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23518发布日期:2023-08-14 17:1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棒材轧制,具体涉及一种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


背景技术:

1、轧制的棒材经冷床后,需用冷剪进行切头、切尾,定尺分段成成品,再经冷剪后辊道输送至横移链下线。

2、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剪后辊道及冷剪结构正视图。剪后辊道包括辊道架a和其上的转动辊组b,该剪后辊道的辊道架a一端通过铰座c铰接,其另一端通过升降油缸d来补偿冷剪e作用在棒材上的剪切位移量,大规格棒材位移补偿量大,小规格位移补偿量小,以解决剪切棒材端部弯曲的问题,同时减少对转动辊组b的损伤,进而改善棒材剪切端部的质量。

3、为了防止棒材造成转动辊组b的磕碰,剪切棒材时,升降油缸d先会对水平状态的辊道架a进行下降,使辊道架a前端进行向下的角度倾斜调整,即辊道架a与水平方向之间产生一定的夹角,这可避免棒料在剪切过程中由于剪刀的剪切力使棒料后端的翘起或棒料(较软的棒料)的弯曲,影响棒料的端部剪切质量或棒料的整体质量;棒材剪切完后通过升降油缸d再将辊道架a的前端升起,使辊道架a恢复为水平状态。

4、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升降油缸d频繁进行起升动作,故障率高,影响棒材剪切效率,且升降油缸d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出现漏油情况,造成环境污染,增加了生产成本。剪后辊道的起升对升降油缸d依赖性高,且升降油缸d使用状态不稳定,棒材剪切端部的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该剪后辊道的中部下方偏向其进料口的位置设有铰座,剪后辊道的出料口的下方设置调平托台,该剪后辊道能够以铰座为轴进行上下摆动,该装置提高了棒材的剪切品质和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设备的维护成本,工作稳定可靠,经济环保。

2、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包括辊道架、转动辊组、驱动部、铰座和调平托台,所述转动辊组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转动辊组间隔设置在辊道架上,每个转动辊组连接驱动其转动的驱动部,所述铰座设置在辊道架底部,所述铰座位于辊道架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并向辊道架的进料口一侧偏移,所述辊道架与铰座铰接,所述辊道架以铰座为轴可以在竖直平面内进行旋转,所述调平托台设置在辊道架下方靠近其出料口一侧。

4、上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中,所述铰座包括上铰座和下铰座,所述上铰座包括两个连接在辊道架底部并与辊道架的转动平面平行的连板,所述下铰座包括铰座本体和铰接板,所述铰接板固定在铰座本体顶部的外侧,所述铰接板与辊道架的转动平面平行,所述铰接板嵌入两个连板之间,两个所述连板以及铰接板上设有同轴的轴孔,所述轴孔内贯穿铰轴。

5、上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中,所述辊道架底部设置两个铰座,两个所述铰座沿辊道架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

6、上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中,所述辊道架具有垂直于其进料方向的中心截面,所述辊道架关于中心截面对称,所述铰轴的轴线与中心截面的水平距离为偏移距离。

7、上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中,所述偏移距离为辊道架长度的1/68~1/70。

8、上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均固定在辊道架上,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连接转动辊组。

9、上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中,所述辊道架上方靠近其出料口一侧设有进料限位装置。

10、上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中,所述进料限位装置包括支架、限位板和直线驱动器,所述支架呈门形,所述支架下端与辊道架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在支架内侧,所述限位板可在支架内上下滑动,所述直线驱动器固定连接在支架顶部,所述直线驱动器的驱动杆固定连接限位板的顶端。

11、上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中,所述调平托台上端设有缓冲层。

12、上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中,所述缓冲层为聚氨酯或橡胶材质。

13、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发明通过在辊道架的中部下方偏向其进料口的位置设置铰座,辊道架的出料口的下方设置调平托台,该辊道架能够以铰座为轴进行上下摆动,在棒料剪切完毕后辊道架能够自动恢复至水平状态,该装置无需再使用升降油缸,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维护费用,提高了棒材的剪切品质和效率,工作稳定可靠,经济环保。



技术特征:

1.一种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辊道架、转动辊组、驱动部、铰座和调平托台,所述转动辊组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转动辊组间隔设置在辊道架上,每个转动辊组连接驱动其转动的驱动部,所述铰座设置在辊道架底部,所述铰座位于辊道架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并向辊道架的进料口一侧偏移,所述辊道架与铰座铰接,所述辊道架以铰座为轴可以在竖直平面内进行旋转,所述调平托台设置在辊道架下方靠近其出料口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座包括上铰座和下铰座,所述上铰座包括两个连接在辊道架底部并与辊道架的转动平面平行的连板,所述下铰座包括铰座本体和铰接板,所述铰接板固定在铰座本体顶部的外侧,所述铰接板与辊道架的转动平面平行,所述铰接板嵌入两个连板之间,两个所述连板以及铰接板上设有同轴的轴孔,所述轴孔内贯穿铰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架底部设置两个铰座,两个所述铰座沿辊道架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架具有垂直于其进料方向的中心截面,所述辊道架关于中心截面对称,所述铰轴的轴线与中心截面的水平距离为偏移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距离为辊道架长度的1/68~1/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均固定在辊道架上,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连接转动辊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架上方靠近其出料口一侧设有进料限位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限位装置包括支架、限位板和直线驱动器,所述支架呈门形,所述支架下端与辊道架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在支架内侧,所述限位板可在支架内上下滑动,所述直线驱动器固定连接在支架顶部,所述直线驱动器的驱动杆固定连接限位板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托台上端设有缓冲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聚氨酯或橡胶材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棒材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由摆动式剪后辊道,包括辊道架、转动辊组、驱动部、铰座和调平托台,转动辊组包括多个,多个转动辊组间隔设置在辊道架上,每个转动辊组连接驱动其转动的驱动部,铰座设置在辊道架底部,铰座位于辊道架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并向辊道架的进料口一侧偏移,辊道架与铰座铰接,辊道架以铰座为轴可以在竖直平面内进行旋转,调平托台设置在辊道架下方靠近其出料口一侧。该发明在棒料剪切完毕后辊道架能够自动保持水平状态,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了棒材的剪切品质和效率,工作稳定可靠,经济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梅学勤,张尚,徐康,陈诚,魏新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