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57594发布日期:2023-11-17 20:5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


背景技术:

1、全极耳电池的在卷绕后需要对极耳进行压实处理,极耳揉平拍平的过程中会发生许多问题:

2、1、为了使内外圈极耳都能均匀整齐的向内折叠揉平,通常由外到内,采用多个不同大小或不同固定曲率的揉平模具多次揉平,效率低下的同时也会有一定几率导致揉好的外圈被干涉挤压损伤;

3、2、若要实现较好效果的揉平效果需要复杂的机械结构,在所需揉平面积较小的范围内难以被制造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以解决极耳需要多次揉平,效率低,揉平机械复杂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包括揉平装置,两个揉平装置设置在圆柱电池的两侧,圆柱电池通过传送装置运送;

4、揉平装置包括扇形盘式机构、底座、弹簧体、圆桶连接壳;弹簧体设置在底座的上方,

5、扇形盘式机构包括若干个扇形盘,若干个扇形盘沿着圆周分布;

6、扇形盘的底部设有滑动铰接组件,扇形盘通过滑动铰接组件与弹簧体上侧连接,圆桶连接壳铰接设置在扇形盘的底部;

7、传送装置为传送带,传送带为现有技术。

8、扇形盘式机构的若干个扇形盘的弧度相同,扇形盘之间存在间隙。

9、所述扇形盘的数量至少为4个,优选的,扇形盘的数量为6、8、10、12个,为了达到良好且均匀的揉平效果,且降低扇形片之间的缝隙宽度,需要控制扇形数量不少于4,在考虑机构制造复杂程度基础上,优选6、8、10、12扇。

10、进一步的,扇形盘的底部设有铰接块,扇形盘通过铰接块与圆桶连接壳铰接。

11、进一步的,底座的下方设有动力源。

12、进一步的,动力源为气缸,能够带动底座上下运动。气缸带动底座运动,进而实现对电池极耳的揉平。

13、进一步的,所述铰接活动组件包括滑轨、固定块、支撑杆、滑动块,滑轨设置在扇形盘的内侧,滑动块滑动设置在滑轨上,滑动块铰接设置在弹簧体的顶部,固定块固定设置在滑轨上,固定块与支撑杆的端部铰接,支撑杆竖直设置在底座上。

14、优选的,滑动块通过铰接扣与弹簧顶部连接,固定块通过铰接扣与支撑杆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高度大于弹簧体的高度,支撑杆的高度大于弹簧体自然状态下的高度,使扇形盘式机构在弹簧体未受压力的状态下呈现圆锥形。

16、进一步的,所述扇形盘为表面光滑的金属材质制备而成,有利于极耳才表面滑动,且不易磨损。

17、进一步的,扇形盘式机构外径需大于电芯截面,圆桶连接壳的直径小于扇形盘式机构的外径。

18、当弹簧体处于自然状态下,扇形盘式机构向内凹陷,当弹簧体处于拉伸状态下,扇形盘式机构的表面平行于底座,圆桶连接壳与底座抵接。

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型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20、1、本装置能够实现全极耳揉平,减少揉平次数,加快揉平效率。

21、2、本装置的揉平过程中光滑的接触面不仅可以一次性为外圈极耳提供内推力,还可以自适应将内外圈所有极耳依次揉平,避免极耳内折发生短路等危害。

22、3、本装置的自适应揉平装置对不同直径的电芯以及不同尺寸的极耳都可以适用,无需更换模具,浪费资源、周期。

23、4、本装置特殊采用外圈圆桶连接壳的方式,使动态扇形盘式机构不会向四周发散位移,而导致的极耳反折等不良效果。

24、5、本专利结构简单,制造难易度小,与其他机构易配合实施,有较高的实际利用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揉平装置(12),两个揉平装置(12)设置在圆柱电池(10)的左右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扇形盘式机构包括若干个扇形盘(1),若干个扇形盘(1)沿着圆周分布;底座(2)的下方设有动力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扇形盘式机构的若干个扇形盘(1)的弧度相同,所述扇形盘(1)的数量至少为4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扇形盘(1)的数量为6、8、10、12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扇形盘(1)的底部设有铰接块(9),扇形盘(1)通过铰接块(9)与圆桶连接壳(4)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活动组件包括滑轨(5)、固定块(6)、支撑杆(7)、滑动块(8),滑轨(5)设置在扇形盘(1)的内侧,滑动块(8)滑动设置在滑轨(5)上,滑动块(8)铰接设置在弹簧体(3)的顶部,固定块(6)固定设置在滑轨(5)上,固定块(6)与支撑杆(7)的端部铰接,支撑杆(7)竖直设置在底座(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的高度大于弹簧体(3)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盘(1)为表面光滑的金属材质制备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扇形盘式机构外径需大于电芯截面,圆桶连接壳(4)的直径小于扇形盘式机构的外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全极耳自适应揉平装置,包括揉平装置,两个揉平装置设置在圆柱电池的左右两侧;揉平装置包括扇形盘式机构、底座、弹簧体、圆桶连接壳;弹簧体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扇形盘的底部设有滑动铰接组件,扇形盘通过滑动铰接组件与弹簧体上侧连接,圆桶连接壳铰接设置在扇形盘的外侧。本装置的揉平过程中光滑的接触面不仅可以一次性为外圈极耳提供内推力,还可以自适应将内外圈所有极耳依次揉平,避免极耳内折发生短路等危害。

技术研发人员:肖丞凡,武国顺,古金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蓝京新能源(嘉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