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润滑油分配接口立体走向矫正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25600发布日期:2023-05-24 08:0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工位润滑油分配接口立体走向矫正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具体为一种多工位润滑油分配接口立体走向矫正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1、一般汽车变速器润滑系统都是采取飞溅润滑的方式,即在变速箱中存储一定量的润滑油液,然后通过变速箱齿轮副的高速旋转将润滑油搅动,飞溅的润滑油滴入需要润滑的变速箱部件中。因此润滑油分配器是汽车的重要部件,现有的润滑油分配器为了增加润滑油喷出方向形成立体走向,需要在润滑油分配器的阀体的多路出油端口上安装分配接口,但在润滑油分配接口在生产的过程中需使用冲压模具进行冲压,但在冲压过程中,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的不断冲撞,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上模板、下模板以及加工的部件都会温度升高,不利于继续生产使用,导致操作人员在取件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为此,我们推出一种多工位润滑油分配接口立体走向矫正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润滑油分配接口立体走向矫正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工位润滑油分配接口立体走向矫正成型模具,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设置有冲床,所述冲床的伸缩端连接有上模块,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两侧均设置有冷风机,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端设置有下模块;

3、冷却槽的底端设有台阶孔,所述工作台上对应台阶孔的位置设有散热孔,所述台阶孔内设置有降温铜板,所述降温铜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端连接有散热器,所述台阶孔内设有散热风机,所述冷却槽的一侧设置有温度变送器,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循环机构;

4、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端面一侧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冷却槽连通,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冷水机,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冷水机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冷水机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冷却槽的另一侧连通,所述工作台的一面设置有控制器。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冲床推动上模块向下冲击下模块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器启动冷风机对上模块和下模块进行风冷降温作业,同时冷却槽内的冷却水对下模具进行热中和降温作业,当冷却水升温到预定数值后,控制器启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从而通过降温铜板与冷却水进行热中和作业,同时启动第一水泵将冷却水从冷却槽内抽出后泵入冷水机内降温,然后将降温后的冷却水通过管道流回冷却槽内,从而使得冷却水保持低温状态,从而完成对下模块的降温作业,有利于延缓下模块和加工部件的升温速度,有利于模具的连续生产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工位润滑油分配接口立体走向矫正成型模具,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顶端设置有冲床(3),所述冲床(3)的伸缩端连接有上模块(4),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台(5),所述支撑台(5)上设有冷却槽(6),所述冷却槽(6)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7),所述支撑块(7)的顶端设置有下模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润滑油分配接口立体走向矫正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5)的上端面两侧均设置有冷风机(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润滑油分配接口立体走向矫正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对应台阶孔(9)的位置设有散热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润滑油分配接口立体走向矫正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上端面一侧的第一水泵(16),所述第一水泵(16)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冷却槽(6)连通,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冷水机(17),所述第一水泵(16)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冷水机(17)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冷水机(17)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冷却槽(6)的另一侧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润滑油分配接口立体走向矫正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一面设置有控制器(18)。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润滑油分配接口立体走向矫正成型模具,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上设有冷却槽,冷却槽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的顶端设置有下模块;冷却槽的底端设有台阶孔,台阶孔内设置有降温铜板,降温铜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端连接有散热器,台阶孔内设有散热风机,冷却槽的一侧设置有温度变送器。当冷却水升温到预定数值后,控制器启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同时启动第一水泵将冷却水泵入冷水机内降温后通过管道流回冷却槽内,从而使得冷却水保持低温状态,从而完成对下模块的降温作业,有利于延缓下模块和加工部件的升温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青伟,徐东良,程春林,傅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欧朗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