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44911发布日期:2023-05-25 01:3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内腔筋切口的模具,具体为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1、吸能盒是汽车保险杠系统中重要的吸能装置,它安装在横梁与车架纵梁之间,作为一种低速安全保护系统而存在,在拖车钩螺母在汽车防撞梁总成装配的位置关系中,吸能盒内腔筋通常会影响到拖车钩螺母,因此需要把吸能盒内腔筋切除一部分,统称为切筋,切除部分吸能盒内腔筋的做法,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采用数控铣床铣削加工,由于数控铣床铣削加工时装夹非常不方便,导致取放工件时比较麻烦,同时加工时间较长,致使总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采用数控铣床铣削加工,由于数控铣床铣削加工时装夹非常不方便,导致取放工件时比较麻烦,同时加工时间较长,致使总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端设置有上模座,下模座的上端活动设置有下模板,上模座的下端设置有冲头,下模座的一侧设置有下压机构,下模板的上端设置有工件;

3、所述下模板的上端开设有储料槽,冲头的下端设置有压块,压块的位置处于储料槽的正上端,下模板靠近下模座前侧面的部分位置高于下模板靠近下模座后侧面的位置。

4、优选的,所述冲头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与上模座的下端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下模板的下端开设有竖槽,竖槽的内部安装有弹簧。

6、优选的,所述竖槽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滑块,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竖槽的内部和滑块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与下模座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下压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下模座一侧的支架,支架的一侧开设有长槽,长槽的内部活动嵌合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与上模座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架内部的电机,安装在电机输出端的螺纹杆,以及螺纹套设在螺纹杆外侧的套环。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套环相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通过下模座、上模座、下模板、竖槽、弹簧、滑块、连接杆、冲头、压块和下压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工件在取放时更加便捷,使冲裁内腔筋工时短,冲切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冲头无需深入模腔内部,使用时更加安全,也不需要与机床上台面固定连接,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包括下模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的上端设置有上模座(2),下模座(1)的上端活动设置有下模板(3),上模座(2)的下端设置有冲头(4),下模座(1)的一侧设置有下压机构(5),下模板(3)的上端设置有工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4)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41),固定板(41)与上模座(2)的下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3)的下端开设有竖槽(32),竖槽(32)的内部安装有弹簧(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槽(32)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滑块(34),弹簧(33)的两端分别与竖槽(32)的内部和滑块(34)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4)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杆(35),连接杆(35)与下模座(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5)包括固定设置在下模座(1)一侧的支架(51),支架(51)的一侧开设有长槽(52),长槽(52)的内部活动嵌合安装有连接板(53),连接板(53)的一端与上模座(2)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件(54),驱动件(54)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架(51)内部的电机(541),安装在电机(541)输出端的螺纹杆(542),以及螺纹套设在螺纹杆(542)外侧的套环(5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3)的另一端与套环(543)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吸能盒内腔筋切口的模具结构,涉及内腔筋切口的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下模座,下模座的上端设置有上模座,下模座的上端活动设置有下模板,上模座的下端设置有冲头,下模座的一侧设置有下压机构,下模板的上端设置有工件,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采用数控铣床铣削加工,由于数控铣床铣削加工时装夹非常不方便,导致取放工件时比较麻烦,同时加工时间较长的问题,本实用通过下模座、上模座、下模板、竖槽、弹簧、滑块、连接杆、冲头、压块和下压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工件在取放时更加便捷,使冲裁内腔筋工时短,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冲头无需深入模腔内部,使用时更加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袁燕骏,焦海振,吴嘉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优模(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