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焊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57872发布日期:2024-03-12 20:34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焊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的,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焊接系统。


背景技术:

1、在管道工程中,经常需要用到金属管道作为物料运输的路径,因此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将运送物料的金属管道根据实际的输送长度,进行不同程度的焊接拉长。

2、目前对于金属管的焊接过程,一般为将两个金属管进行点接之后,在通过工作人员将两段金属管的连接处进行充分焊接,即可将金属管进行后续使用。

3、但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进行焊接,容易造成焊缝不均匀等现象,从而影响管道的后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升金属管的焊接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焊接系统。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焊接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自动焊接系统,包括焊台,所述焊台的一侧设有能够向所述焊台上侧运送金属管的上料组件,所述焊台的另一侧还有能够对所述焊台上焊接完成的金属管进行下料操作的下料组件,所述焊台上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且能够带动所述焊台上的金属管转动的转辊,且两个所述转辊中间位置的上侧还设有能够对金属管进行焊接的焊接头。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点接之后的金属管进行充分的焊接时,将金属管通过上料组件移动至焊台的两个转辊之间的位置,并且通过转辊对金属管进行承托,之后在使用焊接头对金属管进行焊接的过程中,转动转辊带动金属管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焊接头能够对金属管的连接处进行充分的焊接,之后通过下料组件对焊接完成的金属管进行下料操作,通过转辊带动金属管进行充分的焊接,从而减少了通过人工焊接导致金属管焊接不充分从而影响后续使用现象的发生。

5、可选的,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焊台一侧且与所述焊台平齐设置的上料传送带,所述上料传送带远离所述焊台的一侧还连接有能够带动所述上料传送带上的金属管移动至所述焊台的两个所述转辊中间位置的上料气缸。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金属管进行上料操作时,将金属管放置到上料传送带上,当上料传送带传送金属管移动至上料推板的一侧时,开动上料气缸带动上料推板移动,上料推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金属管移动,从而能够通过上料推板将金属管运送至焊台的两个转辊中间的位置,从而实现通过上料组件对金属管的上料操作。

7、可选的,每个所述转辊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齿轮,两个所述转辊的下侧还设有与所述转辊平行设置的中介轴,且所述中介轴的每个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能够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每个所述驱动齿轮的下侧均啮合有驱动齿条,且两个所述驱动齿条均与所述上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且能够在活塞杆的带动下移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料气缸的活塞杆移动的过程中,上料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相连接的两个驱动齿条移动,两个驱动齿条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相啮合的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相啮合的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转辊转动,从而实现通过上料气缸带动转辊转动的过程。

9、可选的,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焊台远离所述上料传送带一侧的下料传送带,所述下料传送带远离所述焊台的一侧还设有能够带动所述转辊上的金属管移动至所述下料传送带上的下料气缸。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焊接完成之后开动下料气缸,下料气缸带动焊接完成的金属管移动至下料传送带上,之后通过下料传送带将焊接完成的金属管移动至后续的处理步骤,从而实现对焊接完成的金属管的下料操作。

11、可选的,所述下料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下料板,所述下料板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下料拨板,所述下料板远离所述下料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制所述下料拨板向远离所述下料气缸一端转动的挡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下料气缸对金属管进行下料操作的过程中,下料气缸带动下料板移动,下料板带动下料拨板移动,当下料拨板与金属管靠近下料气缸的一侧抵接时,下料拨板转动从而在下料板的带动下移动至金属管远离下料气缸的一侧,之后在下料气缸拉动下料拨板向靠近下料气缸的方向移动时,由于挡块的存在,使得下料拨板难以转动,从而实现通过下料拨板带动金属管移动,从而使得金属管能够在下料拨板的带动下移动至下料传送带上的过程。

13、可选的,所述焊台上还设有能够对金属管的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定位组件的存在,能够通过定位组件对焊接过程中的金属管进行定位操作,从而减少了在焊接的过程中,由于金属管的位置偏移,从而造成对金属管的焊接位置差异,影响金属管的焊接质量现象的发生。

15、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位于两个所述转辊两侧相对设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能够在所述上料气缸的带动下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金属管进行定位操作。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上料气缸通过上料推板将金属管移动至两个转辊中间位置之后,带动上料推板向靠近上料气缸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上料气缸带动两个定位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金属管位置的限制。

17、可选的,两个所述定位板的相背侧均转动连接有定位丝杠,每个所述定位丝杠上均螺纹套接有从动带轮,所述中介轴的每个端部均固定套接有驱动带轮,且两个所述驱动带轮与两个所述从动带轮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驱动带轮均与相对应的所述从动带轮连接有同一根连接皮带。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料气缸带动上料推板向靠近上料气缸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上料气缸通过驱动齿条带动中介轴转动,中介轴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驱动带轮转动,驱动带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皮带转动,连接皮带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从动带轮转动,从动带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定位丝杠移动,从而使得两个定位丝杠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连接的两个定位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通过两个定位板对金属管位置的限制。

19、可选的,两个所述定位板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且每个所述伸缩杆远离相连接的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抵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伸缩杆与定位抵板的存在,使得在两个定位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两个定位板能够带动两个定位抵板先与金属管进行抵接,之后在两个定位板继续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伸缩杆的压缩,从而减少由于定位板与金属管的抵接导致金属管或定位板、定位丝杠等零部件损坏现象的发生。

21、可选的,每个所述转辊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能够与金属管抵接的凸点。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凸点的存在,减少了转辊难以带动金属管转动,从而造成无法对金属管进行充分焊接现象的发生。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上料组件对金属管进行上料,之后通过焊接头对金属管进行焊接,在焊接的同时,通过转辊带动金属管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金属管的充分焊接,在焊接完成之后,通过下料组件对焊接完成的金属管进行下料操作,从而实现了对金属管的自动化焊接过程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工焊接金属管焊接不充分现象的发生;

25、2.通过上料气缸带动转辊转动,可以减少另加驱动带动转辊转动所造成的浪费;

26、3.通过上料气缸带动两个定位板以及与定位板所连接的定位抵板对金属管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减少了在焊接的过程中,金属管位置偏移造成焊接不充分现象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