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45094发布日期:2024-02-07 12:07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后桥壳加工的,具体涉及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1、桥壳,是安装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轮毂和悬架的基础件,主要作用是支承并保护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同时,桥壳又是行驶系的主要组成件之一。驱动桥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质量小,并便于主减速器的拆装和调整。驱动桥壳从结构上可分为整体式桥壳和分段式桥壳两类。

2、在实际对后桥壳进行加工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切割和打磨处理,而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后桥壳整体体积较大,在加工的过程中难以对待加工壳体和加工完毕的壳体等多组壳体进行整体化的生产线输送加工,大大降低整个加工生产效率和便捷性。

3、申请号为201921385468.1的中国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后桥主减壳加工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移动板和后桥主减壳本体;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切割装置,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打磨装置;底座的顶面设置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上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上通过夹持组件与后桥主减壳本体;筒体的中部套设有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主动锥齿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螺杆的一端与滑板转动连接,滑板与筒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滑板远离螺杆的侧壁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夹板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转柄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后桥主减壳本体切割打磨一体化加工,解决传统后桥主减壳本体加工装置功能单一,打磨和切割需要分开进行,导致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4、传统的设备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后桥壳整体体积较大,难以对待加工壳体和加工完毕的壳体等多组壳体进行整体化的生产线输送加工,大大降低整个加工生产效率和便捷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能够对多组壳体进行统一化的输送加工,大大提高实际加工过程的便捷性,提高加工和生产效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导送结构和加工区域,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与加工区域固定连接,导送结构位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位置,导送结构包括有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底架、支撑板、连接座、导送板、支撑柱、连接杆、导向盘和导向套,第一支撑台和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台和底架固定连接,连接座和导送板固定连接,支撑柱位于两组支撑台结构之间,连接杆和连接座固定连接,导向盘和连接杆套接,导向套和导向盘配套设置。

4、进一步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设置为电动输送带,内置驱动装置,两组输送带结构分别位于加工区域的两端位置。

5、进一步的,加工区域整体呈弧形设置,整体高度和两组输送带结构高度呈水平设置,同时加工区域通过支撑板支撑固定。

6、进一步的,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之间通过支撑柱固定叠加设置。

7、进一步的,连接座底端和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垂直贯穿两组支撑台结构设置,其底端配套设置有驱动电机。

8、进一步的,导送板整体呈“l”状设置,外端呈折角设置,固定贴合连接座的一侧设置。

9、进一步的,导向盘水平套接连接杆设置。

10、进一步的,导向盘和导向套呈滑动套接设置,导向套整体设置为水平盘状,外端通过支撑架体和第二支撑台固定连接。

1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组输送带结构达到导送加工桥壳的效果,桥壳首先通过第二输送带输送至加工区域,在加工区域加工完毕之后通过第一输送带导出,通过弧形设置的加工区域达到对待加工桥壳进行加工处理的效果,且弧形设置便于配合导送结构完成导送。

13、本实用新型,通过配套设置驱动电机的连接杆达到带动连接座整体进行转动的效果,而连接座的旋转继而带动导送板沿加工区域进行弧形范围转动,达到将加工区域中加工完毕的后桥壳导送输出的效果。

14、本实用新型,连接杆在配套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转动的时候,导向盘同时进行转动,通过导向盘和导向套达到保持连接杆转动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2)、导送结构(3)和加工区域(4),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均与加工区域(4)固定连接,导送结构(3)位于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之间位置,导送结构(3)包括有第一支撑台(5)、第二支撑台(6)、底架(7)、支撑板(8)、连接座(9)、导送板(10)、支撑柱(11)、连接杆(12)、导向盘(13)和导向套(14),第一支撑台(5)和支撑板(8)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台(6)和底架(7)固定连接,连接座(9)和导送板(10)固定连接,支撑柱(11)位于两组支撑台结构之间,连接杆(12)和连接座(9)固定连接,导向盘(13)和连接杆(12)套接,导向套(14)和导向盘(13)配套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均设置为电动输送带,内置驱动装置,两组输送带结构分别位于加工区域(4)的两端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区域(4)整体呈弧形设置,整体高度和两组输送带结构高度呈水平设置,同时加工区域(4)通过支撑板(8)支撑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5)和第二支撑台(6)之间通过支撑柱(11)固定叠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9)底端和连接杆(12)固定连接,连接杆(12)垂直贯穿两组支撑台结构设置,其底端配套设置有驱动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送板(10)整体呈“l”状设置,外端呈折角设置,固定贴合连接座(9)的一侧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盘(13)水平套接连接杆(12)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盘(13)和导向套(14)呈滑动套接设置,导向套(14)整体设置为水平盘状,外端通过支撑架体和第二支撑台(6)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后桥壳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桥壳加工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导送结构和加工区域,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与加工区域固定连接,导送结构位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位置,导送结构包括有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底架、支撑板、连接座、导送板、支撑柱、连接杆、导向盘和导向套。通过两组输送带结构达到导送加工桥壳的效果,桥壳首先通过第二输送带输送至加工区域,在加工区域加工完毕之后通过第一输送带导出,通过弧形设置的加工区域达到对待加工桥壳进行加工处理的效果,且弧形设置便于配合导送结构完成导送。

技术研发人员:温树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州曙光车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