、第一凸台件;22、第二凸台件;
34.3、压盖;31-倒角;
35.4、定位件;
36.5、定位孔;
37.6、把手;
38.7、待加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41.实施例
42.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整形工装,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底座1、凸台组件、压盖3、定位件4和把手6。
43.其中,底座1上设有凸台组件,以对待加工件7限位,压盖3一侧设有整形空腔,整形空腔被配置为盖设在底座1表面,以对待加工件7整形,定位件4连接在底座1与压盖3之间,以对压盖3行程进行限位,把手6与压盖3连接,以方便移动压盖3。待加工件7为铅皮。
44.由于铅皮厚度小,在供应商加工和运输及员工将铅皮放置在底座1过程中,会出现较大变形,而铅皮折弯成折弯铅皮后需要粘贴在一个平面上,并且铅皮上缺口需要装配其余零件,所以铅皮需要整形。
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整形工装,通过在底座1上设有凸台组件,凸台组件能够对待加工件7限位,而后通过压盖3一侧设有的整形空腔套设在底座1上,进而通过整形空腔侧壁对伸出底座1边缘的待加工件7挤压,使得待加工件7边缘弯曲以完成对待加工件7整形加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人工折弯,能够保证折弯线在设计位置上,以防止后续装配会出现干涉的问题。
46.如图2至图4所示,凸台组件包括第一凸台件21与第二凸台件22,第一凸台件21与第二凸台件22间隔设置,待加工件7设于第一凸台件21与第二凸台件22之间的间隔内。作业时,需要将待加工件7放置于底座1上,待加工件7通过第一凸台件21和第二凸台件22进行限位及防呆,避免待加工件7翻面放置导致折弯边与实际相反情况出现。第一凸台件21和第二凸台件22与待加工件7缺口一一对应,并留有一定装配间隙,保证放置方便,通过第一凸台件21和第二凸台件22对待加工件7的限位,可以保证待加工件7折弯线与设计需求一致。
47.其中,第一凸台件21及第二凸台件22高度待加工件7厚度一致,在压盖3下压后,当压盖3下压到无法下压即可视为作业完成。在压盖3下压后,通过将压盖3提升,即可将折弯待加工件7从底座1上取下,并更换待加工件7重复进行。
48.进一步的,整形空腔套设于底座1周侧,且整形空腔侧壁与底座1周侧之间设有间隔。即整形空腔宽度稍微超出底座1宽度与待加工件7折弯边厚度之和,保证压盖3可以顺利下压,避免干涉影响生产效率,并且压盖3完成作业提升后,由于整形空腔宽度有一定余量,所以待加工件7会留在底座1上,避免由于待加工件7卡在整形空腔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49.如图2至图4所示,定位件4数量为二,且定位件4通过第二凸台件22与底座1连接,且压盖3上设有两个定位孔5,定位孔5与定位件4适配,在下压时通过定位孔5与定位件4对
压盖3进行限位保证作业时每次下压一致性,并保证折弯线位置。进一步的,为了保证防呆,所以定位件4在底座1中部非对称布置。
50.其中,定位件4顶部加工成圆弧状,方便下压时定位孔5通过,起到导向作用。通过定位件4与定位孔5以及第一凸台件21和第二凸台件22与待加工件7限位,保证了折弯线位置,大大提高出品一致性,压盖3通过对待加工件7进行整形压平得到的折弯待加工件7,由于折弯边变相提高了强度,拿出后的变形量大大减小,而凸台组件对待加工件7进行防呆,也提高了出品一致性,减小了人工犯错几率,相比于手工折边,折弯待加工件7质量得到提高,出品一致性提高,大大减少了后续装配出现干涉的几率,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产线效率,也减少了与待加工件7直接接触导致重金属中毒的几率。
51.如图5所示,整形空腔内设有倒角31,在下压过程中,倒角31能增大待加工件7与压盖3接触面积,减少下压折弯过程中所需要的力,降低生产难度。
52.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整形工装,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53.首先通过人工将待加工件7放置于底座1上,通过凸台组件对待加工件7限位确定位置,人工通过把手6提升一定高度后,将定位孔5对准定位件4,然后进行下压,下压过程中倒角31首先与待加工件7接触并折弯,由于第一凸台件21和第二凸台件22高度与待加工件7厚度一致,在压盖3整体下压无法下压后,即可视为下压作业完成,此时待加工件7的变形已被压盖3整平,并且被加工成折弯待加工件7,然后人工通过把手6将压盖3提升,由于整形空腔宽度有余量,折弯待加工件7将会留在底座1上,然后人工将折弯待加工件7取下,并更换待加工件7重复工作流程。
5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