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削加工防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5486发布日期:2024-01-23 10:41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削加工防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特别涉及一种车削加工防振动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机械加工领域中,薄壁圆筒类结构件车削变形是普遍存在的难题,尤其是超薄壁厚,长度较长的钣金焊接结构件,如直径200mm以上,壁厚为2mm,总长为600mm左右,两端头为壁厚5mm的端环(长度30mm左右),需要将两端环挖内深2.5mm长8mm环槽,同轴精度要求较高,由于零件刚性较差带来的加工震颤,当存在振动后,零件机加尺寸形位公差及机加粗糙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

2、现有薄壁圆筒类结构件车削加工中,一般采用全包软爪装夹一侧,另外一侧采用中心架辅助支撑;或是设计专用工装夹具进行夹紧。

3、基于现有的薄壁圆筒类结构件车削加工存在以下弊端:1、一侧利用全包软爪装夹,另外侧通用中心架三点辅助支撑:对于薄壁圆筒零件利用中心架三点辅助支撑,由于零件内部为空结构(刚性差),三点支撑直接对零件装夹存在变形,当零件在装夹变形状态下进行加工时,切削会发生振动,致使零件表面质量不合格甚至尺寸和形位公差超差,同时,随着零件切削加工,零件壁厚越来越薄,变形和振动趋势会变大,为了保证质量,就要减少零件的切削进给量,严重影响了零件加工效率;2、利用专用工装进行辅助支撑,专用工装结构尺寸较大(完全将零件包容住),加工制造难度大,周期较长,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整体工装安装在车床主轴上,再将零件装在工装内,每次使用都要拆卸夹盘。其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较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车削加工防振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削加工防振动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车削加工防振动装置,包括套筒、螺母和夹套,还包括角向螺钉、伸缩缝和角向螺钉孔,所述夹套设置于套筒内,且套筒设置于螺母内,所述套筒顶部和螺母底部等距离开设有与角向螺钉对应的角向螺钉孔,所述角向螺钉与角向螺钉孔螺纹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夹套顶部等距离开设有伸缩缝。

5、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内腔为圆锥结构,所述夹套外围为与套筒对应的圆锥机构,所述夹套外部与套筒内壁相贴合。

6、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底部外围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母内底部设置有内螺纹,且套筒与螺母之间螺纹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内顶部开设有与夹套对应的限位槽。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通过套筒、螺母、夹套、角向螺钉、伸缩缝组成的组件,实现为薄壁圆筒类结构件的车削作业提供防振动机构,利用楔形块的原理,通过螺母与套筒螺纹的紧固与松弛,传递到夹套锥面与套筒锥面,两者的相对位移,使得卡套内圆柱面收缩,完成夹套与待加工产品夹紧定位,本申请装置的使用,对产品本身装夹没有任何影响,也可以说是中心架与产品装夹的中间转接结构,解决了产品刚性不足导致的中心架三点定位装夹变形状态下加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10、2.本申请装置结构简单,制造简单,使用方便,与传统直接中心架夹紧方法对比,本申请解决了由于装夹变形导致的振动问题,使零件加工质量满足要求,同时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效率,与专用工装相比较,该结构装置小巧玲珑,在加工制造以及使用效率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技术特征:

1.一种车削加工防振动装置,包括套筒(1)、螺母(3)和夹套(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角向螺钉(4)、伸缩缝(5)和角向螺钉孔(6),所述夹套(2)设置于套筒(1)内,且套筒(1)设置于螺母(3)内,所述套筒(1)顶部和螺母(3)底部等距离开设有与角向螺钉(4)对应的角向螺钉孔(6),所述角向螺钉(4)与角向螺钉孔(6)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削加工防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2)顶部等距离开设有伸缩缝(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削加工防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内腔为圆锥结构,所述夹套(2)外围为与套筒(1)对应的圆锥机构,所述夹套(2)外部与套筒(1)内壁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削加工防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底部外围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母(3)内底部设置有内螺纹,且套筒(1)与螺母(3)之间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削加工防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3)内顶部开设有与夹套(2)对应的限位槽(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削加工防振动装置,包括套筒、螺母和夹套,还包括角向螺钉、伸缩缝和角向螺钉孔,所述夹套设置于套筒内,且套筒设置于螺母内,所述套筒顶部和螺母底部等距离开设有与角向螺钉对应的角向螺钉孔,所述角向螺钉与角向螺钉孔螺纹连接。实现为薄壁圆筒类结构件的车削作业提供防振动机构,利用楔形块的原理,通过螺母与套筒螺纹的紧固与松弛,传递到夹套锥面与套筒锥面,两者的相对位移,使得卡套内圆柱面收缩,完成夹套与待加工产品夹紧定位,本申请装置的使用,对产品本身装夹没有任何影响,也可以说是中心架与产品装夹的中间转接结构,解决了产品刚性不足导致的中心架三点定位装夹变形状态下加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闫琦,李澄,王晓旭,冯磊,吕建兵,李克柔,姜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精合数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0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