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管件翻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9942发布日期:2023-11-22 16:44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管件翻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管件加工,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管件翻边机构。


背景技术:

1、为了加工管件的三通,需在管件上冲孔,对冲孔进行翻边形成三通,现有的翻边方式如图1-3所示,将管件1放在固定座2上,待冲孔位置与固定座2的孔位对齐,将系有钢丝绳3的通球4塞入管件1的内孔,并将钢丝绳3从冲孔位置穿出(图2),然后拉动钢丝绳3,将通球4从管件1内部拉出,从而对管件实现了翻边a(图3)。

2、现有的这种翻边方式,至少存在以下缺陷:①在此操作过程中,系钢丝绳3的通球4需首先从冲压孔中穿出,管件1内孔属于一个受限空间,该过程操作繁琐,特别是管件1较长时钢丝绳3的穿出更显得困难,效率极其低下;②翻边时拉力较大,特别对于一些拉孔较小时,为了追求钢丝绳3的柔韧性以便于穿孔,选择的钢丝绳也较细,钢丝绳易断裂,寿命较短;③由于管件只是简单的靠在固定座2的模腔内,拉孔翻边时管件1局部受力,会引起其他部位的有害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管件翻边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高效管件翻边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下固定座和上活动座,所述下固定座和上活动座合围形成用于容纳管件的型腔,所述型腔内还设置有左推杆、右推杆和通球,所述下固定座还设置有用于通球通过的通球孔,所述左推杆和右推杆接触的部分相互嵌入,所述通球位于左推杆和右推杆相互嵌入部位的下方,并且左推杆和右推杆相互嵌入后下方的空余体积小于通球的体积。

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左推杆和右推杆与通球的接触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大小与通球大小相匹配。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①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中只需要将管件放入下固定座的型腔内,通球放入管件内孔即可,避免了现有技术手工穿钢丝绳的繁琐,提升工作效率80%,该种结构设计,使加工动作可分解,单个动作简单,为自动化设计准备好了条件;②该机构中,通球与推杆之间是纯的挤压作用,保证了里面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寿命提升了200%以上;③通过下固定座及上活动座的型腔对管件外径保证作用,以及推力杆对内孔的保证作用,使翻边的过程中除冲压孔的位置不发生有害变形,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管件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下固定座(5)和上活动座(6),所述下固定座(5)和上活动座(6)合围形成用于容纳管件(1)的型腔(9),所述型腔(9)内还设置有左推杆(7)、右推杆(8)和通球(4),所述下固定座(5)还设置有用于通球通过的通球孔(10),所述左推杆(7)和右推杆(8)接触的部分相互嵌入,所述通球(4)位于左推杆(7)和右推杆(8)相互嵌入部位的下方,并且左推杆(7)和右推杆(8)相互嵌入后下方的空余体积小于通球(4)的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管件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推杆(7)和右推杆(8)与通球(4)的接触面为圆弧面(11),所述圆弧面大小与通球(4)大小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管件翻边机构,属于管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相互配合的下固定座(5)和上活动座(6),二者合围形成用于容纳管件(1)的型腔(9),所述型腔(9)内还设置有左推杆(7)、右推杆(8)和通球(4),所述下固定座(5)还设置有通球孔(10),所述左推杆(7)和右推杆(8)接触的部分相互嵌入,所述通球(4)位于左推杆(7)和右推杆(8)相互嵌入部位的下方;本技术操作提升工作效率80%以上,保证了管件的使用寿命,寿命提升了200%以上;使翻边的过程中除冲压孔的位置不发生有害变形,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汪仕斌,邱苓,赵军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品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