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56775发布日期:2024-01-06 23:44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电管线装配,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建筑设计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复杂形体与构造的建筑越来越多,异形、曲面各种造型比比皆是,建筑内部信息化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与高端使得这些异形建筑内部的机电集成系统错综复杂,由于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难以高效地处理这种复杂的机电集成系统,导致其工程质量、项目效益低下,信息传递错漏等问题层出不穷,已经成为当前机电系统施工质量的一大问题,由此,bim技术被引入一些建设项目,通过三维协作平台以及可视化的信息传递方式,为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以及解决方案,bim技术可运用在机电管线的装配工作上。

2、现有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一般需要利用夹具夹着管线来进行装配,但是仅仅依靠两个夹板夹持会导致管线不够稳定,在升高装配的过程中,管线存在意外掉落的风险,安全保险效果不够到位,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一般需要利用夹具夹着管线来进行装配,但是仅仅依靠两个夹板夹持会导致管线不够稳定,在升高装配的过程中,管线存在意外掉落的风险,安全保险效果不够到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有自锁滚轮,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架,所述转架的底部固定有夹持机构。

3、优选的,所述底座内固定有第一马达,且第一马达的顶部与滑轨相连接,所述滑轨的底部内固定有第二马达,且第二马达的顶部与第一丝杠相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板。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丝杠旋转可带动第一移动板上下滑动。

5、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前侧固定有第三马达,且第三马达的输出端与转架相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架旋转可带动夹持机构旋转,方便调节管线的角度。

7、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板,且支板固定在转架的底部,所述支板的一侧固定有第四马达,且第四马达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杠相连接,所述第二丝杠的两端对称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板,且第二移动板对称滑动连接在支板下端面的两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丝杠旋转可带动第二移动板滑动。

9、优选的,所述支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五马达,且第五马达的输出端与转杆相连接,所述转杆外部两侧对称固定有第一齿圈,且转杆外部中间处固定有第二齿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杆旋转可带动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旋转。

11、优选的,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内端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板,所述第一齿板啮合连接在第一齿圈上,且第一齿板的底部固定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内端面固定有橡胶块,且橡胶块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夹板上,所述夹板的前侧固定有第二齿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夹板夹持管线时,橡胶块可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

13、优选的,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和带传动装置,且带传动装置固定在第一齿轮的前侧,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在第二齿板上,所述带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转板相连接,所述夹板的外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转板转动连接在凹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夹板夹住管线之后,夹板向上移动到底,同时转板旋转270度,转板对管线起到承托的作用。

15、优选的,所述支板下端面的中间处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啮合连接在第二齿圈上,所述第二齿轮的两侧对称固定有凸轮,所述支板内活动连接有活动柱,且活动柱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滚轮,所述固定滚轮与凸轮相贴合,所述活动柱通过压缩弹簧与支板相连接,且活动柱的顶部固定有抵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杆旋转可带动第二齿轮旋转,凸轮会挤压着活动柱和抵块向上移动,方便锁住第二丝杠。

17、优选的,所述底座内固定有电池组,且电池组电性连接有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三马达、第四马达和第五马达。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池组可为整个装置供电。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0、1、该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能够达到夹持承托的目的,旋转滑轨并将夹持机构对准管线之后,降下第一移动板,接着第二丝杠旋转,两个第二移动板相互靠近,搭配使用夹板可夹持固定住管线,随后可升起第一移动板,同时转杆旋转,第一齿板和夹板向上移动,以此夹起管线,同时转板旋转,夹板上升到底之后,转板旋转270度至水平状态,转板可托住管线,方便提高管线的稳定性,达到安全保险的效果;

21、2、该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能够达到锁定的目的,转杆旋转时,第二齿轮旋转,凸轮随之旋转并挤压着活动柱和抵块向上移动,方便抵压固定住第二丝杆,以便达到锁定的效果;

22、3、该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能够达到调节角度的目的,夹升起管线之后,转架和夹持机构可整体旋转,方便调节管线的角度,使得装配操作更加灵活方便,搭配使用bim技术和外部控制系统可顺利完成管线的装配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有自锁滚轮(2),所述底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滑轨(4),所述滑轨(4)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7),所述第一移动板(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架(9),所述转架(9)的底部固定有夹持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固定有第一马达(3),且第一马达(3)的顶部与滑轨(4)相连接,所述滑轨(4)的底部内固定有第二马达(5),且第二马达(5)的顶部与第一丝杠(6)相连接,所述第一丝杠(6)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板(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板(7)的前侧固定有第三马达(8),且第三马达(8)的输出端与转架(9)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10)包括支板(1001),且支板(1001)固定在转架(9)的底部,所述支板(1001)的一侧固定有第四马达(1002),且第四马达(1002)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杠(1003)相连接,所述第二丝杠(1003)的两端对称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板(1004),且第二移动板(1004)对称滑动连接在支板(1001)下端面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001)的一侧固定有第五马达(1005),且第五马达(1005)的输出端与转杆(1006)相连接,所述转杆(1006)外部两侧对称固定有第一齿圈(1007),且转杆(1006)外部中间处固定有第二齿圈(100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板(1004)的内端面开设有滑槽(1009),且滑槽(1009)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板(1010),所述第一齿板(1010)啮合连接在第一齿圈(1007)上,且第一齿板(1010)的底部固定有夹板(1011),所述夹板(1011)的内端面固定有橡胶块(1012),且橡胶块(1012)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夹板(1011)上,所述夹板(1011)的前侧固定有第二齿板(10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板(1004)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014)和带传动装置(1015),且带传动装置(1015)固定在第一齿轮(1014)的前侧,所述第一齿轮(1014)啮合连接在第二齿板(1013)上,所述带传动装置(1015)的输出端与转板(1016)相连接,所述夹板(1011)的外端面开设有凹槽(1017),所述转板(1016)转动连接在凹槽(1017)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001)下端面的中间处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018),且第二齿轮(1018)啮合连接在第二齿圈(1008)上,所述第二齿轮(1018)的两侧对称固定有凸轮(1019),所述支板(1001)内活动连接有活动柱(1020),且活动柱(1020)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滚轮(1021),所述固定滚轮(1021)与凸轮(1019)相贴合,所述活动柱(1020)通过压缩弹簧(1022)与支板(1001)相连接,且活动柱(1020)的顶部固定有抵块(102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固定有电池组(11),且电池组(11)电性连接有第一马达(3)、第二马达(5)、第三马达(8)、第四马达(1002)和第五马达(1005)。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机电管线装配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有自锁滚轮,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架,所述转架的底部固定有夹持机构。该基于BIM的机电管线装配装置,旋转滑轨并将夹持机构对准管线之后,降下第一移动板,接着第二丝杠旋转,两个第二移动板相互靠近,搭配使用夹板可夹持固定住管线,随后可升起第一移动板,同时转杆旋转,第一齿板和夹板向上移动,以此夹起管线,同时转板旋转,夹板上升到底之后,转板旋转270度至水平状态,转板可托住管线,方便提高管线的稳定性,达到安全保险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刚,李月峰,胡金峰,王洪洋,李荣明,吴学坤,王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高速德建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