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流电池电堆框体的自动化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64484发布日期:2024-03-28 18:47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流电池电堆框体的自动化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焊接设备,具体为一种液流电池电堆框体的自动化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1、全钒液流电池是目前商业化较为成熟的液流电池,在长时储能领域具有其显著优越性。电堆是液流电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堆框体主要由电极膜与电极框架焊接而成,而目前焊接设备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很难实现大批量、规模化生产,比较成熟就是人工辅助焊接。人工辅助焊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原材料裁切;(2)原材料焊接。

2、原材料裁切主要是依据电极框架内框的尺寸来裁定电极膜尺寸的大小,现有的裁切方式有:手动刀切割、震动刀切割等。其裁切效率慢,裁切精度低,难以满足日常生产任务量的需求。

3、原材料的焊接是将预先裁好的电极膜平铺于焊接设备之上,再将电极框手动送进焊接设备中,调节电极框与电极膜的定位位置,顶升机构将两者紧密固定,焊接开始,待焊接完成之后,人工再将其取出,完成整个步骤的焊接。此过程人工参与程度较高,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整体焊接质量堪忧,生产效率低下。而随着液流电池的不断发展,电堆的产量也随之增高,简单的人工辅助焊接已满足不了生产任务量不断增大的需求,也给整个生产过程带来不可控性,对整个电堆产量提高影响较大,大大限制的整个流液电池行业的发展。

4、人工辅助焊接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从根本上并没有改变目前液流电池电极框体焊接的现状,此过程中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为主要焊接要素,人为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导致电池电极框焊接的效率仍然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流电池电堆框体的自动化焊接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电池电极框不能够自动化焊接,而且人工焊接效率低,不能够满足市场上对电池的需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液流电池电堆框体的自动化焊接装置,包括操控台,所述操控台上表面一侧从前向后依次设有第一切割位和第二切割位,所述操控台上表面另一侧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第一焊接位和第二焊接位,所述操控台中部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电极框上料位、第一拼装位、第二拼装位和成品下料位,且所述电极框上料位、第一拼装位、第二拼装位和成品下料位顶部通过连接轨道连接,所述操控台下方横向设有两道转运导轨,前端的所述转运导轨与第一切割位、第一拼装位以及第一焊接位连接,后端的所述转运导轨与第二切割位、第二拼装位以及第二焊接位连接。

4、优选的,所述第一切割位前端设有电极膜上料位,所述第二切割位后端设有电极膜回收位。

5、优选的,所述操控台沿第一切割位外侧设有极板上料位。

6、优选的,所述第一焊接位前端设有主控制室,所述第二焊接位后端设有冷却位。

7、优选的,所述电极框上料位以及成品下料位下方均设有转运车。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该装置能够自动化的对电池电极框进行焊接,能够大大的提高电池电极框的焊接效率,通过对电堆框体原材料的自动切割、拼装、焊接,解决了在液流电池电堆焊接中焊接速度慢、焊接质量差的难题,对整个液流电池技术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0、2、设置多个拼装位、切割位以及焊接位,方便各个位置之间进行转换,从而方便快速的对电堆框体进行焊接处理。



技术特征:

1.一种液流电池电堆框体的自动化焊接装置,包括操控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台(1)上表面一侧从前向后依次设有第一切割位(3)和第二切割位(4),所述操控台(1)上表面另一侧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第一焊接位(12)和第二焊接位(13),所述操控台(1)中部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电极框上料位(7)、第一拼装位(10)、第二拼装位(11)和成品下料位(14),且所述电极框上料位(7)、第一拼装位(10)、第二拼装位(11)和成品下料位(14)顶部通过连接轨道(9)连接,所述操控台(1)下方横向设有两道转运导轨(16),前端的所述转运导轨(16)与第一切割位(3)、第一拼装位(10)以及第一焊接位(12)连接,后端的所述转运导轨(16)与第二切割位(4)、第二拼装位(11)以及第二焊接位(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电堆框体的自动化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割位(3)前端设有电极膜上料位(6),所述第二切割位(4)后端设有电极膜回收位(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电堆框体的自动化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台沿第一切割位(3)外侧设有极板上料位(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电堆框体的自动化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位(12)前端设有主控制室(8),所述第二焊接位(13)后端设有冷却位(1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电堆框体的自动化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框上料位(7)以及成品下料位(14)下方均设有转运车(1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电堆框体的自动化焊接装置,包括操控台,所述操控台上表面一侧从前向后依次设有第一切割位和第二切割位,所述操控台上表面另一侧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第一焊接位和第二焊接位,所述操控台中部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电极框上料位、第一拼装位、第二拼装位和成品下料位,且所述电极框上料位、第一拼装位、第二拼装位和成品下料位顶部通过连接轨道连接,所述操控台下方横向设有两道转运导轨,前端的所述转运导轨与第一切割位、第一拼装位以及第一焊接位连接,后端的所述转运导轨与第二切割位、第二拼装位以及第二焊接位连接。该装置能够自动化的对电池电极框进行焊接,能够大大的提高电池电极框的焊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聃华,李云鹏,冯雷豪,张跃鹏,赵国昌,张保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