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加工用开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36791发布日期:2023-07-28 10:2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加工用开卷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加工用开卷机。


背景技术:

1、目前在金属加工业,进行金属卷材加工前,将缠绕成卷的金属卷材展开,在通过后续加工对展开的卷材进行校平、剪切等其他操作,开卷机是金属板材校平的专用设备,用于校平线钢板、不平整板可根据相关配置组成开卷、校平、剪切生产线和其它板材制品生产线。适用于机械、车辆、金属制品家用电器、钢构、装饰等行业,开卷机是焊管生产线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作用一个是通过涨紧钢卷内孔来支撑住钢卷;另一个是通过旋转在直头机的配合下将钢带头部送入矫平机。

2、现有开卷机在使用时将卷材与开卷机的开卷机构套接后,开卷机多是通过液压机构改变活动杆之间的夹角,从而达到开卷的目的,液压机构进行开卷的目的是更好的把控卷材的开卷程度,缺点是液压机构提供的力有限,在大型卷材进行开卷时会增加开卷机的负担,对机器造成损伤,减少了机器使用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金属加工用开卷机。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加工用开卷机,包括罩壳,所述罩壳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开卷机构;

3、所述开卷机构包括移动轴,所述移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辊,所述移动辊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楔形槽,所述楔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罩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滑槽,所述弧形板的一端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5、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固定连接在罩壳的内部,所述减速电机的另一侧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的外壁滑动连接在罩壳的一侧,所述移动轴的一端贯穿连接板的中部。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移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套。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罩壳的顶部设置有排风扇。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罩壳的一侧位于弧形板的下方设置有防护机构;

12、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罩壳的一侧底部,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凹板,所述凹板的底部四角处均通过阻尼杆与底板相连。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罩壳的前侧设置有检修门。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楔形槽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部。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驱动机构配合开卷机构给开卷轴提供了更大的开卷力,方便对大型卷材进行开卷,通过排风扇实时排热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防护机构减轻了弧形板的负担,避免过重对其的损坏,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金属加工用开卷机,包括罩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开卷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加工用开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2),所述减速电机(2)固定连接在罩壳(1)的内部,所述减速电机(2)的另一侧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移动轴(4),所述移动轴(4)的外壁滑动连接在罩壳(1)的一侧,所述移动轴(4)的一端贯穿连接板(10)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加工用开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轴(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套(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加工用开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的顶部设置有排风扇(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加工用开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的一侧位于弧形板(9)的下方设置有防护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加工用开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的前侧设置有检修门(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加工用开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槽(7)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金属加工用开卷机,包括罩壳,所述罩壳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开卷机构;所述开卷机构包括移动轴,所述移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辊,所述移动辊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楔形槽,所述楔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罩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滑槽。本技术中,通过驱动机构配合开卷机构给开卷轴提供了更大的开卷力,方便对大型卷材进行开卷,通过排风扇实时排热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防护机构减轻了弧形板的负担,避免过重对其的损坏,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冯火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冯火荣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