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7697发布日期:2023-06-17 23:5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石墨双极板,具体为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1、柔性石墨又名膨胀石墨,其具有天然石墨没有的柔软、压缩回弹性、吸附性等特征,而柔性石墨制成的双极板在模压成型过程中,需要用到冲压模具,因此现在的柔性石墨双极板冲压模具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目前的柔性石墨双极板冲压模具,在双极板成型后进行取出的过程中,人工操作脱模不够便捷,强行脱模又可能损伤模压好的双极板,降低了的柔性石墨双极板冲压模具的实用性,且如果使用新的脱模方式,后续的人工拿取双极板,也会消耗一定的时间,从而降低了生产的速度,因此亟需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脱模不便和拿取不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包括冲压模具部件组,所述冲压模具部件组包含有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的一侧连接有模压槽,所述模压槽的一侧设置有脱模部件组,所述脱模部件组用于帮助模压成型后的双极板脱模,所述脱模部件组包含有外板,所述外板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部设置有中间柱,所述连接杆的远离外板的一端设置有顶柱,所述顶柱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顶柱的外部设置有弹簧;所述模具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推出部件组,所述推出部件组用于将脱模后的双极板推出。

3、优选的:所述外板为框形,所述外板的两侧连接有压板,所述脱模部件组的零件中除外板外全部设置有四组,且四组零件分布在模压槽的四角上,所述外板在对应连接杆的位置设置有转轴,且外板和连接杆通过转轴连接。

4、优选的:所述中间柱的底部连接在模具主体上,所述中间柱在对应连接杆的位置设置有转轴,且中间柱和连接杆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顶柱在对应连接杆的位置设置有转轴,且顶柱和连接杆通过转轴连接。

5、优选的:所述顶柱的上部为圆柱形,所述顶柱的下部为梯形,所述顶柱对应连接杆设置的转轴连接在梯形上,所述模压槽在对应顶柱的位置设置有滑槽,且顶柱和模压槽通过滑槽连接,所述模压槽被顶柱贯穿,且顶柱的顶部与模压槽的顶部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限位柱的底部连接在模具主体上,所述顶柱在对应限位柱的位置设置有滑槽,且顶柱和限位柱通过滑槽连接。

6、优选的:所述推出部件组包含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设置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一端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内部设置有丝杆,所述转筒的外部设置有支撑夹,所述支撑夹的一侧设置有底板。

7、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在模具主体上,所述电机和支撑夹的底部连接在底板上,所述转筒和丝杆都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转筒和丝杆对称分布在电机的两侧上。

8、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传动带连接两组转筒,所述转筒的两端在对应支撑夹的位置设置有轴承,且转筒和支撑夹通过轴承连接。

9、优选的:所述转筒在对应丝杆的位置设置有螺母副,且转筒和丝杆通过螺母副连接,所述丝杆的一端与垫块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设置有脱模部件组,目前的柔性石墨双极板冲压模具,在双极板成型后进行取出的过程中,人工操作脱模不够便捷,强行脱模又可能损伤模压好的双极板,降低了的柔性石墨双极板冲压模具的实用性,对应设计的脱模部件组,在完成模压成型后,通过按压外板两侧的压板,压板带动外板向下移动,连接杆的一端与外板连接,中部通过转轴与中间柱连接,而另一端连接在顶柱上,此时外板下移通过连接杆作用,顶柱会被连接杆带动向上移动,顶柱上升会挤压弹簧,使其进行蓄力,限位柱起到对顶柱限位的作用,之后顶柱升起会顶起处于模压槽上的双极板,使其完成脱模,当完成对其的脱模后,松开外板,顶柱停止对弹簧的挤压,弹簧会将蓄力释放而使顶柱、连接杆和外板复位,此脱模部件组的设计,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使得柔性石墨双极板经过模压后可以快速的脱模,增强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12、2、该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设置有推出部件组,如果使用新的脱模方式,后续的人工拿取双极板,也会消耗一定的时间,从而降低了生产的速度,对应设计的推出部件组,在脱模部件组对双极板完成脱模后,启动电机,电机旋转会通过传动带带动两侧的转筒旋转,转筒再通过螺母副带动丝杆水平位移,与丝杆相连的垫块会被丝杆带动朝着脱模后的双极板移动,并最终将双极板从冲压模具中将双极板推出,此推出部件组的设计,通过机械的方式快速的将脱模好的双极板推出机械,避免了人工的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提升了整体模压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包括冲压模具部件组(01),所述冲压模具部件组(01)包含有模具主体(11),所述模具主体(11)的一侧连接有模压槽(1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21)为框形,所述外板(21)的两侧连接有压板,所述脱模部件组(02)的零件中除外板(21)外全部设置有四组,且四组零件分布在模压槽(12)的四角上,所述外板(21)在对应连接杆(22)的位置设置有转轴,且外板(21)和连接杆(22)通过转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柱(23)的底部连接在模具主体(11)上,所述中间柱(23)在对应连接杆(22)的位置设置有转轴,且中间柱(23)和连接杆(22)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顶柱(24)在对应连接杆(22)的位置设置有转轴,且顶柱(24)和连接杆(22)通过转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24)的上部为圆柱形,所述顶柱(24)的下部为梯形,所述顶柱(24)对应连接杆(22)设置的转轴连接在梯形上,所述模压槽(12)在对应顶柱(24)的位置设置有滑槽,且顶柱(24)和模压槽(12)通过滑槽连接,所述模压槽(12)被顶柱(24)贯穿,且顶柱(24)的顶部与模压槽(12)的顶部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限位柱(25)的底部连接在模具主体(11)上,所述顶柱(24)在对应限位柱(25)的位置设置有滑槽,且顶柱(24)和限位柱(25)通过滑槽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部件组(03)包含有电机(31),所述电机(31)的一端设置有传动带(32),所述传动带(32)的一端设置有转筒(33),所述转筒(33)的内部设置有丝杆(34),所述转筒(33)的外部设置有支撑夹(35),所述支撑夹(35)的一侧设置有底板(3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6)的一端连接在模具主体(11)上,所述电机(31)和支撑夹(35)的底部连接在底板(36)上,所述转筒(33)和丝杆(34)都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转筒(33)和丝杆(34)对称分布在电机(31)的两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1)通过传动带(32)连接两组转筒(33),所述转筒(33)的两端在对应支撑夹(35)的位置设置有轴承,且转筒(33)和支撑夹(35)通过轴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33)在对应丝杆(34)的位置设置有螺母副,且转筒(33)和丝杆(34)通过螺母副连接,所述丝杆(34)的一端与垫块(37)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石墨双极板技术领域,具体为柔性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装置,包括所述模压槽的一侧设置有脱模部件组,所述脱模部件组用于帮助模压成型后的双极板脱模,所述脱模部件组包含有外板,所述外板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部设置有中间柱,所述连接杆的远离外板的一端设置有顶柱,所述顶柱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顶柱的外部设置有弹簧。本技术可以快速的进行脱模和推出双极板,从而增加模压装置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整体模压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豪克,林献乐,司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神州碳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