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件压直矫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67116发布日期:2024-04-18 11:34阅读:8来源:国知局
钢构件压直矫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钢构件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构件压直矫正设备。


背景技术:

1、钢构件是指用钢板、角钢、槽钢、工字钢等连接形成的能够承受或传递荷载的组合构件,用途广泛;槽钢作为钢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强度和刚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槽钢的加工过程中,由于机械碰撞或误差等原因,可能会造成槽钢产生一定的不良形变,如弯曲、翘曲等,这些不良形变会影响槽钢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矫正压直处理。

2、传统技术中,一般由施工人员手持锤子击打不良性变的槽钢,但是这种矫正方法费事费力,效率低下;授权公告号为cn21503245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槽钢整形矫正机,该矫正机包括矫正板、压板和各组气缸,矫正板的顶壁上开有凹槽,使用时,将槽钢的腿卡嵌进凹槽中,随后通过各组气缸、压板和矫正板相互配合,实现对槽钢的矫正;该矫正机利用机械矫正的方式取代了人力矫正,提高了槽钢的矫正效率。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槽钢的规格多样,其腿厚也大小不一,上述矫正机利用凹槽卡嵌槽钢的方式,难以适应腿厚不同的槽钢矫正作业;同时,当槽钢的不良形变发生在腿部时,其腿部边缘可能会局部凸出或凹陷,此时更加难以将腿卡进凹槽中,因此,上述矫正机矫正作业时的局限性较大,适用性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优化上述相关技术中槽钢矫正机适用性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构件压直矫正设备。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构件压直矫正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钢构件压直矫正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矫正装置;所述矫正装置包括腰部矫正机构和腿部矫正机构;所述腿部矫正机构包括固定辊、移动辊、用于驱动移动辊靠近或远离固定辊的动力组件、以及驱动固定辊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固定辊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所述移动辊转动连接于动力组件上,所述移动辊与固定辊夹紧配合。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槽钢的腿部进行矫正作业时,首先将槽钢的腿部放置在固定辊与移动辊之间,随后通过动力组件控制移动辊靠近固定辊,并和固定辊协同夹紧槽钢的腿部,最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固定辊转动,从而带动槽钢向内传输,使得移动辊和固定辊能够压直矫正槽钢的腿部;本技术通过固定辊和移动辊对槽钢的腿部进行夹紧矫正,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凹槽卡嵌的方式而言,本技术的矫正方式不受槽钢腿厚限制,适用范围更广,同时,本技术的腰部矫正机构还能对槽钢的腰部进行矫正作业,进一步增加了该设备的适用范围。

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连接框和动力气缸,所述移动辊转动连接在连接框上,所述连接框背离移动辊的一面与动力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辊靠近固定辊的侧壁延伸出连接框。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气缸驱动连接框向下滑移,移动辊与连接框同步运动,逐渐向固定辊靠近,并与固定辊协同夹紧矫正槽钢,简单便捷。

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齿轮、从齿轮和驱动电机,所述从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在固定辊上,所述主齿轮与从齿轮啮合,所述主齿轮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同轴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辊与移动辊夹紧槽钢后,驱动电机带动主齿轮转动,从齿轮在主齿轮的啮合作用下转动,从而使得固定辊转动;固定辊与移动辊借助静摩擦力使得槽钢沿自身长度方向向内运输,从而使得固定辊和移动辊对其整个腿部都能进行压直矫正作业。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腿部矫正机构还包括l型板,所述固定辊远离从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于l型板的一直壁,所述l型板的另一直壁垂直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型板使得槽钢的腿部在压直矫正时,其腰部能够在l型板的限位作用下不再向靠近固定辊的方向运动,增加了压直矫正时的稳定性。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腰部矫正机构包括多个滑辊、压直辊、驱动压直辊转动的转动组件、驱动压直辊升降的升降组件,多个所述滑辊沿垂直自身轴线方向阵列分布于工作台上,所述滑辊与工作台转动连接,且侧壁高于工作台的台面;所述压直辊的轴线与滑辊的轴线平行,所述压直辊与升降组件转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辊、压直辊、转动组件、升降组件配合,能够对槽钢的腰部进行高效压直作业,并且可以让槽钢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自行向内运输,从而使得槽钢的腰部矫正完全,无需操作者手动改变压直矫正的部位,省时省力。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一对固定筒、一对升降杆、一对齿条、一对驱动齿轮、驱动轴和升降电机,一对所述升降杆相对设置在压直辊的两侧,所述升降杆滑移连接在固定筒中;所述齿条固定连接在升降杆上,且延伸出固定筒,所述驱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固定筒、齿条、驱动齿轮与升降杆一一对应;一对所述驱动齿轮均同轴固定连接在驱动轴上,所述驱动轴与升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槽钢放置在滑辊上后,需要根据槽钢的腿宽调节压直辊与滑辊之间的距离,此时升降电机、驱动轴、驱动齿轮、齿套、升降杆和固定筒配合,能够高效地实现压直辊的升降;同时,本技术采用一根驱动轴驱动两个驱动齿轮,使得压直辊两端稳定地同步升降,时刻保持了压直辊与滑辊平行,增加了压直矫正作业的稳定性。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升降杆与压直辊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压直辊与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与升降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齿环、转动齿轮和转动电机,所述齿环同轴固定连接在压直辊的直壁上,所述转动齿轮与齿环啮合,所述转动齿轮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的电机壳安装在连接板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带动转动齿轮转动,齿环在转动齿轮的啮合作用下转动,压直辊与齿环同步转动,使得槽钢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逐渐向远离操作者的方向滑移,从而使得整根槽钢的腰部均受到压直矫正,工作效率高。

1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8、本技术通过固定辊和移动辊对槽钢的腿部进行夹紧矫正,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凹槽卡嵌的方式而言,本技术的矫正方式不受槽钢腿厚限制,适用范围更广,同时,本技术的腰部矫正机构还能对槽钢的腰部进行矫正作业,进一步增加了该设备的适用范围;

19、本技术的固定辊与移动辊借助静摩擦力使得槽钢自行运输,从而使得固定辊和移动辊对其整个腿部都能进行压直矫正作业;

20、本技术的l型板使得槽钢的腿部在压直矫正时,其腰部能够在l型板的限位作用下不再向靠近固定辊的方向运动,增加了压直矫正时的稳定性;

21、本技术的滑辊、压直辊、转动组件、升降组件配合,能够对槽钢的腰部进行高效压直作业,操作者将槽钢放置完毕后,槽钢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自行向远离操作者方向运输,从而使得槽钢的腰部矫正完全,无需操作者手动改变压直矫正的部位,省时省力;

22、本技术的升降电机、驱动轴、驱动齿轮、齿套、升降杆和固定筒配合,高效地实现了压直辊的升降;此外,本技术采用一根驱动轴驱动两个驱动齿轮的方式,使得压直辊两端同步升降,时刻保持了压直辊与滑辊平行,增加了压直矫正作业的稳定性;

23、本技术的齿环、转动齿轮和转动电机配合,使得槽钢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能够逐渐向远离操作者的方向滑移,从而使得整根槽钢的腰部均受到压直矫正,压直矫正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