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五金机械加工制造的压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09325发布日期:2024-02-22 21:0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五金机械加工制造的压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五金加工,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五金机械加工制造的压弯系统。


背景技术:

1、五金机械加工是指对五金零件的加工,五金零件又分为很多种类。其中,对于实心钢管进行加工时,需要工作人员拿取实心钢管之后放置在压弯系统中,在启动液压缸进行按压工作。完成压弯工作之后,工作人员在进行取料码放等工作。

2、在公告号为cn112718981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五金机械生产加工的智能制造压弯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滚动轮,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平衡支架,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螺杆。通过压紧板压住五金并且吸住五金,从而达到了固定五金零件。避免浪费的效果,通过转动螺杆带动升降板下降至压弯的位置,压弯球顶住五金,带动下挡板顶部的压紧框产生变形,压紧框内部在感受压力的同时,压紧球向压紧框的边缘靠近,带动升缩弹簧做同步运动,产生一个预留的活动空间,避免压弯球直接下行压弯,从而达到了压弯角度可调节的效果。

3、针对上述的技术方案,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

4、工作人员需要将需要压弯的五金从压弯装置的一端放入在固定板上,然后再进行压弯工作。但是在压弯时,只采用吸铁石对五金进行固定,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很可能导致五金的两端受力程度不一样。从而导致压弯的位置有些许偏移,或者导致五金的外部形变程度不一,故可能使得压弯之后的五金零件大小不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五金机械加工制造的压弯系统。

2、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五金机械加工制造的压弯系统。

3、包括上料箱和压弯箱,所述上料箱放置在压弯箱的一侧,且上料箱和压弯箱之间还设有传输机构,用来对单根钢管进行传输。

4、单根下料机构,所述单根下料机构设在上料箱的内部,且单根下料机构包括出料槽和放料板和重力抵挡单元,通过一根钢管通过出料槽落入至放料板上,在重力抵挡单元的作用下对下一根钢管进行抵挡。

5、重力固定机构,所述重力固定机构包括按压槽、重力固定单元和移动夹持单元,所述钢管落入至按压槽上,在重力固定单元的作用下拉动移动夹持单元完成对钢管两端的固定。

6、斜槽码放机构,所述斜槽码放机构包括抬板、活动板、转动上升单元和斜槽码放单元,通过转动上升单元带动着抬板往上移动,使得钢管依次滑动至活动板上进行码放收集。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传输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对单根钢管进行运输,避免需要工人拿取在放置,进一步的加强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

8、通过在单根下料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对钢管进行上料压弯工作,使得钢管不在需要人工一根一根进行上料,节省了部分劳动力。

9、通过在重力固定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对钢管的两端进行固定,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钢管在进行压弯时,两端受大的力差别不是很大,从而使得最终得到的钢管形变量差不多。

10、通过在斜槽码放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对压弯之后的钢管进行码放,码放至一定数量之后,工作人员在进行运输,可以节省工作人员的一部分时间,也可以提高效率。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皮带和输送杆,所述皮带的中部均设有转杆,且转杆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设在上料箱与放料板相邻的外部,其中一个转杆的一侧连接有电机用来驱动皮带进行转动,四个输送杆设在皮带上用来对钢管进行上料工作。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机带动着转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皮带也进行转动,进一步的导致输送杆也跟随着皮带进行转动,对钢管进行移动,而且输送杆的移动位置位于放料板的两侧,在移动时不会对放料板造成影响。

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重力抵挡单元包括引导单元和弹性复位单元;

14、所述引导单元包括进料口、引导槽、滚珠和出料槽,所述进料口开设在上料箱顶部,且引导槽开设在上料箱内部,所述引导槽的一端和进料口连通形成可供钢管进料的通道,且引导槽的另一端和出料槽形成可供钢管从上料箱内移出的通道,所述出料槽开设在上料箱靠近压弯箱的一侧,且多个滚珠均滚动嵌入在引导槽底部。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引导槽的作用下可以对钢管进行运输,使其钢管都滚动至出料槽一侧的引导槽内,同时设置的多个滚珠可以使得钢管在引导槽内部进行运动时,可以更加的顺滑,摩擦力的减小,使得钢管表面摩擦损耗也会变小,从而对钢管进行防护工作。

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复位单元包括活动槽一、固定板一、活动槽二、弹簧槽、弹簧一、放料板、齿条板一、齿轮、齿条板二、连接块和挡板一,所述活动槽一开设在出料槽的底部的上料箱外壁上,且出料槽和活动槽一之间形成可供挡板一上下移动的通道,所述固定板一固定在上料箱外部,所述活动槽二开设在活动槽一一侧的固定板一外部,所述齿轮中部设有转杆,且转杆的两端设在活动槽二和活动槽一之间形成的活动腔中,所述弹簧槽开设在固定板一上,且弹簧槽底部和活动槽二连通形成可供齿条板一上下移动的通道,所述齿条板一的外部和齿轮的外部构成啮合连接结构,所述齿条板二靠近齿轮一侧的外部也和齿轮构成啮合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和齿条板二连接,且连接块的另一端和挡板一连接,所述挡板一顶部伴随着齿轮的转动可以接触在出料槽上以来抵挡钢管,所述放料板设在齿条板一上并位于固定板一顶部,且弹簧槽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放料板下方和弹簧槽的内壁上。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弹簧一的设置下不仅可以在钢管的重力下降放料板往下按压,还可以当放料板上没有钢管时,自动往上移动。从而使得挡板一进入至活动槽一中,出料槽中的钢管在重新滚动至放料板上。通过放料板和齿条板二分别和齿轮构成啮合连接结构,可以使得当齿条板一上下移动方向相反,从而可以更好的对新的钢管进行抵挡,稳定的进行下料工作。

1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重力固定单元包括弧板、架体、液压缸、移动板、按压块、放置槽、收料槽、支撑柱和按压槽,所述弧板设在压弯箱的上方,且架体设在弧板旁的压弯箱顶部,两个所述液压缸的一端设在架体上,且两个液压缸的另一端设在移动板的一端,所述按压块设在移动板的另一端,所述移动板两侧均设有齿条板,所述放置槽开设在按压块下方的压弯箱上,且两个支撑柱的一端均可拆卸安装在放置槽内部,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均设在按压槽底部的两侧,两个所述收料槽均对称开设在放置槽的两侧和架体相邻的两侧。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弧板的设置下可以使得钢管可以较为稳定的滚动至按压槽内部和两个夹持板之间,而且按压槽远离弧板的一侧高于按压槽靠近弧板的一侧可以有效的放置钢管移出按压槽,而且支撑柱通过可拆卸安装的方式设在放置槽内,可以根据钢管的直径大小更换不同直径的按压槽和夹持板,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

2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夹持单元包括弹性杆、固定板二、移动槽、滑槽、滑块二、铰接杆、恢复单元和活动单元;

21、两个所述弹性杆可活动在按压槽两端开设的活动槽中,且两个弹性杆的一端穿过活动槽位于按压槽内部,两个弹性杆的另一端穿过活动槽位于按压槽下方,四个所述固定板二均两两对称的设在按压槽的两侧并位于放置槽和收料槽之间形成的腔中,且两个相邻的固定板二之间形成可供抬板穿过的间隙,四个所述移动槽均开设在固定板二下方,且四个滑槽均开设在移动槽上方的固定板二外部,且四个滑块二均滑动在滑槽上,四个所述铰接杆的一端均铰接在滑块二下方并位于移动槽内部,且四个铰接杆的另一端均铰接在弹性杆上。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钢管将弹性杆往下按压时,即可拉动着四个铰接杆的一端也往下移动,从而带动着滑块二在滑槽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带动着夹持板移动至按压槽内部对钢管进行夹持,从而保证了对钢管夹持的稳定性。

2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恢复单元包括齿条板三、弹簧二和齿轮一,两个所述齿条板三均设在弹性杆上远离按压槽的一侧,且两个弹簧二的一端均焊接在弹性杆底部,且另一端均焊接在支撑柱一侧设有的限位板上,四个所述齿轮一均通过转杆设在放置槽的内部,所述两个相邻的齿轮一其中一个齿轮一的外部和齿条板三构成啮合连接结构,另一个齿轮一的外部和齿条板四构成啮合连接结构。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弹簧二的设置下可以使得当弹性杆没有被钢管进行按压时,还可以较为稳定的伸出至按压槽内部,同时带动着四个夹持板均位于按压槽外部。也为后续压弯工作做准备,同时设置的两个齿轮一,可以使得当齿条板四在往上移动时,齿轮一可以带动着齿条板三往上移动,同时带动着弹性杆也往上移动,将按压槽中的钢管进行顶出,同时使得两个夹持板回至原位,使得两个夹持板之间的距离可供抬板穿过进行钢管码放工作。

2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单元包括夹持板、推板、滑杆槽、滑杆、滑动套块和弹簧四,四个所述推板均设在滑块二上并位于固定板二上方,所述滑杆槽均开设在推板靠近按压槽一侧的外部,且滑杆的两端均设在滑杆槽内,所述滑动套块均滑动在滑杆外部,且弹簧四的两端均分别焊接在滑动套块和滑杆槽内部,且弹簧四中部均缠绕在滑杆外部,所述滑动套块靠近按压槽的一侧均设有夹持板。

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夹持板和推板之间的连接方式设置为滑动连接,可以使得当夹持板在进入到按压槽中时。两个夹持板相互进行靠近,从而对钢管进行挤压固定。在弹簧四的作用下,当夹持板远离按压槽时,即可带动着两个夹持板回至初始位置,使得两个夹持板之间的间距可供抬板穿过。

2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上升单元包括齿条板四、斜块、滑块一、滑轨、绳子、收线辊、齿轮二、抬板、弹簧三和挡板二,两个所述齿条板四均设在抬板的一端,且抬板的另一端均设在斜块的一端,两个所述斜块的另一端均设有滑块一,且滑块一均在滑轨上滑动,两个所述滑轨均对称开设在收料槽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绳子的一端设在斜块上,且绳子的另一端设在收线辊上,所述收线辊的中部设有转杆,且转杆的两端设在收料槽的内部,所述齿轮二也设在转杆上且和移动板两侧设置的齿条板位于同一条竖线上,所述斜块的一侧开设有可供挡板二上下移动的伸缩道,且弹簧三的一端均焊接在伸缩道中,弹簧三的另一端均焊接在挡板二上。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移动板两侧的齿条板带动着收线辊进行转动时,从而拉动着斜块往上移动。即可使得抬板穿过两个夹持板之间,带动着钢管往上移动,钢管在斜块顶部斜面的作用下,使得钢管的一端接触在挡板二上。当挡板二在上升时被收料槽一侧固定的按压块按压至斜块上开设的伸缩道时,斜块和活动板在同一水平线上。此时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钢管的两端会在活动板上滑动,从而使得钢管进行码放工作。

2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槽码放单元码放板、滑动槽、铰接板和活动板,两个所述码放板设在架体远离弧板的一侧,且滑动槽均对称开设在码放板上,两个所述活动板均设在滑动槽下方的码放板上,所述铰接板的一端均铰接在码放板上,且铰接板的另一端均设有磁铁和码放板吸附用于对铰接板限位。

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活动板的一侧设有铰接板,可以将活动板上依次聚集的钢管进行收集。而且在铰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磁铁,可以保证铰接板可以较为稳定的吸附在码放板上,同时在对钢管进行下料时也比较方便。

31、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2、本发明通过在单根下料机构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只需要将钢管放置在进料口中,即可稳定的进行单根下料工作。不用人工在对钢管一个一个拿取放置在进行压弯工作,保障了装置在使用时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33、通过在重力固定机构的作用下可以使得钢管在滚动至按压槽中时,四个夹持板相互靠近,且两个相邻的夹持板分别进行靠近并挤压在按压槽中。从而对钢管的两端进行固定,使得按压块在对钢管进行压弯工作时,钢管的受力可以得到平衡,保证了成型钢管的质量的统一;

34、通过在斜槽码放机构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当钢管在进行压弯之后,可以码放在一起,工作人员只需要移动一起移动多跟钢管即可,进一步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