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36760发布日期:2024-01-06 23:2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重载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零部件加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重载生产线。


背景技术:

1、目前模具及非标零件cnc加工中心、数控镗床、深孔钻、edm数控电火花成型机的加工的工件较重,可重达几百千克甚至几十吨,因此,机器人机械手无法抓取待加工件上机加工。现有技术中,对于上述的待加工件的大多数工序都是通过人为操作实现,然而人为操作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没办法实现待加工件位置的精准判断,导致加工效率低以及精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载生产线,能够实现智能化加工,确保待加工件的加工精度以及加工效率。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载生产线,包括:输送设备,包括输送机构及调整机构,所述输送机构配置有投料端及输料端,所述调整机构配置于所述输料端,以用于接收所述输料端输送的待加工件,并对所述待加工件居中调整;取料设备,包括切换机构、承载机构及取料机构,所述切换机构与所述承载机构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机构在取料端和加工端之间切换,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固定工作台、伸缩工作台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伸缩工作台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伸缩工作台伸出或退回至所述固定工作台,所述取料机构配置于所述伸缩工作台,以使得所述伸缩工作台位于所述取料端,且伸出所述固定工作台时,所述取料机构拾取所述调整机构的所述待加工件;以及当所述加工机构对所述固定机构上的所述待加工件进行加工后,由所述伸缩工作台取料;加工设备,包括加工机构及固定机构,所述加工机构被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被配置为用于固定所述承载机构位于所述加工端,且所述伸缩工作台伸出所述固定工作台时输送的所述待加工件;找正设备,包括找正机构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配置于所述切换机构,且在所述加工端背离所述取料端的一侧移动,所述找正机构配置于所述移动机构,以对所述固定机构上的所述待加工件找正。

3、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调整机构配置于输送机构的输料端,待加工件经过输送机构的输送,从投料端移动至输料端,调整机构接收到待加工件并对待加工件进行居中调整,此时承载机构位于调整机构的取料端,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伸缩工作台伸出固定工作台,以将伸缩工作台作为待加工件由输送设备转移至固定工作台的桥梁,此时可以通过取料机构拾取待加工件,并在取料机构的作用下转移至固定工作台,随后切换机构将承载机构以及取料机构从取料端移动至加工端,然后第一驱动装置再次驱动伸缩工作台伸出固定工作台,取料机构将待加工件输送至固定机构,以实现加工上料,此时取料设备离开加工端,切换机构将找正设备输送至加工端,找正设备的移动机构驱动找正机构与固定机构上的待加工件接触,并对该待加工件进行找正,完成找正后,加工机构对待加工件进行位置测量及标定,并对其进行加工,整个过程能够实现智能化加工,确保待加工件的精度以及加工效率。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组件及输送支架,所述输送组件配置于所述输送支架,且所述输送组件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分布,以用于将所述待加工件从所述投料端输送至所述调整机构。

5、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输送组件与输送支架连接,输送组件沿着第一方向分布,使得待加工件放置于投料端时,输送组件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对待加工件输送至输料端,实现待加工件的精准运输,提升了待加工件转移的安全性,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以及人为操作,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人员安全的风险。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配置于所述输送组件的下方,所述转向组件的部分结构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输送组件的输送方向移动,以当该部分的上端高度高于所述输送组件的上端高度时,所述转向组件将所述待加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转换成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7、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转向组件位于输送组件的下方,且转向组件能够沿着垂直于输送组件的输送方向移动,可通过转向组件的移动,实现可选择地对输送组件上的待加工件的运输顺序进行调整,以对需要优先处理的待加工件进行输送,有利于多样化以及智能化。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传料组件及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与所述传料组件连接,所述调整组件配置有调整结构及调整板,所述调整板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传料组件的上方,所述调整结构被配置为用于驱动该部分结构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对所述传料组件上的所述待加工件夹紧或释放。

9、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调整结构与调整板连接,调整板位于待加工件的两侧,且调整板的部分结构位于传料组件的上方,使得待加工件从输料端进入到传料组件上时,由于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位置偏差的情况,调整结构驱动调整板沿着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对待加工件实现夹紧,完成对待加工件的居中调整,有利于加工设备对其进行加工,确保待加工件的精度以及加工效率。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配置于所述传料组件背离所述输送机构的一侧,且所述阻挡组件的部分结构被配置为沿上下方向移动,以用于对所述待加工件的阻挡和对所述待加工件校正。

11、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阻挡组件位于传料组件背离输送机构的一侧,可确保待加工件进入到传料组件时,能够对待加工件移动到最大位置进行阻挡,避免待加工件从传料组件掉落,也有利于调整组件对待加工件的居中调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第一顶升组件,所述第一顶升组件与所述固定工作台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固定工作台沿垂直于所述伸缩工作台的移动方向移动。

13、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顶升组件与固定工作台连接,能够实现固定工作台沿着垂直于伸缩工作台的移动方向移动,便于伸缩工作台实现固定工作台与输送设备或加工设备的搭桥,从而有利于待加工件的输送。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第一旋转组件,所述第一顶升组件背离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的一侧配置有所述固定工作台,所述第一旋转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一顶升组件与所述调整机构之间,且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顶升组件的驱动方向一致。

15、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旋转组件与第一顶升组件连接,能够实现第一顶升组件、固定工作台以及伸缩工作台的旋转,有利于调整伸缩工作台的伸缩方向,方便取料设备在不同位置的取料,实现待加工件的上下料。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支撑机构,与所述伸缩工作台连接,所述支撑机构于所述伸缩工作台伸出所述固定工作台时能够支撑所述伸缩工作台。

17、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支撑机构与伸缩工作台连接,待加工件由输送设备转移至加工设备的过程中,待加工件始终由输送设备、取料设备或加工设备支撑,通过在承载机构和输送设备之间搭建上料通道或在承载机构和加工设备之间构建下料通道,整个过程承载机构的伸缩工作台在上料时与输送设备进行搭接,下料时与加工设备进行搭接,或者承载机构的伸缩工作台不与输送设备及加工设备搭接,均可通过支撑机构对伸缩工作台进行支撑,并稳定伸缩工作台,从而加强了上料通道和下料通道的结构强度,转移待加工件更加平稳、安全性更高。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取料件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取料件及所述固定工作台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被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取料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工作台移动,以通过所述取料件拾取所述待加工件。

19、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二驱动装置与取料件连接,能够驱动取料件相对于固定工作台移动,进而将待加工件从调整机构中拾取,并带动待加工件转移,具有更短的路径,转移效率更高,更省力。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举升组件及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伸缩工作台的伸缩方向配置有安装工位,所述举升组件配置于所述安装工位,以用于托举所述取料机构输送的所述待加工件,并将该待加工件输送至所述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被配置为用于该待加工件的固定。

21、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举升组件配置于固定组件的安装工位,当伸缩工作台与加工设备建立搭桥后,取料机构将待加工件运输至固定机构处,此时举升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上升,以对待加工件形成托举,当到达指定位置后再进行下降,使得待加工件与固定组件接触,减少摩擦,防止损坏固定组件。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找正机构包括找正杆及找正组件,所述找正杆与所述找正组件连接,所述找正组件背离所述找正杆的一侧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以驱动所述找正杆沿所述取料机构的取料方向移动,使得所述找正杆背离所述找正组件的一侧与所述待加工件的中心线接触。

23、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找正杆与找正组件连接,固定机构上放置有待加工件,加工机构或找正机构对待加工件的位置进行测试,并将数据发送给上位机,由上位机进行判断,当位置出现偏差时,控制移动机构对找正组件驱动,进而通过找正组件推动待加工件,加工机构或找正机构对待加工件的位置再次测试,直至上位机判断差值为零或允许公差范围,完成找正,整个过程能够提高找正精度,减少人工及操作误差,实现自动化。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二顶升组件,所述第二顶升组件与所述找正机构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找正机构沿垂直于所述取料机构的取料方向移动。

25、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二顶升组件与找正机构连接,能够实现找正机构相对于垂直驱动机构的取料方向移动,方便找正机构移动至待加工件的指定位置,提高找正精度,减少误差。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旋转组件,所述第二旋转组件与所述第二顶升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顶升组件背离所述找正机构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旋转组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顶升组件的驱动方向一致。

27、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二旋转组件与第二顶升组件连接,能够实现第二顶升组件以及找正机构的旋转,有利于调整找正机构的找正方向,方便找正机构在不同位置的找正,有利于待加工件的找正,提高找正精度。

28、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