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耳安装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1092发布日期:2023-11-22 20:0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耳安装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船舶分段建造,具体为一种吊耳安装小车。


背景技术:

1、在给船安装吊耳的时候,因吊耳在船结构的下方,需要仰面安装吊耳,无法使用吊机配合,只能靠人力移动、举升,劳动强度大;单个吊耳约30kg,至少需要三人配合举升,安全风险较大;多人配合举升稳定性不良,吊耳装配误差较大;三人配合作业,工时成本高、效率低。

2、cn216809735u公开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新型移动架,它的支撑杆一、支撑杆而两端分别与底板、站板上的卡槽滑动连接,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的连接处连接有连接轴,液压杆一的顶部与连接轴连接,通过液压杆一驱动站板升降,结构比较复杂。

3、为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减轻劳动强度,安全系数高,可一人独立作业,提高作业效率的一种吊耳安装小车。

2、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耳安装小车,包括底座、万向轮和剪刀臂,剪刀臂由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中部转动连接形成;底座上分别安装耳板ⅰ和套筒;耳板ⅰ通过连接轴ⅰ与支撑杆ⅰ底端转动连接,支撑杆ⅰ顶端与定位平台底面滑动连接;套筒内穿设转轴ⅰ,转轴ⅰ与支撑杆ⅱ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杆ⅱ顶端通过连接轴ⅱ与耳板ⅱ转动连接,耳板ⅱ固定在定位平台底面;套筒顶面固定安装丝杠螺母;和丝杠螺母配合的丝杠转动设置在底座上,丝杠端部设置摇臂。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ⅱ底端安装转轴ⅰ,转轴ⅰ穿设在套筒中,套筒通过丝杠螺母和丝杠传动连接,剪刀臂通过套筒实现与转轴ⅰ转动连接的目的。丝杠由摇臂摇动旋转,丝杠转动带动转轴ⅰ前后移动,使支撑杆ⅱ和支撑杆ⅰ的夹角变大或变小,定位平台随之下降或上升,工作高度可以达到430mm~880mm,覆盖车间所有仰面吊耳装配作业,适用范围广,减轻了劳动强度,且结构比较简单,可一人独立作业,一个人摇动摇臂确认吊耳高度,达到高度后点焊固定即可。

4、优选的,底座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设置轴承,丝杠两端穿出两侧边缘处的轴承。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杠通过轴承支撑转动,承载能力强,传动刚度高。

6、优选的,丝杠两端均设有摇臂。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丝杠两端分别设置摇臂,两边均可手摇式升降,方便各个位置的吊耳装配,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站位,方便作业。

8、优选的,丝杠上盖设保护罩。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保护罩保护丝杠的螺纹,避免落入灰尘或者氧化渣,保证丝杠螺母与丝杠配合顺滑。

10、优选的,定位平台顶面设置吊耳卡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吊耳卡槽定位吊耳,方便后续点焊工作。

12、优选的,吊耳卡槽为三面围板一面开口形式,开口尺寸与吊耳厚度相匹配。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面围板一面开口形式的吊耳卡槽将吊耳三面环抱,开口尺寸和吊耳厚度相匹配,吊耳放置在固定卡槽内稳定,安全系数高且高度可调,装配精度高。

14、优选的,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中部通过转轴ⅱ连接,转轴ⅱ两端各设置定位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轴ⅱ、定位板连接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使支撑杆ⅰ、支撑杆ⅱ形成剪刀臂的同时给予支撑,使丝杠传动时支撑杆不易摇摆,提升剪刀臂工作的稳定性。

16、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支撑杆ⅱ底端安装转轴ⅰ,转轴ⅰ穿设在套筒中,套筒通过丝杠螺母和丝杠传动连接,剪刀臂通过套筒实现与转轴ⅰ转动连接的目的。丝杠由摇臂摇动旋转,丝杠转动带动转轴ⅰ前后移动,使支撑杆ⅱ和支撑杆ⅰ的夹角变大或变小,定位平台随之下降或上升,工作高度可以达到430mm~880mm,覆盖车间所有仰面吊耳装配作业,适用范围广,且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方便,减轻了劳动强度,可一人独立作业,一个人摇动摇臂确认吊耳高度,达到高度后点焊固定即可,提高了作业效率。

17、2.本实用新型剪刀臂通过套筒和转轴ⅰ转动连接,避免了剪刀臂角度变化引起丝杠螺母切向受力。

18、3.本实用新型三面围板一面开口形式的吊耳卡槽将吊耳三面环抱,开口尺寸和吊耳厚度相匹配,吊耳放置在固定卡槽内稳定,安全系数高且高度可调,装配精度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吊耳安装小车,包括底座(1)、万向轮(10)和剪刀臂(6),剪刀臂(6)由支撑杆ⅰ(16)和支撑杆ⅱ(17)中部转动连接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分别安装耳板ⅰ(11)和套筒(13);所述耳板ⅰ(11)通过连接轴ⅰ(15)与支撑杆ⅰ(16)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ⅰ(16)顶端与定位平台(8)底面滑动连接;所述套筒(13)内穿设转轴ⅰ(14),所述转轴ⅰ(14)与支撑杆ⅱ(17)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ⅱ(17)顶端通过连接轴ⅱ(18)与耳板ⅱ(12)转动连接,所述耳板ⅱ(12)固定在定位平台(8)底面;所述套筒(13)顶面固定安装丝杠螺母(3);和所述丝杠螺母(3)配合的丝杠(2)转动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丝杠(2)端部设置摇臂(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耳安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设置轴承(4),所述丝杠(2)两端穿出两侧边缘处的轴承(4)。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耳安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2)两端均设有摇臂(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耳安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2)上盖设保护罩(7)。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耳安装小车,其特征在于:定位平台(8)顶面设置吊耳卡槽(9)。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吊耳安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卡槽(9)为三面围板一面开口形式,开口尺寸与吊耳厚度相匹配。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耳安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ⅰ(16)和支撑杆ⅱ(17)中部通过转轴ⅱ(19)连接,所述转轴ⅱ(19)两端各设置定位板(2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船舶分段建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吊耳安装小车,其底座(1)上分别安装耳板Ⅰ(11)和套筒(13);耳板Ⅰ(11)通过连接轴Ⅰ(15)与支撑杆Ⅰ(16)底端转动连接,支撑杆Ⅰ(16)顶端与定位平台(8)底面滑动连接;套筒(13)内穿设转轴Ⅰ(14),转轴Ⅰ(14)与支撑杆Ⅱ(17)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杆Ⅱ(17)顶端通过连接轴Ⅱ(18)与耳板Ⅱ(12)转动连接,耳板Ⅱ(12)固定在定位平台(8)底面;套筒(13)顶面固定安装丝杠螺母(3);和丝杠螺母(3)配合的丝杠(2)转动设置在底座(1)上,丝杠(2)端部设置摇臂(5)。本技术结构比较简单,吊耳放置稳定,可一人独立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孙增龙,郭建,吴妍,王军艇,徐宗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