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8044发布日期:2023-03-29 13:3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刀,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


背景技术:

2.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广泛应用于钣金、木材等的铣削加工中,在对不同工序加工时,可分为精铣刀和粗铣刀。其中,粗铣刀是用于进给量较大的铣削加工中,在板材加工行业中,也称为粗修刀。
3.现有的粗修刀,由于铣削过程中的进给量通常较大,因此其排屑槽大多是开放式拍屑,如专利号为:cn202122253848.3一种粗修刀,该粗修刀的排屑槽为贯穿式的,即贯穿粗修刀的两侧,以在切削时方便拍屑。但是,现有的粗修刀中,其排屑槽为单一的弧形槽结构,导致排屑槽的面积较小,排屑流畅性仍然不佳。因此,亟需研发设计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能够增加排屑槽面积,提高加工时的排屑流畅性。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包括刀盘,所述刀盘的外壁设有多个刀片,所述刀片一侧的刀盘上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内壁由多个不同半径的弧形面衔接构成。
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排屑槽的内壁包括第一弧形面、第二弧形面、第三弧形面和第四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第二弧形面、第三弧形面、第四弧形面自刀片一侧向远离刀片的一侧依次布置,且所述第一弧形面、第二弧形面、第三弧形面、第四弧形面依次衔接相连。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面、第三弧形面、第四弧形面对应的圆心位于刀盘的外侧,所述第二弧形面对应的圆心位于刀盘的内侧。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面、第三弧形面、第四弧形面、第一弧形面的半径依次减小。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面的半径为20.5mm,所述第三弧形面的半径为7mm,第四弧形面的半径为5mm,第一弧形面的半径为4mm。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面、第三弧形面相切。
11.进一步地,所述排屑槽的内壁还包括斜面,所述的斜面位于第三弧形面与第四弧形面之间,且所述斜面的一端与第四弧形面衔接,另一端与第三弧形面相切。
12.进一步地,所述刀片的前角a为2
°
~30
°
,后角b为3
°
~35
°
,所述粗修刀的最大直径为20mm~100mm。
13.进一步地,所述刀盘的中心开设有圆柱形孔,所述的圆柱形孔内壁开设有键槽。
14.进一步地,所述刀盘的两侧中心均设有第一沉槽,所述圆柱形孔外围的第一沉槽
底部还开设有内凹的台阶槽,所述第一沉槽外围的刀盘两侧还设有台阶面。
15.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的粗修刀,通过将排屑槽的内壁设置为由多个不同半径的弧形面衔接构成,能够增加排屑槽面积,在加工切削过程中,被刀片切削下来的废屑落在排屑槽中,并在多个弧形面的导向下导流出去,有效提高加工时的排屑流畅性,提高粗修刀的排屑性能,满足板材加工的大进给量加工,同时可以保证加工精度、使得加工面平整、光洁度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刀盘、2-刀片、3-排屑槽、4-圆柱形孔、5-键槽、6-沉槽、7-台阶槽、8-台阶面、31-第一弧形面、32-第二弧形面、33-第三弧形面、34-第四弧形面、35-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3.参阅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包括刀盘1,在刀盘1的外壁设有多个刀片2,具体的,刀片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刀盘1外壁,刀片2共设置六个,六个刀片2均匀分布,在刀片2一侧的刀盘1上设有排屑槽3,排屑槽3贯穿刀盘1的两侧,为开放式拍屑结构,该排屑槽3的内壁由多个不同半径的弧形面衔接构成。具体的,排屑槽3的内壁包括第一弧形面31、第二弧形面32、第三弧形面33和第四弧形面34,其中,第一弧形面31、第二弧形面32、第三弧形面33、第四弧形面34自刀片2一侧向远离刀片2的一侧依次布置,且第一弧形面31、第二弧形面32、第三弧形面33、第四弧形面34依次衔接相连。
24.本实用新型的粗修刀,通过将排屑槽3的内壁设置为由多个不同半径的弧形面衔接构成,能够增加排屑槽3面积,在加工切削过程中,被刀片切削下来的废屑落在排屑槽中,并在多个弧形面的导向下导流出去,有效提高加工时的排屑流畅性,提高粗修刀的排屑性能,满足板材加工的大进给量加工,同时可以保证加工精度、使得加工面平整、光洁度好。
25.优选的,第一弧形面31、第三弧形面33、第四弧形面34对应的圆心位于刀盘1的外侧,第二弧形面32对应的圆心位于刀盘1的内侧,可以进一步增加排屑槽3的面积。进一步地,第二弧形面32、第三弧形面33、第四弧形面34、第一弧形面31的半径依次减小,使得四个弧形面之间过渡顺畅。更进一步的,第二弧形面32的半径为20.5mm,所述第三弧形面33的半径为7mm,第四弧形面34的半径为5mm,第一弧形面31的半径为4mm,通过对四个弧形面的半径优化,保证废屑流动顺畅的同时,进一步保证排屑槽3的面积足够大。
26.优选的,第二弧形面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面31、第三弧形面33相切,使得废屑在两个弧形面之间过渡顺畅,减小阻力。进一步地,排屑槽3的内壁还包括斜面35,该斜面35位于第三弧形面33与第四弧形面34之间,且斜面35的一端与第四弧形面34衔接,另一端与第三弧形面33相切,通过斜面35的设置,可以减少第三弧形面33与第四弧形面之间的拍屑阻力,同时进一步扩大排屑槽面积。
27.优选的,刀片2的前角a为2
°
~30
°
,后角b为3
°
~35
°
,通过对刀片2的前角、后角的角度限定,使得刀具更加耐用,切削出来的板材光洁度更好;本实施例的粗修刀的最大直径为20mm~100mm,即刀片2外边缘对应的圆直径为20mm~100mm,大直径刀具线速度高,加工的光洁面好。
28.优选的,在刀盘1的中心开设有圆柱形孔4,在圆柱形孔4内壁开设有键槽5,通过圆柱形孔4和键槽5的配合,方便刀盘1与刀轴连接。
29.优选的,在刀盘1的两侧中心均设有沉槽6,圆柱形孔4外围的沉槽6底部还开设有内凹的台阶槽7,有效减少刀具材料,降低成本,在沉槽6外围的刀盘1两侧还设有台阶面8,方便刀盘1加工圆柱形孔4时的装夹。
3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包括刀盘(1),所述刀盘(1)的外壁设有多个刀片(2),所述刀片(2)一侧的刀盘(1)上设有排屑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3)的内壁由多个不同半径的弧形面衔接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3)的内壁包括第一弧形面(31)、第二弧形面(32)、第三弧形面(33)和第四弧形面(34),所述第一弧形面(31)、第二弧形面(32)、第三弧形面(33)、第四弧形面(34)自刀片(2)一侧向远离刀片(2)的一侧依次布置,且所述第一弧形面(31)、第二弧形面(32)、第三弧形面(33)、第四弧形面(34)依次衔接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面(31)、第三弧形面(33)、第四弧形面(34)对应的圆心位于刀盘(1)的外侧,所述第二弧形面(32)对应的圆心位于刀盘(1)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面(32)、第三弧形面(33)、第四弧形面(34)、第一弧形面(31)的半径依次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面(32)的半径为20.5mm,所述第三弧形面(33)的半径为7mm,第四弧形面(34)的半径为5mm,第一弧形面(31)的半径为4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面(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面(31)、第三弧形面(33)相切。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3)的内壁还包括斜面(35),所述的斜面(35)位于第三弧形面(33)与第四弧形面(34)之间,且所述斜面(35)的一端与第四弧形面(34)衔接,另一端与第三弧形面(33)相切。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2)的前角a为2
°
~30
°
,后角b为3
°
~35
°
,所述粗修刀的最大直径为20mm~100mm。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盘(1)的中心开设有圆柱形孔(4),所述的圆柱形孔(4)内壁开设有键槽(5)。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盘(1)的两侧中心均设有沉槽(6),所述圆柱形孔(4)外围的沉槽(6)底部还开设有内凹的台阶槽(7),所述沉槽(6)外围的刀盘(1)两侧还设有台阶面(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高排屑量的粗修刀,属于铣刀领域,解决现有粗修刀排屑流畅性不佳的问题。该粗修刀包括刀盘,所述刀盘的外壁设有多个刀片,所述刀片一侧的刀盘上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内壁由多个不同半径的弧形面衔接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粗修刀,能够增加排屑槽面积,提高加工时的排屑流畅性。提高加工时的排屑流畅性。提高加工时的排屑流畅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嫱 钟洪祥 梁启庆 石锁柱 谢文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梧州市三禾添佰利五金加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1
技术公布日:2023/3/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