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压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7248发布日期:2023-03-25 02:0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压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具压板结构。


背景技术:

2.人们一说汽车,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汽车的车身。也就是说车身是汽车的标识性总成。车身代表了那款汽车的形象特征。汽车模具从狭义上讲就是冲制汽车车身上所有冲压件的模具的总称。也就是“汽车车身冲压模具”。例如,顶盖翻边模、横梁加强板压形模等;
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15279539u,虽然通过驱动组件,可以控制两个移动板的移动,带动压紧板自动将汽车模具夹紧固定,其取放非常方便,并且固定效果非常稳定,通过缓冲组件可以减缓结构对模具的夹紧作用力,从而减少对模具的损坏,使其更加安全耐用但是在对汽车模具进行夹紧时存在不能对不同尺寸的汽车模具进行四周夹紧动作,在一方受力时会出现汽车模具位移的动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模具压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压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压板结构,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燕尾槽,所述放置板安装有模具本体,所述放置板滑动连接有侧端夹紧机构a,所述侧端夹紧机构a包括连接在放置板一端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端开设有两个对称的螺纹槽,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放置板,所述转动杆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的燕尾块,每个所述燕尾块均滑动连接燕尾槽,每个所述燕尾块远离放置板一端连接有侧端移动板,所述侧端移动板内端连接有接触海绵a,每个所述侧端移动板两端均滑动连接有侧端夹紧机构b。
6.优选的,所述侧端夹紧机构b包括连接在侧端移动板远离接触海绵a一端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有移动板a,所述移动板a连接有移动板b,所述移动板b靠近安装板一端连接有接触海绵b,所述移动板a靠近安装板一端连接有导柱,所述导柱滑动连接侧端移动板,所述螺杆远离安装板一端连接有转动把手。
7.通过上述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设置有侧端夹紧机构b可实现对模具本体另一侧进行限位动作。
8.优选的,所述螺杆远离转动把手一端连接有限位圆板,所述限位圆板的外径尺寸大于螺杆的外径尺寸。
9.通过上述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设置有限位圆板可实现对移动板b最大位置进行限定。
10.优选的,所述放置板远离模具本体一端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座。
11.通过上述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设置有支撑座可实现对放置板进行稳定支撑。
12.优选的,所述放置板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电性连接电机。
13.通过上述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确保电机可正常进行转动。
14.优选的,所述燕尾块滑动连接燕尾槽。
15.通过上述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确保燕尾块在燕尾槽内可正常进行滑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放置板、燕尾槽、模具本体、侧端夹紧机构a和侧端夹紧机构b,该实用新型实现了对模具本体进行四周夹紧的动作,增强了模具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端夹紧机构a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端夹紧机构b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放置板;2、燕尾槽;3、模具本体;4、侧端夹紧机构a;401、电机;402、转动杆;403、燕尾块;404、侧端移动板;405、接触海绵a;5、侧端夹紧机构b;501、安装板;502、螺杆;503、移动板a;504、移动板b;505、接触海绵b;506、导柱;507、限位圆板;508、转动把手;6、电源;7、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压板结构,包括放置板1,放置板1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燕尾槽2,放置板1安装有模具本体3,放置板1滑动连接有侧端夹紧机构a4,侧端夹紧机构a4包括连接在放置板1一端的电机401,电机401输出端连接有转动杆402,转动杆402外端开设有两个对称的螺纹槽,转动杆402转动连接放置板1,转动杆402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的燕尾块403,每个燕尾块403均滑动连接燕尾槽2,每个燕尾块403远离放置板1一端连接有侧端移动板404,侧端移动板404内端连接有接触海绵a405,每个侧端移动板404两端均滑动连接有侧端夹紧机构b5。
24.具体的,侧端夹紧机构b5包括连接在侧端移动板404远离接触海绵a405一端的安装板501,安装板501螺纹连接有螺杆502,螺杆502螺纹连接有移动板a503,移动板a503连接有移动板b504,移动板b504靠近安装板501一端连接有接触海绵b505,移动板a503靠近安装板501一端连接有导柱506,导柱506滑动连接侧端移动板404,螺杆502远离安装板501一端连接有转动把手508;螺杆502远离转动把手508一端连接有限位圆板507,限位圆板507的外径尺寸大于螺杆502的外径尺寸;放置板1远离模具本体3一端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座7;放置板1连接有电源6,电源6电性连接电机401;燕尾块403滑动连接燕尾槽2。
25.工作原理:在对安装好的模具本体3进行夹紧时,此时可通过电源6对电机401进行供电,此时的电机401输出端带动转动杆402进行转动,此时的转动杆402带动两个燕尾块
403进行移动动作,每个燕尾块403均带动侧端移动板404进行移动,侧端移动板404带动接触海绵a405进行移动,当接触海绵a405与模具本体3夹紧后可断开电机401的电源6,接下来可对每个侧端夹紧机构b5进行操作,此时可先对转动把手508进行转动,转动把手508带动螺杆502进行转动,螺杆502带动移动板a503进行移动,移动板a503带动移动板b504进行移动,移动板b504带动接触海绵b505进行移动动作,移动板a503带动导柱506与侧端移动板404进行滑动动作,当接触海绵b505与模具本体3外端接触后即可停止对转动把手508的转动,在整个过程中可通过侧端夹紧机构a4与侧端夹紧机构b5对不同尺寸的模具本体3进行夹紧动作,该实用新型实现了对模具本体3进行四周夹紧的动作,增强了模具本体3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具压板结构,包括放置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1)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燕尾槽(2),所述放置板(1)安装有模具本体(3),所述放置板(1)滑动连接有侧端夹紧机构a(4),所述侧端夹紧机构a(4)包括连接在放置板(1)一端的电机(401),所述电机(401)输出端连接有转动杆(402),所述转动杆(402)外端开设有两个对称的螺纹槽,所述转动杆(402)转动连接放置板(1),所述转动杆(402)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的燕尾块(403),每个所述燕尾块(403)均滑动连接燕尾槽(2),每个所述燕尾块(403)远离放置板(1)一端连接有侧端移动板(404),所述侧端移动板(404)内端连接有接触海绵a(405),每个所述侧端移动板(404)两端均滑动连接有侧端夹紧机构b(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夹紧机构b(5)包括连接在侧端移动板(404)远离接触海绵a(405)一端的安装板(501),所述安装板(501)螺纹连接有螺杆(502),所述螺杆(502)螺纹连接有移动板a(503),所述移动板a(503)连接有移动板b(504),所述移动板b(504)靠近安装板(501)一端连接有接触海绵b(505),所述移动板a(503)靠近安装板(501)一端连接有导柱(506),所述导柱(506)滑动连接侧端移动板(404),所述螺杆(502)远离安装板(501)一端连接有转动把手(5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502)远离转动把手(508)一端连接有限位圆板(507),所述限位圆板(507)的外径尺寸大于螺杆(502)的外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1)远离模具本体(3)一端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座(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1)连接有电源(6),所述电源(6)电性连接电机(40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块(403)滑动连接燕尾槽(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压板结构,属于汽车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放置板,放置板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燕尾槽,放置板安装有模具本体,放置板滑动连接有侧端夹紧机构A,侧端夹紧机构A包括连接在放置板一端的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外端开设有两个对称的螺纹槽,转动杆转动连接放置板,转动杆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的燕尾块,每个燕尾块均滑动连接燕尾槽,每个燕尾块远离放置板一端连接有侧端移动板,侧端移动板内端连接有接触海绵A,每个侧端移动板两端均滑动连接有侧端夹紧机构B。该实用新型实现了对模具本体进行四周夹紧的动作,增强了模具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强了模具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强了模具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景春 陈金祥 何小红 何成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瑞鹏飞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3/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