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切机压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3062发布日期:2023-10-28 16:2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切机压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铅锭压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冷切机压轧系统。


背景技术:

1、铅蓄电池因其独有的蓄电量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仍然是现有运用较为广泛的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制造中所用的铅粉是将颗粒状铅块通过铅粉机制成粉状,颗粒状铅块的获取,传统工艺是将铅锭在熔铅炉内熔化后切割成颗粒状;这种熔化切割工艺不仅浪费大量能源,产生大量铅渣(氧化铅)浪费,而且还严重污染环境。

2、现有技术中在将铅锭制成颗粒状时是通过剪切机或压轧将铅锭剪切或压制成一定规格的铅锭板,而后将铅锭板通过滚切机构制成铅粒,虽然能够一定程度的提高制粒效果,但是采用剪切机进行剪切连续性效果仍不理想,而采用压轧的方式进行压制时,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一次性压轧,难以达到理想的压轧效果,进而对造粒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压轧系统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压轧系统难以达到理想的压轧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冷切机压轧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冷切机压轧系统,包括机架,还包括设置在机架外壁上的水平送料部、设置在机架外壁上的驱动部件、设置在机架内部与驱动部件相连的第一压轧部和第二压轧部,其中,机架上还设置有将第一压轧部压轧后的铅锭推送至第二压轧部的下料翘板。

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设置在机架外部上且相互咬合的三个驱动齿轮,其中一组驱动齿轮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相连。

5、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三个驱动齿轮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轧辊、第二轧辊和第三轧辊,其中,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形成第一压轧部,第二轧辊和第三轧辊形成第二压轧部。

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压轧部和第二压轧部相配合的进出料支架。

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料翘板包括通过固定板安装在机架上的可旋转的托辊架、通过支承架安装在托辊架底部且活动端通过活动关节与托辊架相连接的顶升气缸以及设置在固定板上且与托辊架配合将第一压轧部压轧后的铅锭输送至第二压轧部的推送部件。

8、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送部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板外侧壁上的水平气缸以及设置在水平气缸活动端的用于推送铅锭且与托辊架配合的推块。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切机压轧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驱动部件、第一压轧部、第二压轧部以及设置在第一压轧部与第二压轧部之间的下料翘板能够有效地对铅锭板材进行二次压轧操作,从而达到有效的压轧效果,提高造粒质量,且能够持续性的输出。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切机压轧系统,包括机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00)外壁上的水平送料部(200)、设置在机架(100)外壁上的驱动部件(300)、设置在机架(100)内部与驱动部件(300)相连的第一压轧部(400)和第二压轧部(401),其中,机架(100)上还设置有将第一压轧部(400)压轧后的铅锭推送至第二压轧部(401)的下料翘板(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切机压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300)包括设置在机架(100)外部上且相互咬合的三个驱动齿轮(301),其中一组驱动齿轮(301)通过联轴器(302)与驱动电机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切机压轧系统,其特征在于,三个驱动齿轮(301)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轧辊(402)、第二轧辊(403)和第三轧辊(404),其中,第一轧辊(402)和第二轧辊(403)形成第一压轧部(400),第二轧辊(403)和第三轧辊(404)形成第二压轧部(4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切机压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压轧部(400)和第二压轧部(401)相配合的进出料支架(4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切机压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翘板(500)包括通过固定板(501)安装在机架(100)上的可旋转的托辊架(502)、通过支承架(503)安装在托辊架(502)底部且活动端通过活动关节(504)与托辊架(502)相连接的顶升气缸(505)以及设置在固定板(501)上且与托辊架(502)配合将第一压轧部(400)压轧后的铅锭输送至第二压轧部(401)的推送部件(6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切机压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部件(600)包括设置在固定板(501)外侧壁上的水平气缸(601)以及设置在水平气缸(601)活动端的用于推送铅锭且与托辊架(502)配合的推块(60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切机压轧系统,包括机架,还包括设置在机架外壁上的水平送料部、设置在机架外壁上的驱动部件、设置在机架内部与驱动部件相连的第一压轧部和第二压轧部,其中,机架上还设置有将第一压轧部压轧后的铅锭推送至第二压轧部的下料翘板,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设置在机架外部上且相互咬合的三个驱动齿轮,其中一组驱动齿轮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相连;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驱动部件、第一压轧部、第二压轧部以及设置在第一压轧部与第二压轧部之间的下料翘板能够有效地对铅锭板材进行二次压轧操作,从而达到有效的压轧效果,提高造粒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陈学安,谈德军,任兵,邓小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凯仕腾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