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57742发布日期:2023-11-08 19:2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焊接,具体是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1、在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会有很多零部件需要进行焊接,其中排气管就需要进行焊接,通常排气管由多根直管和弯管组成,将其焊接在一起组成整根排气管,在焊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夹持,从而保证焊接过程中排气管不会出现移动,进而保证焊接精度。

2、现有的焊接夹具在对排气管进行夹持时,通常只针对两根管道进行夹持并进行焊接,因此同时只对两根管道进行焊接,焊接效率较低,并且位于两根排气管上的夹持装置很难保证两根排气管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焊接精度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此外在针对弯曲的排气管时,现有的夹持机构只能对其平直的部分进行夹持,不能在管道的重力中心处进行夹持,导致夹持的不够稳定,因此在焊接时会存在晃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在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

2、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包括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用于对管道的内部进行夹持。

3、所述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还包括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用于对管道的外部进行夹持。

4、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外部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转动组件和升降组件,转动组件和升降组件用于第二夹持机构适应弯曲的管道。

5、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一筒体、拉动组件以及夹持组件。

6、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管道的内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互靠近的端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互远离的端部均和第一筒体固定连接,所述拉动组件设置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所述拉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套筒总体的移动,第一套筒的靠近第二套筒的端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套筒靠近第一套筒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卡键,所述卡键和滑槽滑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一环形齿、传动齿、滑杆以及滑轮,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一筒体的内部并和第一环形齿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设置在第一筒体的内部并和第一环形齿啮合,所述滑杆设置有多个并围绕第一筒体的圆心呈圆周分布,所述滑杆上设置有条形齿,所述条形齿和传动齿啮合,所述滑杆延伸至第一筒体的外部并和滑轮转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拉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以及固定板,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套筒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的伸缩端和第一丝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第一丝杆和固定框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的内部,所述第一丝杆的端部和固定板转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筒体、第三电机、夹块、第二环型齿、弧形块、主动齿轮以及涡状圈,所述第二筒体活动套接在管道的外部,所述第三电机安装在第二筒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和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型齿转动连接在第二筒体的内部,所述主动齿轮和第二环型齿啮合,多个所述弧形块呈线性的固定连接在夹块的表面,所述涡状圈固定连接在第二环型齿,所述弧形块和涡状圈配合。

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相对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框,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四电机、第二丝杆、滑块以及u型框,所述第四电机安装在移动框的左侧壁上,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丝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轨,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固定轨内,所述第二丝杆和滑块螺纹连接,所述u型框的竖直端和第二筒体固定连接,所述u型框的水平端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框靠近第二筒体的一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远离移动框的一面和第二筒体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五电机、双向丝杆、螺纹块以及转动杆,所述第五电机安装在安装框的前侧壁上,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端和双向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的上表面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双向丝杆转动连接在条形槽内,所述螺纹块滑动连接在条形槽内,所述双向丝杆和螺纹块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和螺纹块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和移动框转动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两端均安装有移动轮。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设置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配合,第一夹持机构从管道的内部对两根管道进行夹持和定位,并且第一夹持机构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总长度能够在拉动组件的作用下进行调节,因此能对多根管道进行夹持和定位,同时在第二电机、第一环形齿、传动齿、滑杆以及滑轮的配合下,能够在管道的内部对管道进行夹持和定位,设置的滑轮方便调节两根管道之间的距离,第二夹持机构在管道的外部对管道进行夹持和定位。

14、2、设置的转动机构和升降机构用于调节第二筒体和第二夹持机构的角度和高度,从而适应弯曲的管道,进而能够对弯曲的管道进行夹持和定位,提高夹持装置的使用范围,同时设置的移动轮用于驱动第二筒体和第二夹持机构进行移动,从而调节两根管道之间的距离,即焊缝的宽带大小,进而调节出合适的焊缝距大小。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包括第一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用于对管道的内部进行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电机(207)、第一环形齿(209)、传动齿(210)、滑杆(211)以及滑轮(212),所述第一套筒(201)和第二套筒(202)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电机(207),所述第二电机(207)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一筒体(203)的内部并和第一环形齿(209)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210)设置在第一筒体(203)的内部并和第一环形齿(209)啮合,所述滑杆(211)设置有多个并围绕第一筒体(203)的圆心呈圆周分布,所述滑杆(211)上设置有条形齿,所述条形齿和传动齿(210)啮合,所述滑杆(211)延伸至第一筒体(203)的外部并和滑轮(212)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204)、第一丝杆(205)以及固定板(206),所述第一电机(204)安装在第一套筒(201)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204)的伸缩端和第一丝杆(20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20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第一丝杆(205)和固定框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206)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202)的内部,所述第一丝杆(205)的端部和固定板(206)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筒体(301)、第三电机(302)、夹块(303)、第二环型齿(304)、弧形块(305)、主动齿轮(306)以及涡状圈(307),所述第二筒体(301)活动套接在管道的外部,所述第三电机(302)安装在第二筒体(301)的外壁上,所述第三电机(302)的输出端和主动齿轮(30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型齿(304)转动连接在第二筒体(301)的内部,所述主动齿轮(306)和第二环型齿(304)啮合,多个所述弧形块(305)呈线性的固定连接在夹块(303)的表面,所述涡状圈(307)固定连接在第二环型齿(304),所述弧形块(305)和涡状圈(307)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6)相对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框(7),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四电机(401)、第二丝杆(402)、滑块(403)以及u型框(404),所述第四电机(401)安装在移动框(7)的左侧壁上,所述第四电机(401)的输出端和第二丝杆(402)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框(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轨,所述滑块(403)滑动连接在固定轨内,所述第二丝杆(402)和滑块(403)螺纹连接,所述u型框(404)的竖直端和第二筒体(301)固定连接,所述u型框(404)的水平端和滑块(403)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框(7)靠近第二筒体(301)的一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座(8),所述转动座(8)远离移动框(7)的一面和第二筒体(30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五电机(501)、双向丝杆(502)、螺纹块(503)以及转动杆(504),所述第五电机(501)安装在安装框(6)的前侧壁上,所述第五电机(501)的输出端和双向丝杆(50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6)的上表面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双向丝杆(502)转动连接在条形槽内,所述螺纹块(503)滑动连接在条形槽内,所述双向丝杆(502)和螺纹块(503)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504)的一端和螺纹块(50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504)的另一端和移动框(7)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6)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两端均安装有移动轮(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焊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包括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用于对管道的内部进行夹持,所述汽车零部件焊接夹具还包括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用于对管道的外部进行夹持,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外部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转动组件和升降组件,转动组件和升降组件用于第二夹持机构适应弯曲的管道,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一筒体、拉动组件以及同步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管道的内部,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配合实现了对管道的夹持和固定,并且能够对多根管道进行夹持。

技术研发人员:陈巍,张博翔,张展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来金(长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