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5G产品自动供料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627711发布日期:2024-01-06 23:1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5G产品自动供料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供料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5g产品自动供料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5g通讯设施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5g产品制造的过程涉及多种工艺步骤,如点胶、装配等,而在各工艺前,常需要对产品进行供料操作。

2、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18930940u的文献提供新型5g产品自动供料设备,该装置通过设置支架、上升机构、产品放置轨道和产品推进机构,支架设于有多个层叠设置的储料槽,通过产品推进机构的第二驱动件驱动推动件推动支架处于最上层的产品进入产品放置轨道中,等待其他自动化设备取出,进入下一个循环,实现设备的不间断供料,进而实现自动化上料,提高了上料稳定性和上料速度。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通过现有技术的结构可以实现自动上料,但该种设计的产品,需先将上下壳进行扣接预装配,然后再通过螺栓将上下壳固定,组装过程多为人力手动先扣接装配,然后在进行上料,进而增大用工量及成本,且生产效率较低。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中,发明人认为可通过设置供料后自动预装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5g产品自动供料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5g产品自动供料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多个装配步骤时,需人力进行预组装后才能进行自动供料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供料后自动进行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技术效果。

3、2.技术方案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5g产品自动供料设备,包括支撑组件,用于对下壳导向;

5、传输带,用于输送下壳;

6、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控制下壳上料;

7、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用于调节若干顶板的高度;

8、若干所述顶板设置在升降组件上,顶板用于控制上壳和下壳扣接;

9、所述升降组件上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用于带动顶板在升降组件上滑动;

10、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对中组件,对中组件用于下壳的定位;

11、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用于对上壳导向定位。

12、其中传输带将下壳传输至对中组件处对中定位,限位组件控制单个上壳下移至顶板上,并在升降组件及调节组件的共同辅助配合下,使上壳插在导向组件上定位,待上壳与下壳对位,通过将顶板移动至下壳的上侧并推动下壳下移,完成下壳与上壳自动扣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输带将下壳传输至对中组件处对中定位,限位组件控制单个上壳下移至顶板上,经升降组件及调节组件的共同作用,使上壳插在导向组件上定位,实现自动上料,此时上壳与下壳对位,通过将顶板移动至下壳的上侧并推动下壳下移,从而将下壳与上壳自动扣接,实现自动化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14、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支撑块,支撑块插入传输带的间隙处,支撑架上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若干限位柱,若干限位柱构成上料通道,上壳堆放在上料通道内,固定架上设置有滑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限位柱形成上料通道,上壳堆叠在上料通道内,在重力作用下实现自动上料。

16、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与传输带的上传输面齐平。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块的上表面与传输带的上传输面齐平设置,在上壳和下壳进行扣接时,可有效的进行支撑,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18、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组转轴和传动轴,两组转轴分布在上料通道的两侧,转轴与固定架转动连接,一个转轴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电机安装在固定架上,转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上啮合传动有两组齿条,两组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齿条上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与滑槽滑动配合,若干限位板平行设置,转轴上设置有第一锥齿,传动轴与固定架转动连接,传动轴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二锥齿,第二锥齿与对应的第一锥齿啮合传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电机带动一个转轴转动,通过第一锥齿、第二锥齿和传动轴的传动,带动另一个转轴转动,两个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两个齿条上的限位板移动,上侧的限位板插入上料通道对其上侧的上壳进行限位,下侧的限位板后移,两个限位板之间的上壳下移,实现逐一上料过程。

20、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架和伸缩缸,升降架与支撑架滑动连接,伸缩缸安装在支撑架上,伸缩缸的输出轴与升降架固定连接,升降架上设置有支撑环,若干顶板与支撑环滑动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伸缩缸推动升降架和支撑环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顶板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顶板的高度调节,有效的对上壳进行接料或压合。

22、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齿轮,第二电机安装在支撑环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三齿轮,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支撑环上,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柱,顶板上开设有倾斜槽,固定柱插入对应的倾斜槽内。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使固定柱在倾斜槽内运动,在固定柱的拨动下,若干顶板实现展开或合拢,从而对不同位置的上壳进行操作。

24、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对中组件包括支撑轴,支撑轴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支撑轴连接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三电机安装在支撑板上,支撑轴上设置有定位板。

25、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定位板上转动连接有双螺纹丝杆,双螺纹丝杆连接在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上,第四电机安装在定位板上,定位板上滑动设置有两组对中板,对中板与双螺纹丝杆螺纹配合。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电机带动支撑轴和定位板转动,进而带动双螺纹丝杆和对中板转动,下壳传输至定位板限位,第四电机带动双螺纹丝杆转动,进而带动两个对中板夹持下壳,实现对中定位。

27、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推板和液压缸,推板与支撑板滑动连接,液压缸安装在支撑板上,液压缸的输出轴与推板固定连接,推板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杆,定位杆与支撑块滑动连接,定位杆穿过支撑柱并插入螺纹柱内对上壳和下壳进行定位。

2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新型5g产品自动供料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s1、下壳经传输带传输至定位板处限位,传输带停止传输,第四电机带动双螺纹丝杆转动,进而带动两个对中板夹持下壳对中定位;

30、s2、液压缸的输出轴带动推板上移,定位杆穿过支撑柱;

31、s3、第二电机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使固定柱在倾斜槽内运动,在固定柱的拨动下,若干顶板合拢,伸缩缸推动升降架和支撑环上移,带动顶板上移贴在下侧的限位板上;

32、s4、第一电机带动一个转轴转动,通过第一锥齿、第二锥齿和传动轴的传动,带动另一个转轴转动,两个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两个齿条上的限位板移动,下侧的限位板脱离上料通道,上侧的限位板插入线位通道推顶堆叠的上壳,两个限位板之间的上壳落至顶板上;

33、s5、升降组件带动顶板和上壳下移,定位杆插入螺纹柱内定位;

34、s6、调节组件带动若干顶板展开脱离上壳,并在升降组件的带动下,顶板移动至上壳的上侧,调节组件再次带动顶板合拢并覆盖在上壳的上侧,升降组件带动调节组件及顶板下移顶压上壳的顶部,使上壳与下壳扣接固定;

35、s7、升降组件带动顶板上移,第四电机带动双螺纹丝杆转动,进而带动两个对中板脱离下壳,第三电机带动支撑轴和定位板转动脱离产品,传输带启动对产品进行输送,完成单次自动供料料装配。

36、3.有益效果

37、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38、1.本技术通过传输带将下壳传输至对中组件处对中定位,限位组件控制单个上壳下移至顶板上,经升降组件及调节组件的共同作用,使上壳插在导向组件上定位,实现自动上料,此时上壳与下壳对位,通过将顶板移动至下壳的上侧并推动下壳下移,从而将下壳与上壳自动扣接,实现自动化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39、2.本技术通过若干限位柱形成上料通道,上壳堆叠在上料通道内,在重力作用下实现自动上料,通过支撑块的上表面与传输带的上传输面齐平设置,在上壳和下壳进行扣接时,可有效的进行支撑,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40、3.本技术通过两个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两个齿条上的限位板移动,上侧的限位板插入上料通道对其上侧的上壳进行限位,下侧的限位板后移,两个限位板之间的上壳下移,实现逐一上料过程。

41、4.本技术通过伸缩缸推动升降架和支撑环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顶板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顶板的高度调节,有效的对上壳进行接料或压合。

42、5.本技术通过固定柱在倾斜槽内运动,拨动若干顶板实现展开或合拢过程,降低上壳承接至下压过程的切换难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